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罗姆凯根-详解 杰罗姆凯根(Jerome Kagan)杰罗姆凯根(Jerome Kagan 1929— )美国心理学家,对婴儿和儿童的认知和情绪发展的研究,尤其是对气质的形成根源的研究十分著名他的研究表明:个体气质的差异既受环境影响又受基因制约198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目录 1 生平简介 2 理论介绍 3 经典研究 4 凯根对儿童认知风格的研究 5 主要著作 6 杰罗姆凯根的气质理论及研究进展生平简介 他的父亲是个商人,凯根 1950 年在拉特格斯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51 年和卡兹曼(Cele Katzman)结婚,婚后育有一女在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1954 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然后应聘于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执教一年,又作为心理学家在美国陆军西点军事医院任职两年,1957 年进入位于俄亥俄州耶洛斯普林斯(Yellow Springs)的费尔斯研究所任研究助理,1959 年升任心理系主任,在这里他负责分析纵向档案中所含有的数据这项研究结果促使他与 H.A.莫斯合作出版了《从出生到成熟》一书该书荣获美国精神病学学会 1963 年的霍夫海默奖金。
由于获奖,促使凯根和他的同事继续两个方面的研究:一个方面是称之为反射 - 刺激的个体差异,预测学龄儿童在饮食反应不肯定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行为第二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对个体在行为质量和动机质量上的差异进行预示的时间后来,凯根在《幼儿时期的变化和继续》、《幼年期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等著作和一系列论文中探讨了幼儿决定论学说,认为成熟因素对生命的开头几年所能观察到的行为表现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1964 年以后,他执教于哈佛大学心理系,后来曾任哈佛大学脑行为系的系主任在哈佛期间,他致力于儿童气质类型的研究,尤其是 0-10 岁儿童发展的相关问题他以跨文化和纵向研究的形式探究儿童内在气质和外在文化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其中他对婴儿和儿童认知与情绪发展,特别是对气质形成根源的研究十分著名他的研究表明:个体气质的差异既受环境又受基因的制约1987 年,他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颁布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94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 G.S.霍尔奖理论介绍 在他看来,与大多数行为特征相比,儿童生命的最初 2 年里所表现出的行为抑制的极端程度将在整个幼年时期一直呈示着显著的程度 凯根吸收了I.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反射中兴奋性和抑制性这一对术语,将其使用在个体对于环境或是情境的反应表现。
他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发现,当人面对一个不熟悉的或出乎意料的人、物体、感觉或情境时,行为反应与巴甫洛夫所说的抑制行为很相似因此,凯根以此作为突破口,采用“行为抑制”(behavior inhibition)这个词来描述个体气质的两极性,展开了他对儿童气质的研究 20 世纪80年代凯根根据实验将儿童的气质分为抑制型(inhibited,或羞怯的)和行为非抑制型(uninhibited,或粗放的)两类在面临陌生情境的最初很短时间内(大约 10-15 分钟),儿童所表现出的敏感、退缩、胆怯的行为,就是抑制行为如果在其他类似情况下也稳定地表现出这些行为,该类儿童就是行为抑制型儿童相反,如果儿童在这个时间内表现出不怕生、善于交际、主动接近情境的行为,就是非抑制行为,而在类似情况下稳定地表现这些行为的儿童即行为非抑型儿童 凯根还解释抑止行为机制的形成问题他认为,儿童在一些陌生或是不熟悉的情境中,首先的反映是产生警觉,然后会自动地深度着理解周围的一切但是如果理解失败后,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会有不同的反映一部分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而一些儿童则坚持自己的同化理解行为,其情感状态会受到一种不能确定感的影响,导致了抑制行为的产生。
他还提出,不是所有抑制型的儿童长大后都注定要成为一个害羞的人因为虽然人格中有生物基础,但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起定作用人格既不是生物性决定的固定气质,也不完全在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如果抑制型儿童的父母能够敏感地观察到儿童对陌生情境的不适应表现,可以试着教会儿童对待陌生环境和陌生人,对儿童克服气质中的羞怯会有很大的帮助凯根的这一观点在现代的幼教领域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一项对成年人的研究显示,许多企业领导人、社会工作者和演艺界士都曾经克服过自己的羞涩,最终过上了一种交际广泛的生活经典研究 凯根借鉴了 M.爱因斯沃斯(Ainsworth)研究母婴依恋的个别差异时建立的“陌生情境”,对陌生情境做了改进,对 117 名智力水平相当的中产阶级白人儿童进行的不熟悉情境中的行为抑制性一非抑制性的追踪研究他假设在实验情境中不同的行为方式反映了儿童的气质差异在设计的实验室结构观察中,让一个婴儿或幼儿与母亲一起进入一个不熟悉的房间,在 40-60 分钟时间里不断变换陌生人和新奇的玩具,观察儿童在面对陌生环境、陌生人(成年女性,同年龄同性别的儿童)、陌生物体(如机器人、面具、玩具隧道)时的行为反应。
在 14 和 20 个月的测查时主要根据三项指标: 1、离开母亲的潜伏期(从实验开始时呆在妈妈身边到离开妈妈的时间); 2、第一次接触陌生物体的潜伏期; 3、儿童在母亲一臂距离之内的时间 凯根对每个情境的行为表现进行编码,确定儿童抑制性或非抑制性的类型在以后的测查中,除了对抑制性的再次测查外,还加入了可能与抑制性有关的一些测验,如考察两类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而且还要分别于 14 个月、20 个月、32 个月、48 个月、66 个月、89 个月时分 6 次进行实验室观察和母亲访谈每次实验程序都进行录像,并有现场观察编码记录除了观察编码技术之外,他还结合问卷法和 Q 分类技术向父母调查儿童日常生活中与抑制有关的行为 研究发现,在 14 个月时,被试样本中抑制和非抑制的儿童各占 20%-30%,但追踪研究的结果表明,儿童在 14 个月时的抑制性指标与 4 岁时的抑制性指标之间的相关很低且不显著但是研究者发现 14 个月处在极端抑制和极端非抑制的儿童(大约占总样本的 15%—20%)他们各自的行为特征一直会稳定地保持到 7 岁半 虽然凯根认为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影响儿童的行为抑制性,但是他更感兴趣的是生物因素的作用。
