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神庙的传说故事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4.90KB
约9页
文档ID:269332510
马神庙的传说故事_第1页
1/9

    马神庙的传说故事      在河北魏县的东南角有个村庄名叫马神庙,传说中该村原来不叫此名,而叫卧马庄  马神庙的传说故事  从前,卧马庄村西头有一个大土丘,从远处看就像一匹卧在地上的马,被称为“土马”  村东有一户姓李的员外,膝下无子,只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二女儿已经出嫁,家中只剩下三女儿三娘  在三娘十六岁时,有一天,她和几个姐妹到土丘上玩耍,有个女孩出主意说:“咱们用各自的银项圈去套那匹土马的头,谁套中了谁就与土马拜天地  ”大家都觉得好玩,就轮流投项圈  第一个没中,第二个没中……最后只剩下三娘一个人了  三娘从脖子上摘下项圈,向马头抛去,只见银项圈在空中慢慢下落,不偏不斜正好套在马头上  “三娘中了,三娘耍与土马拜天地!”姐妹们拍起手掌嬉笑着  三娘一下子羞红了脸,说:“这不过是闹着玩的,还真拜呀!”大家不依不饶,其中的一个女孩马上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红手帕,说:“用我的手帕做盖头  ”其他女孩一拥而上,拉住三娘与“土马”拜天地  一个多月过去了  一天早上,三娘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李员外夫妇忙请来了郎中  郎中品完脉,转身来到客厅,说:“恭喜老爷、夫人,令爱有喜了,好好调养即可。

  老两口一听顿时惊呆了  过了一会儿,还是李员外先转过弯来,用胳膊轻轻捣了捣夫人,说:“快给先生取五两银子来  ”送走了郎中,李员外气就不打一处来,立即把三娘叫到客厅,严加责问  见三娘始终说不出所以然来,盛怒之下,李员外不顾夫人苦苦相劝,与三娘断绝父女关系,把她扫地出门  这天夜里,三娘被李员外赶出家门  她一边默默地流泪,一边向村外走去  三娘不知不觉来到了“土马”前  说来也怪,三娘一见到“土马”,就倍感亲切,不由自主地坐在了“土马”旁  她又累又饿又伤心,靠着“土马”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睡梦中,她来到了一个大宅子前  这时,从院中走出一位英俊潇洒的白面书生,笑着说:“三娘,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你可来了  ”三娘一惊,忙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并不认识你啊!”  “难道你忘了,一个多月前,我们已经拜过天地,我就是你的马郎呀!”  “马郎?”三娘一愣,随即想起了那天和众姐妹玩耍的事  马郎见三娘一脸的不解,就细说原委:“我本是一位马神,特别向往人问生活  那天我下凡游玩,正好碰见你  我对你一见倾心……你一定饿坏了,还是先进屋吧  ”三娘听了这话心中不由一热,就跟着马郎进了屋。

  等三娘一觉醒来,马郎果然就在面前  不久,三娘与马郎通过村中人从中说和,见过父母,正式拜了天地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三娘生下一子,夫妻二人给儿子取名马云龙  一晃十八年过去了,云龙已长大成人  云龙饱读诗书,才华出众  这年春天,云龙进京参加科考,考取了头名状元  待云龙衣锦还乡时,马郎却被抓回了天庭  云龙见不到生身父亲,就问母亲原由  三娘就把云龙的离奇身世原原本本告诉了他,并命他在土丘旁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马神  云龙谨遵母命,不仅为父亲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庙宇,还亲题匾额,上写“马神庙”三个烫金大字  云龙上任时,请求母亲随行  三娘却执意留在庙内,与“马郎”一起生活  三娘去世后,云龙每年春季都回乡拜祭双亲  后来,十里八乡的人都来上香,一问去哪儿,都说去马神庙,久而久之,“马神庙”便代替了村庄的原名  后人把这段美丽的传说编成了民谣:漳河旁,卧马庄,俏三娘,土丘上,银项圈,套马郎,回家怀上小儿郎,十八年后状元郎,状元郎,还家乡,盖座高高大庙堂,拜祭爹,拜祭娘,马神庙名传四方第二篇:中秋传说故事 2100字  关于中秋节的六大经典传说【一】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唿唤我的名字  叁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传说故事二: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

  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  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传说故事叁: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中秋节传说故事四: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叁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  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传说故事五: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叁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  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节传说故事六: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对影成叁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  《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叁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叁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中秋传说之——玉兔捣药【二】  <传说一>  月宫里有一隻白色的玉兔,牠就是嫦娥的化身  因嫦娥奔月后,触犯玉帝的旨意,于是将嫦娥变成玉兔,每到月圆时,就要在月宫里为天神捣药以示惩罚  <传说二>  有叁位神仙,化身为叁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济老人,但只有兔子没有,后来兔子告诉老人『你们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进去,神仙们大受感动,于是将兔子送到了广寒宫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宫裡和嫦娥相伴,并捣製长生不老药。

  <传说叁>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玉兔捣药」,道教掌故之ㄧ  见于汉乐府《董逃行》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浑身洁白像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种白兔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这种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久而久之,玉兔就变成了月亮的代名词+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