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试论家庭教养方法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84KB
约6页
文档ID:439456748
试论家庭教养方法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_第1页
1/6

试论家庭教养方法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本身发展的情况全部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家庭是初中生学习、生活、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教养方法对初中生含有深刻的影响,帮助父母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而且营造民主的家庭气氛以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父母教养方法;初中生;心理健康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孩子能够在家庭生活中学到基础的社会规范,还能够从父母、长辈那里学到基础的生活技能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法对孩子的未来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初中生面临中考及其它多种考试的压力,天天的任务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和外界的人际交往几乎为零,她们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增强,对外界事物敏感,存在要求独立和不能完全独立的矛盾所以,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健全人格的培养及个体一生的发展全部有主要意义  一、父母教养方法的研究现实状况  美国心理学家Steinberg(1993)曾指出,父母教养方法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女情感的一个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形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它反应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是父母多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个含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

  我国研究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涉足家庭中父母教养方法的研究领域,最初的研究从儿童心理卫生及儿童性格入手,探寻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教育模式[1]伴随心理学的发展,关键从以下多个方面对父母教养方法进行了研究  1.父母教养方法研究对象的年纪范围扩大  我国学者研究父母教养方法的对象从最初的学龄前儿童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和社会上的各类群体组员,填补了中国某一年纪段或特殊群体的父母教养方法的空白张春兴指出教养是指后天环境中学到的经验儿童从家庭步入学校,到小学、中学、大学中去学习和生活,其周围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全部在影响她们的发展  2.关注父母教养方法和孩子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家庭的气氛、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家庭结构、家庭的社会经济情况、少数民族家庭父母的教养方法、父母的期望、父母的职业、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和儿女的感情等全部成为研究者对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法的研究关键  彭文涛(2021)《初中生父母教养方法和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显示,初中生父母教养方法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详细来说,父亲的教养方法对男生在处罚严厉、拒绝否认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在父母拒绝否认、处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过保护等消极维度上,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法存在显著差异。

  3.多学科参加,采取多个研究方法对父母教养方法进行研究  孩子的心理健康已经引发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事于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社会学的研究者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对父母教养方法对孩子影响进行了纵深的研究如曹蓉(2021)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初中生自立人格的研究表明,正向父母教养方法对初中生人际自立人格有显著的正相关,负向父母教养方法对初中生自立人格有显著负相关林春湖、刘满芬等人(2021)从医学角度对服用盐酸曲马多的父母教养方法和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显示,初中生盐酸曲马多滥用者的父母教养方法和主观幸福感亲密相关,父母多了解、关心孩子,孩子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就高,总体幸福感就强;父母对孩子放任不论或管教过于严厉苛刻,孩子的幸福感则弱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现实状况及其影响原因  伴随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停提升,初中生家庭经济环境越来越好,在物质得到基础满足的条件下,初中生面对出色的世界,接收新知识的路径多了,自尊心及竞争意识更强了,但她们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差了,可能出现无法正视和同学的矛盾,甚至对老师的教育置之不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面对以升学为目标的考试,初中生表现出更多的焦虑,我国学者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原因的研究中,关键集中在以下多个方面。

  1.家庭的影响  家庭的经济情况,父母的教养方法、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情况和家庭中的人际关系等全部会影响孩子的心剪发展水平父母的关系、父母之间的感情融洽程度全部和初中生心理健康亲密相关父母较高的期望有利于初中生形成较高的成就动机,但父母的期望过高,对孩子过分苛求,就会造成初中生因为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产生自责、焦虑、逆反和担心,这就直接造成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2.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初中生生活的关键环境,初中生平均天天在校时间最少为8小时,以中考为指挥棒,关键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成为现在初中生在学校的目标只有孩子上了关键高中,才能上大学,这么孩子才叫人才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初中生似乎又回到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时代,在升学率的要求下,学校忽略了对学生的全方面培养,学校模拟、月考、期中、摸底、期末等高频的考试为学生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紧跟考试后的是排名、按名次编排班级,在部分学校出现的“火箭班”又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过大、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轻易形成自卑心理  3.本身影响原因  初中生的性别等本身原因也是影响她们心理健康的原因女孩在10.5岁开始进入青春发育加速期,到12岁时达成高峰,13~13.5岁回落到较慢水平;男孩13岁时开始进入青春发育加速期,14岁达成高峰,16岁回落到一个较为缓慢的速度。

和青春发育加速期同时开始的是生殖系统的发育,中国的初中生多处于这一年纪阶段,身体发育的速度过快或过慢全部会让女生产生比较消极的身体意象,男生在外形上靠近成人,但心剪发展上却未表现出成熟心理的幼稚和生理的成熟相矛盾,追求自我的独立和对父母、她人的依靠的矛盾全部是影响她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原因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和父母教养方法关系的研究及处理路径的探索  谢蓓芳等人(2021)研究表明,因父母双亡而成为孤儿寄养在他人处,父母一方丧偶而另一方又严重病残,家庭经济尤其困难,无力照料自己的孩子,孩子从小未能享受安全、温暖、轻松的家庭教育环境,这对正处于人格形成关键期的青少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涂敏霞(2021)研究发觉,家庭支持和青少年精神健康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453,朋辈支持和青少年精神健康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294,学校支持(老师情绪支持)和精神健康水平的相关系数是0.256,相对来说,家庭支持的影响水平较高  众多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法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主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任何其它教育方法全部无法替换的  1.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和睦的家庭环境  孩子的言行是对父母言行的投射,父母为孩子提供安全、温暖、健康的家庭气氛,使正处于身心发展关健时期的初中生能把父母作为自己最信赖的好友,在碰到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个体成长等方面的迷惑时有情感上的依靠感,她们能够和父母交流,在父母那里得到指导。

而不是背离父母,害怕父母是知道她们“秘密”的人在父母和初中生平等交流的同时,更应该尊重自我意识逐步增强的初中生父母在和孩子民主交流的过程中,把传统父母命令式的语气换成讨论、交流式的语气以表现对孩子的尊重,这会对孩子性格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父母应该和初中生一起成长  很多初中生的父母以为孩子在小时候吃饱、穿暖的满足感没有了,她们对父母的要求更多了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生理、心剪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势必须求父母能跟上孩子的身心发展,这么父母才是真正从“身”、“心”上对儿女关心、照料假如学校能为初一、初二、初三年段学生家长分别设置父母的成长课堂,针对每一年段、不一样年纪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对父母的教养方法进行指导,对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能有指导老师提出实际的处理方案,这么父母才能真正随孩子一起成长这是现在关注教育中忽略的一个方面  3.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父母的教养方法  在小区中,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健康知识等的宣传随地可见,这些宣传中假如能再增添家庭教育这一特色,让全部的父母和儿女在她们生活的小环境就能够得到“心”的知识贮备,或是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中设置专栏,为部分初中生父母提供教育指导,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会让孩子独立、乐观、自信地站在社见面前。

  4.因材施教  父母教养方法是父母和儿女的交互作用的一个动态过程,从家庭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父母教养方法和孩子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单一是由父母影响孩子行为的单向过程,孩子的行为也会反过来影响父母的教养方法客观分析研究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交互作用,寻求家庭教育的有效路径,需要孩子、父母、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