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阅卷的要求及答卷注意事项 一、高考阅卷具体规定及其程序1.阅卷的一般程序(必须9天把试卷阅完):文科综合阅卷的前两天通常是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先把阅卷老师分成三大片若干小组,各科再汇总老师由专家讲解答案、统一标准,然后回到各片各组对指定的试题进行试阅在试阅卷过程中,试题答案要点(主观题是采点给分)要不断地在阅卷老师之间、阅卷老师和有关专家之间进行沟通、调整和补充当阅卷进入第三天,答案要点已烂熟于心,阅卷老师的阅卷速度按定额必须加快通常,阅卷老师在签名的同时,就已经在浏览考生的答卷了,一般会将考生的答卷分成好、较好、较差三个层次,判给考生的分数也在瞬间签出这样做,可使阅卷的可信度和准确度大大提高,同时也兼顾了效率;同时也会使那些作答不规范的答卷经受着严峻考验,这时对考生而言,树立第一印象至关重要阅卷到最后一天,主要是对试卷再进行一轮复查、确认,其中每一处变化和改动必须由组长同意后而由阅卷老师修订并签名2.阅卷坚持的基本原则是给分合理,扣分有据;不宽不严,始终如一评分标准将答案要点具体化,可操作性强,考生答题只要基本符合题意即可酌情给分,不死扣答案各题均按参考答案的补充说明判分,参照学生答案按点采分。
阅卷还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从宽原则只要学生答卷区域不空白,至少可以拿到1分的辛苦分高考阅卷与平时阅卷很不同的表现有一点是极富同情心的,在阅卷中对于可给可不给的分,一般的处理原则是尽可能地给分对于考生而言,要获得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必须树立惜分意识,从点滴做起,不放过任何一个得分机会二、高考阅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1.书写和规范方面第一印象很重要,印象好是得分的保证但有很多考生答卷凌乱,毫无整洁可言,虽然有少数正确的说法,但逻辑性差,叙述东拉西扯,与参考答案南辕北辙、相距万里有些试卷字迹潦草、笔迹不清、字体小、字间距行间距小很容易造 成阅卷老师的视觉疲劳,造成不必要的漏分现象另外,用黑色笔答的试卷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也会造成阅卷老师的视觉疲劳还有的考生答题仅序号化而未段落化,要点之间追尾写,会导致漏批失分2.课本知识掌握方面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不扎实,课本语言表述不严谨3.审题方面审题能力就是从问题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定性和答题的角度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方向错了,即使答再多的内容也是枉然有些题目学生失分或者根本不得分,不是基础知识没掌握,能力培养不到位,而是审题时草率马虎,思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没有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造成答非所问而使结果劳而无功。
4.心理方面考试的时候心理不稳,急躁该得分的地方没有得到比方说今年文综最后一题,题目不难,有的同学由于时间比较紧,很多同学就放弃了,所以在改卷的过程出现很多的空白卷实际上这题并不是很难,多数考生应该能得到相应的分数当然,空白基本上每个主观题都有在改卷的过程中发现,本来是第27题的答题区域,有的同学却把第28题的解答写在了此处,并且人数还不少这也是丢分的原因,即使27题的解答正确,第28题考生也会做,遗憾的是得不到相应的分数这都是在做题的时候不认真造成的在高考中出现这种情况太不应该了三、必要的答题技巧例如:1.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一定要组织到答案中许多考生对材料重视的程度不足,阅读材料往往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从材料的内容中寻找突破口,不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而一味根据设问寻找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虽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最终还是未能从教材内容中组织成确切的表述一些材料本身就隐含答案2.不要在试卷上留白遇到题意不能完全理解或不会做的题目时,千万不要因为对题目有一点不理解或估计该题写上也不得分,就什么都不写写上去的内容有时逻辑不一定很正确,一旦采到得分点也能得分3.我们认为“全面的肤浅比片面深刻好得多”。
