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意拳养生桩入门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5KB
约26页
文档ID:393691678
意拳养生桩入门_第1页
1/26

意拳养生桩入门姚承光  意拳的养生桩,是意拳最基本的入门桩法意拳首要强调的是精神假借,意念诱导,运用良好的意念活动,使人体大脑的中枢神经得到了休息和调节,同步增进了血液循环,中枢神经得到休息调节后,调节皮质下中枢的功能就越强血液循环的加强能使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功能就更旺盛,事实上,养生桩就是精神和肌肉、肢体同步锻炼的一种医疗体育,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并给学习意拳技击功法打下了良好的基本           一、意拳养生桩法——撑抱桩  双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足心微涵虚,足趾似有微微扒地之意,自身自然直立,不偏不倚,头顶上似有小线上提,头似顶非顶虚领挺拔,膝关节微曲似有上提之意,脊柱自然竖直肩要自然舒展,不可耸肩,臀部似坐一高凳意念假借后脑部、后颈部、背部、腰部、大腿、小腿后部似微靠身后的大树或墙上,似靠非靠身体站好后,将双手慢慢抬起 平步撑抱桩 至胸前呈抱球状,肩要放松,腋下涵虚,时与手掌呈45°角双手距胸部尺许略远,掌心向内,五指相对,双手五指之间距离为二至三拳双手五指微张,意有五指缝中各夹一棉球之意,不可用力分开,自然微张即可双手双臂抬起时意念假借怀中似抱一纸球或气球之感,球与胸部、腹部、手臂、手心、手指内侧,似有轻轻的接触,用力抱球要瘪,无心抱球要落,总之意念中的规定则是似有非有,要有不被微风吹走之意。

双手双臂抬起时,意念假借腋下及双臂双手下侧似搭放在桌面上或抬起搭放在水中漂浮的球上,尽量运用意念假借,使双臂放松,松到仅能维持手臂重量即可  练功时,面部表情要似笑非笑,两唇稍露缝隙,颈部肌肉放松,双目前视微向上方,不要仰头或低头,练功时也可闭眼去练,要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忌用拙力,只要能使身体自然直立,手臂抬起的姿式对的,即为达到站桩中松的规定以上所谈的是站桩时对姿式动作的意念规定,不可刻意一味追求姿式上的意念,而要将自己置身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 二、意念的运用  ①假借自身站在温暖的泉水中,温暖的泉水浸泡全身肌体有温暖入微的舒服之感这时要着意体会身体的腿部、腹部、胸部、头部正面似有水催动身体的微微阻力和水与身体微微的摩擦之感这时身体自然的有微微后靠之动,就在身体向后微靠运动时,要同步体会到身体的后部仿佛有水微微的阻挡,双脚的五趾同步微微扒地,一微靠即止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反之,水从背面缓缓催来,催动身体向前身体的正面仿佛有水微微的阻挡,总之要着意体会水推动身体时从前到后、从上到下时的阻力感练习时,只可用意,自然某些,去体味水推动身体的感觉,不可用力去强求  ②假借自身站在世外桃源中,苍松翠柏,鲜花盛开,远处高山流水,近处鸟语花香,空气新鲜,微风拂面,毛发衣服飘飘然,悦耳的歌声随风飘荡而来,心情快乐,仿佛身临其境中般的轻松舒服。

  ③假借自身站在轮船甲板上,大船乘风破浪向前行进,和煦的阳光洒在身上,海风轻轻吹动我们的毛发和衣裳,海鸥在船的上空飞翔和鸣叫,仿佛似能听见海浪轻轻拍打船边,自身仿佛与船体在水中上下沉浮,随波逐流,和风日丽,胸臆大开以上所举之例都是意拳养生桩练习时的意念活动,意念活动可以多种多样,只要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意念活动都可以去想,不可拘泥和执着,要顺其自然意拳养生桩的练习,与所谓气功的气沉丹田、大小周天,完全有着本质的不同 意拳明家王继祥禅法谈养生桩养生桩也很简朴,是入门的东西,是芗老结合心意(行意)桩法、黄帝内经、少林立禅功所创,但就是这个桩法,当年治好了我近年的疾病,也是功力大增,受益良多我就先就从禅法角度简朴说说当年所练的感觉与体会我所学养生桩桩功从禅法(心法)角度看有四个阶段,即初禅、二禅、三禅及四禅现只想结合自己修炼过程,谈谈初禅阶段感受,其她阶段,不敢妄谈在初禅阶段,功法上大体有四五个阶段,或四五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粗住”,第二层次为“细住”,第三层次为“欲界定”,第四为“未到地定”,第五为“色定 “我的感觉,第一层次最难达到,特别站中低桩,我学功时站的是略低于高桩的中桩,因有机缘,有幸冲过这一关。

