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南林州至长治(省界)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说明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13.50KB
约14页
文档ID:556375922
河南林州至长治(省界)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1/14

林州至长治(省界)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NO.2合同段(K6+500~K13+620) 图号: S2Ⅲ-1 第 6页 共 14 页 说 明 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总页次 61.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1.1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根据根据初设批复意见,在定测过程中加强了详勘工作,并通过综合勘探和测试,进一步完成了对湿陷性黄土、高填深挖及不良岩土等特殊路基的勘探及测试工作,查明了不良地质的特性、范围与活动状况以及设计所需的物理力学参数,经过分析论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同时进一步优化了路基横断面、排水、防护及取、弃土场等设计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a) 根据施工图土石方调配结果,本着节约占地,绿化、复耕原则,完善取弃土场设计b) 针对沿线黄土路段施工图外业阶段给予充分重视,期间进行的大量简易勘探点、路基钻探点作业以及详细调查走防沿线地下水情况,根据勘察情况,对黄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优化,以保证路基稳定,同时经济合理c) 详测阶段对初步设计路线平、纵方案进行了优化,着重于填挖平衡设计,减少取弃方数量,同时针对沿线大挖大填段均进行了优化布线d) 详勘阶段加强了高边坡路基的地质勘察工作,施工图设计优化了边坡处理措施,并强调了稳定性观测及动态设计的要求1.2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执行的主要部颁标准、规范和规程:《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编号JTG B01-2003;《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编号JTJ003-8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编号JTG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编号 JTG F30-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编号JTG 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编号JTG F10-200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编号JTJ018-9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编号JTJ034-2000;《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SHCF40-01-200)2. 施工图标段划分情况说明本设计合同段起止桩号分别为K6+500与K13+620,主线全长7.12km。

施工图本着造价基本平衡,同时适当考虑土石方不跨标段调配、公路用地行政区划权属等因素将本项目土建部分划分为八个施工标段,具体分标桩号如下表所示:施工合同段起讫桩号主线长度(Km)NO.1K0+000~K6+500(含横水互通)6.50NO.2K6+500~K13+620(含陵阳互通)7.12NO.3K13+620~K21+2407.62NO.4K21+240~ZK28+400(对应YK28+370)(含红旗渠互通)7.16NO.5ZK28+400~ZK32+400(对应YK28+370~YK32+485)4.0NO.6ZK32+400~ZK35+310(对应YK 32+485~YK35+470)2.91NO.7ZK35+310~ZK37+500(对应YK35+470~YK37+607)2.19NO.8ZK37+500~ZK39+369.17(对应YK37+607~YK39+475.223)1.8693. 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的说明3.1路基设计原则:根据项目区特点,充分收集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资料,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

充分考虑采用机械化施工方法、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结合自然条件、路基填挖高度、环境景观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型式及组成设计参数,进行路基排水、防护、取(弃)土等的综合设计,加强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工作3.2路基横断面布置:本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本合同段设计速度100km/h,全线均为整体式路基,路基宽26m,双向四车道,其中,中央分隔带宽2.0m,其两侧路缘带各宽0.75m,每侧行车道宽2×3.75m,两侧硬路肩各宽3.0m(含0.5m路缘带),两侧土路肩各宽0.75m一般路段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设2%横坡,土路肩设4%横坡如图3-1所示: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图3-1 路基标准横断面技术指标表 表3-1序号组成部分单位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1路 基 宽 度m26.02行车道宽度m4×3.753硬路肩(含右侧路缘带)m2×3.0(2×0.5)4中间带(含左侧路缘带)m3.50(2×0.75)5土路肩宽度m2×0.756路拱横坡/行车道、硬路肩、路缘带为2%,土路肩为4%中央隔带开口采用凸起式,其内植草防护、植树防眩。

