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3/5/23,#,学前儿童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运算能力发展的特点,(一)数运算能力的一般过程,:,从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概念水平的加,减,实物或图片,生活中熟悉的情节,如口述应用题中小鸟,“,4,1,?”,从逐一加减,按数群加减,逐一加减:,加法:,合并在一起,计数;,接着数的方式减法:,取走减去的物体,再计数,总数中倒着数,数群加减,(二)数运算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4,岁前,不懂加减的含义,也不会使用运算符号,也不会自己动手将实物分开或合拢进行加减运算,4,岁以后,幼儿能借助于动作将实物合并或取走后进行加减运算,不能脱离实物,且运算的方法是逐一计数5,岁以后,幼儿能够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5,岁半以后,幼儿能按群运算,即加减法的运算减法难于加法:,1.,受幼儿运算方法的影响,幼儿常用倒着数和顺着数的方法计算2.,受生活经验的影响,,3.,加法与减法对比较方法的运用差异,(三)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的作用,1,应用题的结构与特点,结构:,情节和数量关系(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例子:,“妈妈今天买了,2,个苹果,爸爸又买了,2,个苹果,家里一共多少个苹果?”,特点:,源于生活,幼儿表象思维,应用题有文字和口述之分,在幼儿期主要以口述应用题为主。
2.,作用:,(,1,)口述应用题能为幼儿掌握加减运算奠定基础,(,2,)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在?),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问的重要性?),思维推理(知识迁移)能力的发展,3,幼儿学习口述应用题的特点,(,1,)易受情节干扰,(,2,)对应用题结构的理解能力较差,表现在:不会提出问题,有时编题不完整,没有问题,有时题中出现运算结果;缺少已知条件;违反生活逻辑和自然规律二、学前儿童数学运算能力的教育,(一)教学要求,1,让幼儿学会解答简单口述应用题,学习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自编简单的口述应用题,在次基础上掌握应用题的结构2,让幼儿学习,10,以内加减法:理解加减含义;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及其含义;认识加减算式并会运算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问题:,指南,体现了哪些特点?,(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物加减、口述应用题和列式运算三)教学方法,1.,体验加减法含义,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整个加减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两种设计与组织思路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体验加减法含义,引导幼儿融入生活、游戏、劳动等活动中,创设产生加减运算的问题情境。
例,1,:老师安排了一次合作劳动,两人一组擦茶杯她要求每组幼儿擦完茶杯后要在一张登记表上记录三个数字:自己擦的杯子数、同伴擦的杯子数、小组(两人)擦的杯子数菲菲看看自己已经擦好的,3,个杯子,又瞟了一眼陈力面前的,4,个杯子,然后在纸上写下了“,3,”和“,4,”,,然后念念有词地说:“,3,个杯子加,4,个杯子是,7,个杯子”当她刚写下“,7,”以后,忽然又不放心地问陈力:“是,7,个杯子吗?”陈力把自己的杯子与菲菲的杯子合到一块,认真点数了一遍后确认:“没错,是,7,个杯子问题:这两个小朋友分别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2,)迁移已有操作活动的经验来理解加减法含义,例,2,:老师告诉幼儿,这个好玩的游戏叫“盖得数”,需要两个人一起玩接着她拿出来一块写有数字的得数板,让菲菲和陈力轮流用两个骰子来掷得数菲菲选择了做加法,她用两个一样大的骰子来掷,而陈力选择的是做减法,老师要他用一大一小两个骰子来掷菲菲用掷得的两个骰子数的和去盖得数板上的数,陈力则用一个大骰子上的数减去一个小骰子上的数,算出差再盖得数板上的数这样一来二去,板上剩下的数字越来越少,菲菲和陈力都要轮回几次才能再盖掉一个数老师担心他们会失去兴趣,建议就此结束,可菲菲和陈力早已杀红了眼,正欲罢不能呢,最终还是菲菲盖完了最后一个数字,可双方清点“战场”时,却发现陈力比菲菲多盖了一个数字,赢家还是陈力。
问题:在这个游戏活动中,需要幼儿具有什么基础?,2.,学习列加减算式,幼儿初步掌握了实物口头加减运算后就可以提出如何把运算过程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下来的问题,借此引入“加号”、“减号”、“等号”的表示方法教幼儿用算式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例,3,:薇薇学会了玩“纸球投篮”的游戏老师让他每投完手中的若干纸球后就去做一次记录一会儿,他手里拿着记录纸来找老师老师只见他的纸上写着,10,7,3,,就问他是什么意思薇薇说:“我有,10,个纸球,投中了,7,个,有,3,个没投中老师告诉薇薇,有一种算式可以表达你说的意思,于是在他的纸上写下了,10-3=7,,薇薇按老师的算式重新做了一遍解释:“我有,10,个纸球,去掉没投进的,3,个球,我投中的是,7,个问题: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什么信息?,3.,学习编应用题1,)学习描述口述应用题,要求:,配合各种直观教具材料进行先不出现加法和减法术语,只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增加或减少的情境先进行加法的描述,再进行减法的描述描述示范:,首先教师要为描述口述应用题作出示范,接着提出:谁能照老师说的样子,再说一遍改换直观材料,让幼儿尝试独立编描述应用题接着鼓励幼儿编出更有意思的题目,最好编得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