第一层次规定身体端正、收心、放松、调和气息、心神不散乱,逐渐虚凝 、舒服得力这是初入定最初发相,名“粗住”这是一种痛苦过程,不说收心入静,只是要达到舒服得力,就比较困难许多人常常站20-30分钟因忍受不了腿部酸痛而放弃,没有冲过假疲劳关在此阶段此前,我感觉最佳的心法就是坚持,只管按教师规定去站,不要看书、找秘诀,看也没用,懂也是似是而非只有冲过疲劳关,达到舒服得力,感到虽然站更长时间也不觉酸痛才干初步得到站桩乐趣当达到这一阶段后,继续训练,逐渐既能进入第二阶段“细住”,即心澄静安稳、外不缘内,内不缘外,心俞凝俞细,头部非常畅通,身体自然端直,有如有物扶持自己身体,心十分收敛,集中于一境而不散乱,也不昏沉,继之浮现澄静状态若住于定,便不疲倦,身体也没有痛苦,极为轻松,名为“好持法”,若是练功不当,身心用力,极易浮现不自在,四肢疼痛麻痹、颈部坚凝,名为“恶持法”到了桩功第二阶段,就能得到桩功的甜蜜境界了此时身体感受是十分强烈的,在气功中被称为气感气感一般先由手上身,当手臂有气感,就觉得手臂不管抬多高,多长时间都似乎有物托着不觉累身体有气感后,身体觉得会被空气粘住的真实感受,周身被大气包裹,舒服无比,一下子站2个钟头也不觉累。

气感一出,如身体有病的人,一般的病会自然痊愈,初步浮现身体的自然触觉反映,有初步自然抗打能力(这是亲身体验),但据说重病者此时也许要有疾病反映,有反复此时师傅规定我对气感要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不执着执着容易走向“恶持法”因此时人处在放松的心境是无欲无求的,桩功中的多种桩态,只是练功途中美景,不可留住于此当进入“好持法”桩态,继续锻炼,加以时日(因人而异)即可进入第三层次,此时心地豁然开朗,而有灵静感觉,反观自身有如云影一般,不能看出自身轮廓,有极爽快心情,但尚未忘却身心,这便是初禅前的第三层次,名为“欲界定”艺术中国 在此层次基本上,继续练功,加以时日(因人而异,我大概通过了一种月),便可达到第四层次,即“未到地定”,此时,心境茫茫漫漫,没有边际,身心泯泯虚豁,忽失欲界之身内不见身,外不见物,如自己独在天地之外,非常空明灵净安稳此时也常有趣闻,如记得在鞍山一次站桩时,也许手部没充足放松吧,只孤零零感到两只手飘在空中,人如融化空中一般,很故意思进入此层次,再经一日或成年累月(我大概是经3个月左右),就可进入第五层次,到“色定”阶段,,接近初禅开始浮现多种:“触”其实就“触”而言,在有气感后就有“麻热胀三触,但还不算真正的“触”,只有到了第五层次据心法所言,可有八触十功德,但我只感受到其中一部分,没有都感受到,但感受到在八触十功德之外尚有许多“触”。

此时感觉气象万千,难以笔墨形容按心法,有动、痒、凉、暖、轻、重、涩、滑八触其感受一般舒服为正,难忍难受为邪,具体不再详述八触之外复有八触,猗、冷、热、浮、沉、坚、软,与前八触合为十六触我没都感受到,但还感到有“大触”,身如巨人,雾触:身如雾化;小触等随着八触,每一触均有十功德,即: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十六触共160功德其中“空”心地全空,逍遥而不感觉障碍为正,全无知觉为邪,“明”似……….,等等对这些感觉,我感届时有时无,似是而非,感触不深,此时写信请教师傅,师傅多次强调:多种感觉,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不执着甜蜜与美景,切忌流于虚幻而走向神秘、要切实据心法,再后,即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禅之后尚有五个境界,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灭尽一切想与受处需要注意的是,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心法,不同的感受、状况有不同的调节法,需因人因当时状况而指引,在“语人以规矩”的基本上是一法不立,无法不容l 上面是从心法上讲,从练法上讲:例如:教师让你站抱球桩,抱球是假借,但必须是假借真练,待你真的把球抱住之后(有真实的意感),才会叫你体会球得弹性、风中抱球、不把球压扁,又不让球吹走,外力与风浪向球扑来时怎么使球不被冲走、压爆……..最后还要把这些“故意求”的丢掉,体会故意与无意间的、似有似无间的感觉。