他认为当儿童面对不熟悉的事件时,如果不能进行同化,理解失败后就会给其心理带来不确定性当前生理学知识证明这种状态与大脑迷走神经的传出神经一交感神经的抑制有关,并引起心率的加速和稳定化凯根发现,心率稳定的抑制儿童和心率不稳定的抑制儿童相比,更有可能保持抑制性因为心率低且变化大的儿童主要通过社会化获得了这种表面行为,而心率高且稳定的儿童则是先天就具备了倾向于抑制性的气质特征这种气质特征可能包括对不熟悉事件产生不确定性的阈限值较低,还可能是因为大多数行为抑制的儿童生来就具有这种反应类型的倾向 凯根的儿童气质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突破意义,因为他以一个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儿童气质和性格特征,把生物基础和环境影响都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这是当前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趋势而且他认为两种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行为引起的父母反应是有很大差异的父母的反应又对儿童气质和认知情绪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首先抑制儿童的父母的反应与养育方式会与非抑制儿童父母的方式有所不同,其次父母对极端抑制和非抑制儿童的忍受力不同、对儿童气质及气质特征程度的知觉和反应程度也不同凯根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不同种族儿童行为抑制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文化对气质的影响。
他被誉为是 J.皮亚杰之外的最重要的发展心理学家凯根对儿童认知风格的研究 20 世纪 60 年代,凯根及其同事提出了思考型与冲动型的概念他们认为,属于思考型的个体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地,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而属冲动型的个体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他们不习惯于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考虑,甚至有时在尚未搞清问题要求时,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处理问题果断直率,但往往因过于冲动而掩盖了他们的真实能力有些研究表明,一些大胆提出不同见解,独特观点的儿童都带有一定的冲动型认知风格主要著作 从出生到成熟:Birth to Maturity,1962 儿童的天性:The Nature of the Child,1984 Unstable Ideas: Temperament, Cognition, and Self: 1989 嘎伦的预言 - 人类的天生气质:Galens Prophecy - Temperament in Human Nature,1994 三种有魅力的思想:Three Seductive Ideas,1998 (发展三谬思(Three seductive ideas)(张慈宜译).台 北:远流.(原作出版年:1998年).) 生命中的第二年:The Second Year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杰罗姆凯根的气质理论及研究进展 1、凯根对行为抑制性进行研究的背景 从古代一直到19世纪,气质在解释行为和情绪的个体差异时一直是较受欢迎的概念。
在20世纪上半期,由于以操作原理为主的行为主义的盛行和对家庭的实证研究的重视,人们开始从行为主义和环境影响的角度来看待个体的发展,气质研究变得沉寂起来但是,在生物学和神经系统科学领域,对动物的内在特性的研究的成果和托马斯、切斯的颇有影响的著作《气质与发展》(1979)一书的出版再一次激发了学者们对气质进行研究的兴趣,掀起了气质研究的又一高潮凯根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开始自己的研究的 首先,神经科学在近几十年里发展了生物医学构像技术,脑神经相关电位法,以及细胞神经科学和分子神经生物学,为直接对人类的行为活动进行研究、探求人类行为的脑神经机制提供了可能神经系统科学的快速发展,揭示了许多新的事实,使人们有可能开始合理地假设人的行为具有相应的生理机制例如,生物学家对动物内在特性的研究发现,同一实验室条件下饲养的动物,它们对同一刺激的行为反应却大不相同;不同物种的神经中枢环路和生物化学成份不同它们在获得一定的条件反应的难易上也有差异生物学和行为学的不断融合为凯根理解气质的性质提供了新的思路他逐渐意识到只用心理学术语描述和解释行为及情绪事件的心理学已成为过去对心理过程的理解和概括不能离开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研究;同时也必须看到神经细胞的染色体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尽管每一个心理过程都是一个大脑加工过程,但并不是每一个心理过程都等同于一个神经生理学的过程心理与大脑是不等同的,就象肺不等同于呼吸一样建立在这种对心理学和神经系统科学的再认识的基础上,凯根提出了要用新的方法来研究气质,尤其是研究气质中的抑制和非抑制性 其次,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在心理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凯根对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托马斯和切斯根据多年研究提出了气质的9 个维度、3种类型在他们的样本中,有15%的儿童属于发动缓慢型儿童这类儿童的活动水平低,行为反应很弱,情绪消极、退缩,逃避刺激和新事物,对外界环境、生活变化适应缓慢凯根认为在这些描述里已经隐含了这样一种观念,即儿童对不熟悉的人、地方和情境的反应倾向是一种内在气质特征另一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采用的方法越来越体现出局限性他们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对父母的访谈这种方法在研究初期,面对一个复杂领域进行探索性研究是非常可行的但是,它也极易形成偏见当父母描述自己的孩子时,他们经常提到的是一些表面上的、围绕抚养容易还是困难之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