建议学生当答题遇到时间紧张时,哪个学科容易就可先做哪一科,由易到难;而且不宜对某一个点“深挖洞”,而要“广积粮”4.答案语言要科学规范一些考生做答时用词幼稚,词汇贫乏,不善于用专业语言,常令人忍俊不禁注重语言表述的正确性,就是要求考生组织答案时必须向教材语言回归,使用历史学科语言鉴于此,平时教师在要求学生口头作答问题的同时,必须让他们多动动笔,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述和概括的能力,养成运用学科语言、专业术语答题的好习惯 5.答题思路要严谨规范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①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②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③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一句话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6.答题层次要清晰应提倡分点答题,体现序号化、段落化学生要注意答题格式的规范性,一些学生的答案从头到尾,不分段落,不分层次,不标要点,条理不清,语无伦次,逻辑不通,重复啰嗦,使阅卷老师很费神费时,难以寻找得分点。
尤其使阅卷老师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后,往往对一些可给也不可给分的临界答案判了死刑一句话,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 7.书写要规范即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易使人产生愉悦感字体不要太小,字间距、行间距要合理在正式的考试中,尽量少用缩写,如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写成“半半社会”,是不得分的还要防止出现笔误或错别字,这些做法将直接导致扣分,实在可惜平时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做一点书面作业,通过书面表达,才能发现问题,错别字便会无处藏身,前后重复啰嗦的毛病也可避免总之,通过几年的高考阅卷我们历史组的老师得到的共同体会是: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要具备的条件:①考生答案在论证过程中,理由充分、分析透彻、措词到位,一看就觉得是“非等闭之辈”②考生答卷规范,秩序号清楚,回答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不顾左右而言它③考生答卷中的关键词与参考答案中的关键词相同或者多数相似,意思相同或相近④考生答卷除完全与参考答案规定相符合,还能在参考答案之外作进一步深挖拓展且符合题意和社会实际⑤考生答卷书写整洁,思路清晰,虽然只有少量的符合逻辑的表述,但可以酌情给分⑥考生答卷虽然与参考答案表述完全不一致,但逻辑严谨,论证周密,无知识性错误,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且能够自圆其说,与题意相吻合,符合“加分”条件。
⑦无概念混淆不清或写错别字不能够得分的答卷通常有以下情况:① 考生答卷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论证思路混乱,未按题意作进一步分析② 考生答卷有创新意识,也能够自圆其说,但不符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思想路线,甚至有反动言论③ 考生答卷凌乱,毫无整洁可言,逻辑性差,叙述东拉西扯④ 考生答卷书写模糊,涂改很多,虽然有一些叙述与参考答案略微相同或相似,但有多数难以辨认,也不能给分 其实,以上所谈到的这些注意事项,都是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的良好习惯,或者是要坚决克服的不良行为文科考生要真正地、顺利地通过高考,功夫是在平时而不在考场上那几个小时,一句话就是要求考生在备考中要做到厚积薄发,与时俱进,力求更好2012历史高考备考:历史考试时必须注意哪些事项【读者按】如果考生懂得一些答题“注意事项”,很可能会相应地多得几分,否则就可能会丢掉一些应得的分数下面,精品学习网高考网就一些历史阅卷过程中影响考生成绩的“注意事项”做一些提示,希望对广大考友有所帮助历史学科考前注意事项1.答卷前注意事项 ——核查姓名、考号、卷面2、要仔细、认真地看清楚试卷上对答题的要求,使答卷符合规定,减少或避免失误。
历史学科考中注意事项1.答题过程中注意的事项——沉着冷静、先易后难(1)按试卷上的试题顺序答题:一般来讲,试卷是遵循着人的认知过程进行先易后难排列的正确的答题顺序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难,最后攻坚在答题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果断跳过不会做的题目,做好有保证的题目从易到难,可以增强信心但不能有难就退,否则会伤害自己的情绪有部分考生认为开始时头脑最清醒,先做最难的题成功率高、效果好这种做法不可取,这种做法很有可能花了不少时间,最终也没有把这个题做满意由于花去了不少时间,别的题一点儿没做,难免心里发慌,以慌乱之心做前面的基础题,效果可想而知2)先易后难(3)先局部后整体:对文综中的历史题而言,第37题往往是分值最高的一题,其综合性、创新性及考查学生综合能力最突出,这个题也往往是最难的一题,因此考生可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先做第39题和第40题中的历史部分的一问,最后再集中精力对付第37题明智的解题策略是: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做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4)书写要整洁、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