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实践意义公共资源-论文网 论文摘要: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的公共资源自主治理思想,从理论上探讨了市场和政府之外自主治理公共资源的可能性,拓宽了制度分析的视野,对公共事务治理理论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如此,建立在自主治理思想基础上的公共资源管理模式,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激发公民意识以及发展民主政治等方面均具有突出的实践指导意义论文关键词:奥斯特罗姆,公共资源,自主治理,制度一、引言2009年12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Ostrom),以其在经济管理分析,特别是在公共资源管理分析方面的卓越贡献,成为历史上首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斯特罗姆教授在四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创作了20余部著作和近200篇学术论文,其中代表作是1990年出版的《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一书,已经于2000年译成中文出版此书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一群相互依赖的委托人如何才能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能够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奥斯特罗姆教授通过长达15年对美国各大洲公共池塘资源的研究以及对警察服务的研究,发现了在斯密和霍布斯的主权理论之外存在“第三只看不见的手”,从而创建了自主治理理论。
该理论的提出,对于公共事务的治理、解决公共事务困境,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思路和制度架构,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自主治理研究的热潮西方的治理思想最早集中在对政权形式的探讨,如霍布斯、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孟得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以及圣西蒙的专家(技术官僚)治国理论但公共治理理论正式产生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它主要探讨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的管理方式,核心问题是权力的多中心化一般而言,治理是指“权力的运用”,其中权力是指责任和控制体系治理标志着政府管理含义的变化,指的是一种新的管理过程,或者一种改变了的有序统治状态,或者一种新的管理社会的方式RobertLeach认为“治理是政府与社会力量通过面对面合作方式组成的网状管理系统”;Muller(1981)把治理定义为:关注制度的内在本质和目标,推动社会整合和认同,强调组织的适用性、延续性及服务性职能VincentOstrom在分析了美国西部资源管理,美国地方政府与大城市治理之后,提出了包括多中心公共经济、多中心的立宪秩序,多中心政府体制理论在内的多中心理论体系MichaelMcginnis利用多中心自主治理框架探讨了民主自治的实现形式。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一些学者,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毛寿龙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浙江大学的于逊达和陈旭东教授等,介绍和引进了自主治理的理论和思想,为我国学者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俞可平、王锡锌等学者探讨了多中心治理的途径,指出公共参与、公民社会、专家决策、政府与非赢利组织合作是参与治理的重要方式此后张鑫、刘振山、汪小兵、高轩、神克洋等也对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思想进行了介绍和评述;陈剩勇、苏杨珍、谭宏、刘琦等还结合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实际,进行了一些自主治理的实证研究;樊根耀、杨曼利等也以自主治理的观点研究了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然而从总的情况看,国内对自主治理理论的介绍还不够全面,相关的研究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对其思想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本文将从自主治理理论产生的根源、框架体系以及后续发展的思路入手,围绕奥斯特罗姆教授的实证案例,介绍自主治理的思想和制度设计方法,并讨论其实践意义二、自主治理思想的起源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的自主治理思想之所以能够产生,离不开其丈夫文森特奥斯特罗姆(VincentOstrom)的指导和帮助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印第安那大学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创始人、公共选择理论的开创者之一。
文森特不仅是埃莉诺的丈夫,同时也是其在加州大学求学的博士生导师埃莉诺在文森特的指导下完成了以加里福利亚的地下水管理为课题的博士论文,由此开始了其漫长的公共治理研究的道路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的产生,是建立在前人对公共事务治理研究基础之上的一)传统的公共事务治理模型及其局限关于公共事务治理,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在传统的公共事务治理理论中有三个主要的经典模型:它们是加勒特哈丁的“公地悲剧”模型、“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和曼瑟尔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模型公地悲剧”是由英国科学家哈丁(G.Hardin)在其发表的论文《论公用地的悲剧》中首次提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理性的个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是如何导致公共利益受损的比如,过度放牧导致草场资源退化,过度捕捞导致海洋资源枯竭,20世纪70年代萨赫勒地区国家的饥荒,酸雨问题等等囚徒困境”博弈模型是由阿尔伯特图克(R.Campbell)正式建立的,指出在仅有一次博弈的情况下,个体会不遗余力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结果是,对于集体来说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集体行动逻辑”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M.Olson)提出的他指出,个人理性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