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系统(一)锋面系统1.冷锋(1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2 )暖气团上升情况:被迫抬升(3 )图示:①天气图②锋面图③符号图(4 )雨区位置:锋后及锋面附近(5 )锋面坡度:较大(6 )天气特征:① 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② 过境时:暖气团被迫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③ 过境后:冷气团代替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7 )天气实例:①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②冬季暴发的寒潮;③春季的沙尘暴2.暖锋(1 )概念: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2 )暖气团上升情况:徐徐爬升(3 )图示:① 天气图②锋面图③符号图(4 )雨区位置:锋前(5 )锋面坡度:较小(6 )天气特征:①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② 过境时:暖气团沿冷气团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降水③ 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7 )天气实例:一场春雨一场暖(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气旋)(1 )气压状况: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2 )水平气流与风向①气流形成(北半球)② 风向(南顺北逆)北半球南半球垂直方向(3 )垂直气流与天气①垂直气流:上升②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4 )天气实例: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2.高压(反气旋)(1 )气压状况: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2 )水平气流与风向①气流形成(北半球)②风向(南逆北顺)北半球南半球垂直方向(3 )垂直气流与天气①垂直气流:下沉;②天气状况:多晴朗天气。
4 )天气实例:①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②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③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三)天气系统的气温气压变化过程1.锋面系统气温气压变化过程(四) 锋面气旋(1) 锋面气旋与天气①概念:地面气旋一般与锋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②天气:锋面气旋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是造成暴雨、雷雨、大风天气2) 锋面气旋的判读①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这是因为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冷暖气团在 此相遇,而高压脊中水平气流辐散,冷暖气流不可能在此相遇,不可能形成锋面②锋面类型的判断: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要看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可以先画出低压槽线两侧气流的方向,一般来说,从高纬移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移来的气团是暖气团,然后就可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出锋的类型七、气候的形成和判定(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太阳辐射 ( 纬度位置 )→气温(低纬高、高纬低)→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 2.大气环流→降水(1 )气压带的干湿性质①低压带→上升气流→多雨 ②高压带→下沉气流→少雨(2 )风带的干湿性质①西风→低纬吹向高纬→湿润②信风和极地东风→高纬吹向低纬→干燥(3 )季风环流①夏季风→海洋吹向陆地→多雨②冬季风→陆地吹向海洋→少雨 3.地形: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
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4.海陆位置:一般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冰面、雪地因反射率强而温度低;水面和植被繁茂的地方因水面蒸发或叶面蒸腾而显温和湿润 7.人类活动:全球气温升高,极端天气增多等二)气候的分布、特点和成因气候类型主要分布气候特征气候成因热带雨林气候10oN~10oS 之间全年高温多雨赤道低压带控制热带草原气候10o~20 之间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或西岸全年炎热干燥副高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亚热带季风气候25o~35 o之间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中海气候30o~40 o之间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40o~60 o之间大陆西岸全年温和,降水均匀西风带控制温带季风气候亚洲 35 o~55 o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大陆性气候中高纬度大陆内部冬夏温差大,全年降水少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极地气候极圈以内全年低温,降水少纬度高,受极地高压和极地东风影响【补充】特殊分布(1 )热带雨林气候:四个地区(2 )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3 )南美西海岸赤道附近的热带沙漠气候: (三)气候类型的判定1.判定方法(1 )判断南北半球①依据:最高或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②结论: 6、7、8 月最高→北半球, 12、1、2 月最高→南半球(2 )判断温度带——以温定带①依据:最冷月均温②结论: >15 ℃→热带四种0~ 15 ℃之间→亚热带两种和“温海”<0 ℃→“温大”和“温季”(3 )确定具体气候类型——以水定型①依据: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②结论:年雨型→“热雨” 、“温海” 夏雨型→季风气候和“热草” 冬雨型→地中海气气候 少雨型→“热沙” 、“温大”和“极地”2.实例分析(1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①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②表格③ 点式坐标(2 )根据地理位置判断(3)风向(4 )植被、景观、土壤等4.气候资源与交通(1 )原则: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尽量避开气象灾害(2 )公路、铁路的设计①注意沿线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
②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等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3 )航空机场的选址①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 ②宜建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区5.旅游:雾淞、冰雕、云海等 十、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一)台风1.时间:夏秋季节; 2 .我国分布:影响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 3.成因: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 4.天气系统:气旋 5.危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 6 .防御措施:加强监测预报(二)暴雨洪涝1.时间:夏秋季节 2.我国分布:除西部沙漠地区外,其他地区均会发生,特别是东部和南部地区 3 .成因: (1 )洪涝成因:连续性的暴雨,短时的大暴雨;(2 )暴雨的形成条件:①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②强烈的上升运动;③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6.防御措施:(1 )利用气象卫星进行监测预报,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2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3 )非工程措施: 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订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三)干旱1.时间:春夏季节; 2.我国分布:分布普遍,以我国北方和西部和长江中下游的伏旱最为严重; 3.成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4.天气系统:单一大陆气团或副高; 5.危害: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6.防御措施: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防护林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四)寒潮1.时间:冬半年2.我国分布: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外的大部分地区 3.成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4.天气系统:冷锋5.危害(1 )强降温→农作物冻害(秋季和春季危害最大) ;(2 )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3 )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杆;6.防御措施:提前发面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