一种抱球桩,就可以体验一辈子,练一辈子,就可以让你懂得松紧紧松勿过正,虚虚实实得中平,并且不是表面懂,是知行合一但如果你没练,你球还没有抱住,告诉你背面的你怎么懂?如果练了又怎会得到意拳函授、图书空洞的结论?大成拳养生桩简介(附"筋骨训练""论桩功与四形")王芗斋       养生之术历史悠久,措施繁多,锻炼方式虽各有不同,但总的目的都是为了却病延年,避免早衰回忆数十年来我对养生术的学习和锻炼,自觉简而易行,受益很大的是站桩(养生桩)       站桩的姿势大体可分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半卧式等类型,每个类型可分为几种,甚至数十种不同姿势,虽然姿势种类繁多,但除行走以外,均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开始练功时要做到闭目、凝神、静气,然后慢慢地把姿势摆好,使躯干四肢始终保持不动,直到锻炼结束初练站桩的人,可以先练站式,站式练功开始时,要两脚八字型分开,宽度与肩齐,两腿保持一定的弯曲度,臀部似坐,再把双手抬起,抬手的位置规定是高但是眉,低但是脐,近不贴身,远但是尺,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身右来,右手不往身左去,动作变化在这些范畴内站桩每天可站两三次,开始每次做十分钟左右,后来逐渐延长到四十分钟,下面谈站桩问题的几种体会。

       一、养生桩的来源和作用:养生桩是由国内形意拳的站桩演变而来所谓形意者,即以形取意,以意象形,意自形生,形随意转,也就是形体精神同步锻炼的一种基本运动,它的基本作用,一方面能使中枢神经得到休息;另一方面能增进血液循环,增强个人系统的新陈代谢中枢神经得到充足休息,调节功能就会加强,血液循环加速和新陈代谢增强,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充足的灌溉如果全身润泽,生机旺盛,就能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       二、养生桩的特点:健身之术虽繁多,但总的不外乎两大类—即动、静两种一般说来,运动是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静功多是锻炼内在的真气,充实三宝(神、气、精),站桩是精神、形体同步锻炼的一种措施,它的重要特点是,在练功的时候,不一定要注意呼吸和意守丹田,一般通过姿势、动静、虚实调配与合适的意念活动,就可达到腹式呼吸的规定和入静的目的,锻炼中虽然讲究形式,但不必拘泥,虽言意念,但不必执着,它不仅能锻炼体力,并且简便易行,无论行坐卧立,随时随处都可以练功       三、姿势和时间的掌握:       养生桩虽然是一种静中求动,动中求静的功夫,初学者按照一定的姿势做下去,但也不适宜固定姿势和时间,可以根据体质的强弱和病情的不同给以合适的安排,不要超过学者自身的承当能力。

一般说来,姿势不适宜多变,由于在神静气平和姿势安定后,血液循环开始加速,当内部正在运动变化时,姿势忽然一变能将内在的运动打乱,因此,先师多次提示我们: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但是,若真正掌握了内在的运动规律,能在形体的变动中毫不减低内在的运动时,则可随意变更,不受姿势限制先师所谓“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就是这个意思练功时间最佳让学者自己掌握,如觉轻松快乐,全身舒服,则可多站些时间,如感疲倦不适或神思烦乱,则必须停止练习,不要勉强支持      四、松紧问题:     站桩是一种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微动中求速动的运动形体愈松,血液循环愈快,气力增长愈快如用力,则身必发紧,全身失灵,甚至有血气阻塞之弊这种力量重要是精神的、无形的,如有形着力则失去运动本质故先师多次告诉我们:“有形则破体,无形则神聚”也就是说,形体尽量放松,精神尽量收敛,虽外形笨拙,而神意机灵,功作久者自有体会      五、肌肉锻炼:肌肉若一是锻炼中进一步的功夫,这与上述有密切的联系,就是姿势变化一点,使肌肉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