运用不同的直观材料,如实物、玩具、图片等让幼儿轮流学习描述口述应用题也可以用主题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学习描述应用题更有兴趣,重要的是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进来还可以在日常生活、自由活动、游戏和散步时进行在进行描述加法应用题之后,进行减法的口述应用题2,)学习模仿口述应用题,先使用直观材料编题,为幼儿提供模仿的榜样,让幼儿照老师的样子自己编题,可以复述老师的情节更换直观材料,变换方式,让幼儿学习模仿编题注意幼儿是否学会了正确地提出了问题3,)幼儿学习模仿口述应用题的直观材料有(,p165,),按活动内容编题,按玩具所设置情境编题,看图编题,从周围环境的材料编题,自由编题,4.,借助直观教具和口述应用题讲明加法和减法的含义,(,1,)学习加法,情景特征:,如“又飞来了”“又拿来了”“又跑来了”等用加法,加法得出的数量是变多了,用实物演示、教具和图片等,让幼儿理解加法的含义,在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时,教师提问:,“一共是多少?”“用什么方法算的?”“加法是什么意思?”“加法得的数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等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加法的含义2,)学习减法,情景特征:,如“飞走了”“拿走了”“吃掉了”等用减法,减法得出的数是变少了,用实物演示、教具和图片等,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在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时,教师提问:,“还剩下多少?”“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用减法?”“减法得的数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等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
5.,教幼儿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及算式,(,1,)如:花丛中有,3,只蝴蝶,又飞来,1,只,花丛中一共有几只蝴蝶?,教师:你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幼儿:加法,同时说明:,用数字,3,表示先飞来了,3,只蝴蝶,用,1,表示后飞来的蝴蝶要算一共有多少蝴蝶,就要将,3,只蝴蝶和,1,只蝴蝶合起来,我们用“”来表示,这一横一竖交叉起来叫加号,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3,和,1,合起来是,4,,我们用“”表示合起来,这个像筷子的叫“等号”,等号是就是的意思把它放在,1,和,3,之间,意思就是,3,只蝴蝶加上,1,只蝴蝶就是,4,只蝴蝶,而“,3,1,4,”叫做加法算式,读作,3,加,1,等于,4,2,)教师初步介绍了加法算式后,反过来引导幼儿对算式中的数字及符号作出说明,进一步复习对符号计算式的理解如:“这个,3,表示什么?”“这个,1,表示什么?”“这个(一横一竖)是什么符号?”“加号表示什么意思?”“这个像筷子一样的是什么符号?”“等号表示什么意思?”“,4,代表什么?”“,3,加,1,等于几?”“那么花丛中一共有几只蝴蝶?”,(,3,)由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并转换为式题,且对式题作出说明4,)还可用口述应用题结合卡片进行复习。
数字和符号卡片,由教师或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让幼儿用卡片摆出算式6.,用数的组成学习加减的方法,设计步骤:,(,1,)学习某数的组成,(,2,)数的组成向加减过渡,设计过程:,谁能把,2,分成,1,和,1,的分合式,列出一个加法(减法)算式?,提问:为什么,1,1,2,是对的?,数的组成与加减之间的转换能让幼儿在头脑中建立起这样一种运算模式:组成,加减;加减,组成从而使数的组成真正成为加减运算的基础7.,口述应用题、数的组成及加减算式、运算之间的联系和转换,(,1,)可以先用教师出口述应用题或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向组成和算式转换如:明明先吃了,5,颗花生,又吃了,1,颗,问明明一共吃了几颗花生?,教师提问“谁能把这道应用题里的三个数变成组成的分合式?”,应用题变成组合,“这个分合式里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谁能用这个分合式编出一道加法式题?”,组合转换成算式,“,5,1,6,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再将算式转换为口述应用题幼儿可以创造性的用数字,5,、,1,、,6,编应用题2,)要求幼儿再编出其他的加减法式题,如此从应用题,组成,式题,应用题的反复转换,能促进幼儿知识的联系和灵活应用6,复习,10,以内加减运算的其他方法,(,1,)教学游戏:“送信游戏”“花篮游戏”“开锁”“动物找家”,(,2,)感知练习:视觉、听觉、触觉,(,3,)书面练习:计算式题,(,4,)口头练习,(,5,)编题练习(看图列式),8,的加减运算,教学目标:,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教学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2.,物质准备:,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教学过程:,1.,奇怪的门卡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加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你们愿意来试试吗,?,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2.,幼儿操作活动幼儿用书,P14),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加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3,、活动评价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纠错,对照,指南,指出该案例存在的问题?,可以怎样设计?,请以小组为单位,重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