为抢险、急救和维修方便,服务区、特大桥和隧道前后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其它路段结合已设置的开口每2km左右设开口一处,开口长度40m填方设2m宽护坡道,护坡道设3%的外倾横坡挖方设2m宽碎落台,碎落台设3%的倾向边沟横坡,非圬工防护的挖方坡口、坡脚位置应培土、圆弧化平缓过渡,以美化路容公路用地范围挖方以坡顶(或截水沟)外缘1m计;填方设置边沟段以边沟外侧1m计,无边沟段以坡脚外缘1m计3.3加宽、超高方案根据相关规范,本项目路基不需要加宽本合同段在圆曲线半径小于4000m的平曲线上设置超高,超高段两侧路基分别绕中央分隔带外侧两边缘线旋转4. 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等说明4.1路基设计及施工工艺、参数4.1.1一般路基设计1) 填方路基填方路堤基底视地形、土质、地下水位、填方边坡高度等不同进行相应处理一般地段原地面清除表土,基岩裸露、耕植土缺乏的的硬质岩区则考虑清除全部浅表耕植土,并将其用于边坡、中央分隔带及土路肩绿化清表后地面压实度应≥90%,如原地面潮湿,应采取工程措施,保证压实度为保证路基边缘部分的压实度,路堤两侧填筑宽度各增加30~50cm,碾压完毕进行削坡处理当地面横坡或沿路线纵向坡度陡于1:5时,填路基前应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2m,向内倾斜4%的台阶;当地面横坡陡于1:2.5时,对路堤进行整体滑动的稳定性验算,视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土质填方路段:当填方边坡高度H≤8m时,边坡率采用1:1.5;当填方边坡高度8<H≤20m时,上部8m采用1:1.5,8m以下采用1:1.75的折线坡;当填方边坡高度H>20m时,根据稳定性验算结果进行特殊设计石质填方路段:当填方边坡高度H≤8m时,边坡率采用1:1.5;当填方边坡高度8<H≤12m时,上部8m采用1:1.5,8m以下采用1:1.75的折线坡;当填方边坡高度12<H≤20m时,上部8m采用1:1.5,在8m变坡处设2m宽向外倾斜3%的平台,8m以下变坡为1:1.75;当填方边坡高度H>20m时,根据稳定性验算结果进行特殊设计地基表层为松散土层(旱地等),厚度不超过30cm时,可清除杂草后碾压至90%密实度;当松散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将其翻开、分层压实至90%水田、堰塘地段,应视其具体情况采用排水清淤或晾晒压实若水塘还保留一部分,则应按浸水路堤的要求修筑填高(不含路面结构层)小于路床厚度(80cm)或土质挖方地段,其地基表层一定厚度属下路床的范围,应按下路床的要求(压实度≥96%)处治2) 挖方路基不论是土质挖方或石质挖方,都应首先清表,即清除树根、杂草和表层覆盖土(石质地段),避免其混入填料中。

挖方路基断面的基本形式为斜坡+平台型式根据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碎落台以上第一级边坡高度10m、往上每级10m高设2m宽平台 边坡坡率根据岩性、结构、产状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主要依据以下原则实施:Ø 第一级(紧接碎落台的)边坡坡率不陡于1:0.5~1:1,视需要设支挡、加固工程,宜全坡面绿化,以美化行车视野内的路容,缩小山体开挖范围,少占土地,少毁林木Ø 边坡总高度不大于20m时,边坡的坡率按下表范围选用 路堑边坡坡率 表4-1岩 土 的 类 别边坡坡度粘土、粉质粘土1:1~1:2砂砾土、碎石土胶结和密实1:0.75~1:1中等密实1:1~1:1.25岩质挖路段强风化1:0.5~1:0.75全风化1:0.75~1:1Ø 当土质(或软质岩)挖方边坡高于20m、石质挖方边坡高于30m地段,根据地勘成果和原位测试数据,以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作深挖路堑工点设计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在挖方一侧宽度不足一幅行车道时,应将路床深度内的原有土质全部挖除换填,以保证行车道内土基的均匀性。

4.1.2低填浅挖路基设计对于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厚度+路床厚度80cm+调平厚度20cm)的路基按低填路基处治设计,对路床厚度(80cm)范围内土体进行超挖回填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6%在零填或挖方段,挖至上路床底面(即填筑上路床),首先对其下部50cm的下路床进行CBR值检验,不合格者应进行置换;CBR合格者再进行压实度检测,如果达不到96%,用重型压路机压实路床置换铺筑填料采用8%石灰土4.1.3桥头路基处理设计桥头路堤的处理主要是解决桥头、涵洞、通道两侧路堤不均匀沉降引发的跳车病害其主要原因不外为路堤填料质量不合格、路堤压实度不够、刚度突变产生振动作用促使路堤塑性变形过大、台后填料受渗水侵蚀变形等引起桥台与台后路堤过大的差异沉降据此,采用以下综合措施预防(或减小)桥头过大差异沉降的产生①清除地基表土或薄层软弱土,换填碎石土压实; ②桥头一定范围内路堤填筑8%石灰土处理路基③桥头路堤压实度(重型击实试验法)不得小于96%,重型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要求用小型机具薄层夯实;④台背需涂刷沥青,范围为基础顶面以上,两耳(侧)墙内侧所有部分 桥梁、涵洞、通道过渡段处理范围 表4-2构造物类 型底部处理长度(m)处理高度单侧上部处理长度(m)备 注桥 梁6.00桥台高度H2H+6.0涵洞、通道6.00构造物高H2(H+0.5)+6.04.1.4陡坡路堤及填挖交界处理设计当地面横坡陡于1:2.5且填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