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用同要注意搭配 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是有一定的规律和习惯的违反它的规律和习惯,就会造成搭配不当搭配不当的词语或句子,有的在意义上讲不通,有的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说话、作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词的合理搭配,不能违反语言规律和语言习惯怎样才能做到词语搭配恰当呢?首先要掌握词语搭配的几种基本形式在小学语文《基础训练》中出现的词语搭配形式大体有如下几种:(详见《词语搭配训练表》)要掌握好词语搭配的规律,就要经常进行练习想一想,练一练:(1)下列词语怎样搭配恰当,用线连起来①明亮的阳光精彩的故事灿烂的亮光动听的琴声刺眼的月光悠扬的马戏②敬爱的战友讨厌的花猫亲爱的总理顽皮的孩子亲密的妈妈诚实的苍蝇③红红的大海美好的画家绿绿的星星热心的孔雀蓝蓝的小河骄傲的理想闪闪的青草著名的朋友清清的太阳勤劳的妈妈④飞快地欢呼耐心地观察顽强地学习细致地看报勤奋地奔跑认真地询问激动地工作轻轻地抚摸积极地锻炼辛勤地耕耘⑤考虑得恰当乐得开心进行得透彻笑得直哭理解得周到哭得好听处理得顺利唱得伤心计算得准确急得弯腰(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①( )的阳光( )的春雨 ( )的天空( )的大雾 ( )的云彩( )的白雪 ( )的星星( )的寒风 ( )的月亮( )的露珠 ②( )的河水( )的大树 ( )的湖水( )的枫树 ( )的泉水( )的杨树 ( )的流水( )的柳树 ( )的海水( )的松树 ③( )的面容( )的眼睛 ( )的目光( )的眉毛 ( )的神态( )的鼻子 ( )的笑容( )的嘴唇 ( )的声音( )的面孔 ④洁白的( )圆圆的( ) 鲜红的( )胖胖的( ) 嫩绿的( )高高的( ) 湛蓝的( )矮矮的( ) 金黄的( )瘦瘦的( ) ⑤亲切地( )踏实地( ) 和蔼地( )刻苦地( ) 耐心地( )辛勤地( ) 欢乐地( )艰难地( ) 悲伤地( )殷切地( ) ⑥从容不迫地( )争先恐后地( )全神贯注地( )你追我赶地( )精神抖擞地( )马不停蹄地( )不慌不忙地( )披星戴月地( )情不自禁地( )摩拳擦掌地( )词语搭配,除了注意结构规律外,还要看看词与词的搭配在意义上是不是讲得通,如果不通,就是病句,要进行修改。
例如下面例句:(1)王医生挽救了许多垂危病人的安全2)忽然,雷声、闪电和瓢泼大雨铺天盖地倾泻下来上述两例中带点的词语的搭配都是在意义上讲不通,都是病句例1中的“挽救”不能和“安全”搭配,怎么能“挽救安全”呢?“挽救”的只能是“垂危病人”或“垂危病人的生命”例2中的“倾泻”在意义上只能与“瓢泼大雨”相配合,而“雷声”、“闪电”不能“倾泻”因此,应改为“忽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瓢泼大雨铺天盖地‘倾泻’下来这样,句子就通了词语搭配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要看是不是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说“一个人”、“一本书”、“一口井”、“一只羊”、“一头牛”等等,这些量词与中心词的搭配比较习惯,是人们通用的习惯语言如果不按照这些习惯,把“一本书”说成“一口书”,把“一个人”说成“一头人”,就成了笑话了同样,我们习惯于说“人老”了,“岁数大”了,而不会说“年龄老”了,“岁数老”了年龄”“岁数”习惯上是跟“大”配合年龄大了”,“岁数大了”这些习惯了的词语,如果搭配错了,意义上也许讲得通,可是听起来,显得生硬、别扭、不顺耳,因为违反了人们说话的语言习惯因此,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或地方领域中已形成的语言习惯,不要随便改变。
想一想,练一练:(1)读句子,把搭配不当的词用“——”标出来,把修改好的句子写在横线上①学校里产生了流行性感冒②教室前面是一个庞大的操场③会场的秩序,要靠大家共同来爱护④路灯如同颗颗明珠,把美丽的湘江点缀得婀娜多姿2)根据语言习惯,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①一( )米一( )伞一( )饭一( )书一( )油一( )灯一( )菜一( )床一( )盐一( )被②一( )心情一( )影片一( )心意一( )影院一( )心眼一( )影票一( )心愿一( )影评一( )心思一( )影星③哭了一( )吓了一( )笑了一( )瞪了一( )骂了一( )切了一( )说了一( )咬了一( )唱了一( )推了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