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红青红》 》 》 》本来我是不喜欢看文艺片的在现在影坛文艺片大吵大闹,青春无限放大的背后,我讨厌它的造作虚伪,它的无理取闹然而当看到王小帅执导的《青红》后,我才发现以前那些并不能称为文艺片影片的主线很简单,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父亲认定迁回上海才是唯一的幸福,于是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女儿,因此扼杀了青红人生中最可贵最美好的青春时光这是中国多数家庭都有过似曾相识的经历,青春的无奈,时代的变迁,有人选择沉默接受,有人选择奋起反抗,但无论做出哪一种的选择都必然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正如影片中的三个主要家庭(青红一家,小珍一家和李军一家)都是充满了矛盾与伤痕故事从广播体操开始到三声枪响结束,贵州阴雨沉闷的天气一直暗示着悲剧式的结尾在我看来,导演很善于通过声觉和视觉来突出演员的心理状态先说导演在演员的穿着上,背景是是沉闷灰暗色调的贵州,当多数人穿着或单调古板或花俏庸俗(80 年代的审美观,表示原谅)的时候,身穿红色针织毛衣的青红尤为突出,这也显示着主角内心追求青青,向往自我个性的特点而红色高跟鞋那一段更是经典,青红穿上小根送的红色高跟鞋满心欢喜,转身却发现父亲站在高处在回家的路上,不管是的台阶,还是路旁的注目,或是身后沉默的怒视,都没有使她换掉那鲜艳的颜色。
回到家后,她试图反抗留着鞋子,最终还是被父亲扔掉作为影片第一次出现的矛盾的导火线,红色撩人的高跟鞋和鞋跟在湿滑的阶梯上响起的声音,无一不是青红内心深深的反抗还有一个镜头便是青红父亲在青红受到小跟的强奸后去工厂为女儿讨回公道,从父亲站在雨中和小跟对视到警察的出现,轰隆的机器声从未停过,如同影片中人物的心跳一般,在不知不觉中和观众产生的共鸣而在人物的刻画上,青红的父亲和小跟的争论是最大的,相对于多数人认为青红父亲是青红悲剧的刽子手,我并不这样认为青红的父亲只不过是履行作为一家之主所应该做的事,你可以认为他自私和无理,但他仍是一位父亲,影片中多次提到他所受到的痛苦经历和小人物式的对待,正是这些经历使得他更清楚地认识到保护家人,给家人一个美好的未来的重要性相反,小跟就显得真正的自私,在和青红父亲澡堂相遇中的沉默,站在篱笆外的胆弱,到最后不顾反对侵犯青红,在面对青红父亲愤怒暴走时的逃避如果小跟能勇敢面对青红的父亲,拿出一个男子汉应有的气概,也不至于让原本的伤疤更深不过影片也并非完美,其中个人觉得较为明显的便是无论是在时间分配还是在角色描述,并未特出青红在影片的主角地位,反而满章的父亲和好友小珍占了太多的戏份,显得青红成了一个陪衬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