理性的个人在实行集体目的时往往具有搭便车的倾向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通过分析上述三个模型,指出,这些模型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由于模型假设极端并不具有一般性认为这些模型只适用于缺乏有效沟通,且规模较大的公共池塘资源,而对于规模较小公共池塘占用者的行为不起什么作用对此奥斯特罗姆通过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多中心治理理论二)多中心治理思想的产生多中心治理理论作为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的一种新的理论,是由奥斯特罗姆夫妇及其研究团队共同创立的事实上,多中心的概念最早并不是奥斯特罗姆提出来的,而是由迈克尔博兰尼(M.Polanyi)在1951年首先提出的迈克尔博兰尼当时为了证明自发秩序的合理性以及阐明社会管理可能性的限度,提出了“多中心性”的概念,将其描述为“负重(六边形)框架上各顶点的相互移动”,并把这种相互移动性状态认为是“多中心秩序”在此基础上,奥斯特罗姆通过对公共池塘治理经验的总结和研究指出,治理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个层次上(不管是否自治),是不能持续成功的,因此,在多中心治理理论中,自发秩序或自治只是基础,而不是治理的全部。
奥斯特罗姆及其研究团队通过对加利福利亚盆地自来水资源的管理、高山草场的治理、远洋捕鱼作业的合作治理等活动的实证研究后发现,当公共池塘资源规模较小时,兼具私有化和公有化特征的自主治理制度可能更为有效因为当公共池塘资源规模较小时,人们能够通过频繁的交流与沟通逐渐产生信赖感,信赖促进了合作,合作又加深了信任这样,人们(资源占用者)就可能自发组织起来,为公共事务治理进行制度设计奥斯特罗姆认为,治理理论不仅包括一系列分析单位,分析框架,还包含经验研究方法可以说,迈克尔博兰尼的多中心指的是自发秩序,而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治理理论却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多中心治理理论认为,在治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时,存在多个权力中心和组织体制,指出多中心体制广泛存在于市场、司法决策、宪政、政治选择与政治联盟组织等领域之中,主张权力的多样化和分散化,反对权力的垄断和集中化多中心治理是相对于单中心而言的一种社会秩序和治理结构,它颠覆了传统的一个部门完成一件事情的理念,而代之以多重权力治理公共事务的方式在多中心理论看来,这种看似紊乱和重复的治理体系,实际上却是一种兼具竞争性、高效性和活力的结构因为,不同的权力决策中心有不同的权力行使职责和范围,如一类具有一般目的的权力,只向一个社群提供内容广泛的公共服务,而另一些则是行使特殊目的的职权,可能提供例如灌溉或道路系统的运营和维护这类服务。
这就使得,在许多公共治理问题中,需要权力或政府单位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之间相互合作、协商来加以解决,而简单的行政规划和命令显然无法实现这一效果三、自主治理理论的主要框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通过建立“自筹资金的合约实施博弈”模型,探讨了在政府与市场之外的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可能性她认为集权控制和完全私有化,都不是解决公共池塘资源的灵丹妙药:集权控制是建立在信息准确、监督能力强、制裁可靠有效以及行政费用为零这些假定的基础上,事实则不是如此;私有产权则对流动性资源(如水、海洋渔场)不可能,而且,即使特定的权利被定量化分列出来并广为流行时,资源系统仍然可能为公共所有而非个人所有但是根据大量经验事实证明,这一不同于集权化和私有化的替代方法,通过资源占用者的共同努力,经过不断设计、修订、监督和维持所形成的多种制度安排,已经摆脱了资源陷阱和公地悲剧如瑞士的高山草场社群保有权、日本村庄的公共土地制度,西班牙韦尔塔的自主灌溉制度,已经存在了上百年甚至几个世纪,仍然运行良好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思想,为我们研究公共自然资源的使用、保护和存续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因此,了解其理论框架,分析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一)公共池塘资源系统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是以公共池塘资源为研究对象的。
她认为,公共池塘资源(commonpoolresource,简称CPR)是指一个自然的或人造的资源系统,这个系统足够大,因而要排除任何一个使用资源的潜在收益者都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为此,奥斯特罗姆在公共池塘资源类型的定义中作了如下限制:(1)资源是可再生的而非不可再生的;(2)资源是相当稀缺的,而不是充足的;(3)资源使用者能够互相伤害,但参与者不能从外部伤害其他人因此,所有不对称的污染问题都不包括在内,且群体形成卡特尔来控制市场的情形也被排除奥斯特罗姆把从资源系统中提取资源的主体称为占用者,可指牧人、渔民、灌溉者、乘公交车上下班者等,而把那些计划和安排公共池塘资源提供的人称为“提供者”由于多个占用者使用同一资源系统,因此要完全排除某个占用者成本很高(或者根本不可行)如灌溉系统,所有占用者都会从灌溉渠道、灌溉桥梁或灌溉管理计算机系统的互动中受益,不管它们是否对此有所贡献,从而使得设计公共池塘资源时,会存在占用者搭便车的诱惑在分析复杂不确定情境中的理性占用者时,奥斯特罗姆将影响其策略选择的内部变量分为四个:即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内在规范和贴现率人们选择的策略会共同在外部世界产生结果,并影响未来对行动收益和成本的预期。
个人所具有的内在规范的类型受其处于特定环境中其他人的共有规范的影响如果这一规范成为与他人共享的规范,那么采取被其他人认为是错误的行动所要受到的社会非议便会对他形成制约贴现率受到个人所处的自然和经济保障程度的影响,“那些对过了当年是否还有足够的食物抱有怀疑的占用者,在对生存可能性的增长进行权衡时,会给予未来收益很高的贴现率同样,如果无论当地占用者采取什么行动,公共池塘资源都会被其他人的行动所毁坏,那么即使那些多年来一直对自己获取公共池塘资源的量加以限制的人,也会开始给予未来收益很高的贴现率”二)自主治理的公共池塘资源系统的制度设计当多种类型的资源占用者依赖于同一公共池塘资源时,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就会对他们产生共同的影响,因此每一个人在评价个人选择时必须考虑其他人的选择根据曼瑟尔奥尔森的观点,无组织的资源占用者采取独立行动,并不能促进共同利益,或者不能充分促进共同利益(M.Olson,1965)因此,如何使独立行动的占用者采取集体行动,以获得较高收益或减少共同损失,是公共池塘资源的占用者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在从独立行动向集体行动转变过程中,新制度的安排是必须的,并且在这一新制度下,如何维持占用者的可信承诺以及监督它们的行为也是不可缺少的。
虽然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为这一集体行动的转变提供了一种制度安排,即通过激励或者通过惩罚来对待违规行为,但并不能充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