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黑水治理的与思路探讨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61MB
约25页
文档ID:577256950
黑水治理的与思路探讨_第1页
1/25

黑水治理的分析与思路探讨黑水治理的分析与思路探讨2015.12 目录 一、什么是“黑水”1.“黑水”的定义感官角度:“黑水”,即为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理论角度:黑臭水体是水体有机物污染的一种极端表现,大部分水体黑臭机理基本一样,它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当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好氧微生物生化作用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状态,致使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使水体变黑、变臭 一、什么是“黑水” 2.“黑水”的分级标准分级标准:城市黑臭水体分级的评价指标包括透明度、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氨氮(NH3-N),分级标准见下表:一、什么是“黑水” 3.污染源一、什么是“黑水”污染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养殖废水排放雨水 二、"黑水"产生的原因1.“黑水”产生的理论分析• 外源有机物和氨氮消耗水中氧气 城市水体一旦超量受纳外源性有机物以及一些动植物的腐殖质,如居民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污染物等,水中的溶解氧就会被快速消耗当溶解氧下降到一个过低水平时,大量有机物在厌氧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产生硫化氢、胺、氨和其他带异味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合物,从而散发出臭味。

同时,厌氧条件下,沉积物中产生的甲烷、氮气、硫化氢等难溶于水的气体,在上升过程中携带污泥进入水相,使水体发黑 1.“黑水”产生的理论分析•内源底泥中释放污染 当水体被污染后,部分污染物日积月累,通过沉降作用或随颗粒物吸附作用进入到水体底泥中在酸性、还原条件下,污染物和氨氮从底泥中释放,厌氧发酵产生的甲烷及氮气导致底泥上浮也是水体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指出,在一些污染水体中,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量与外源污染的总量相当•不流动和水温升高的影响 丧失生态功能的水体,往往流动性降低或完全消失,直接导致水体复氧能力衰退,局部水域或水层亏氧问题严重,形成适宜蓝绿藻快速繁殖的水动力条件,增加水华暴发风险,引发水体水质恶化此外,水温的升高将加快水体中的微生物和藻类残体分解有机物及氨氮速度,加速溶解氧消耗,加剧水体黑臭二、"黑水"产生的原因 2.国内外“黑水”产生的社会原因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由于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滞后,或者能力有限与水平低下,一些城市水体尤其是中小城市水体,直接成为工业、农业及生活废水的主要排放通道和场所,导致城市水体大面积受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形成“黑水”。

20世纪中期,英国的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早发生黑臭问题的河流之一上世纪70年代,德国的莱茵河由于流经重工业区,工业污水排入莱茵河,其污染也达到了顶峰同时期美国的芝加哥河、特拉华河等,也因为遭到严重污染导致水体常年黑臭二、"黑水"产生的原因 三、目前“黑水”治理的措施2015年9月11日,由住建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制订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日前正式公布 治理目标: 2015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完成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 2017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2020年底,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以消除 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工作要求: “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应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具体实施,其中控源截污和内源治理是选择其他技术类型的基础与前提结合黑臭水体污染源和环境条件调查结果,系统分析黑臭水体污染成因,合理确定水体整治和长效保持技术路线。

三、目前“黑水”治理的措施 1、控源截污技术1.1 截污纳管 适用范围: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城市水体排放,主要用于城市水体沿岸污水排放口、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排放口、合流制污水系统沿岸排放口等永久性工程治理1.2 面源控制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城市初期雨水、冰雪融水、畜禽养殖污水、地表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源的控制与治理三、目前“黑水”治理的措施 2、内源治理技术2.1￿垃圾清理￿￿￿￿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城市水体沿岸垃圾临时堆放点清理2.2￿生物残体及漂浮物清理￿￿￿￿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城市水体水生植物和岸带植物的季节性收割、季节性落叶及水面漂浮物的清理2.3￿清淤疏浚￿￿￿￿适用范围:一般而言适用于所有黑臭水体,尤其是重度黑臭水体底泥污染物的清理,快速降低黑臭水体的内源污染负荷,避免其他治理措施实施后,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三、目前“黑水”治理的措施 3、生态修复技术3.1 岸带修复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已有硬化河岸(湖岸)的生态修复,属于城市水体污染治理的长效措施3.2 生态净化 适用范围:可广泛应用于城市水体水质的长效保持,通过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系统构建,持续去除水体污染物,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

3.3 人工增氧 适用范围:作为阶段性措施,主要适用于整治后城市水体的水质保持,具有水体复氧功能,可有效提升局部水体的溶解氧水平,并加大区域水体流动性三、目前“黑水”治理的措施 4、其他治理措施4.1￿活水循环￿￿￿￿适用范围:适用于城市缓流河道水体或坑塘区域的污染治理与水质保持,可有效提高水体的流动性4.2￿清水补给￿￿￿￿适用范围:适用于城市缺水水体的水量补充,或滞流、缓流水体的水动力改善,可有效提高水体的流动性三、目前“黑水”治理的措施 三、目前“黑水”治理的措施4、其他治理措施4.3 就地处理 适用范围:适用于短期内无法实现截污纳管的污水排放口,以及无替换或补充水源的黑臭水体,通过选用适宜的污废水处理装置,对污废水和黑臭水体进行就地分散处理,高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也可用于突发性水体黑臭事件的应急处理4.4 旁路治理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无法实现全面截污的重度黑臭水体,或无外源补水的封闭水体的水质净化,也可用于突发性水体黑臭事件的应急处理 (1)全面治理泰晤士河 横贯英国的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 19世纪之前,泰晤士河还是河水清澈,但工业革命的兴起及两岸人口的激增,使泰晤士河迅速变得污浊不堪,水质严重恶化。

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不幸沉没,造成640人死亡事后调查发现,大多数遇难者并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严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而上世纪50年代末,泰晤士河的污染进一步恶化,水中的含氧量几乎等于零1849年到1954年,滨河地区约2.5万人死于霍乱四、国内外“黑水”治理的案例 (1)全面治理泰晤士河 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政府下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首先是通过立法,对直接向泰晤士河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作了严格的规定有关当局还重建和延长了伦敦下水道,建设了450多座污水处理厂目前,泰晤士河沿岸的生活污水都要先集中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入泰晤士河污水处理费用计入居民的自来水费中经过20多年的整治,泰晤士河已有115种鱼和350种无脊椎动物重新回归四、国内外“黑水”治理的案例 (2)多瑙河活力再现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多瑙河流域因为大量的工业与生活污水的排入,曾经是一条国际性的黑河、臭河,既没有水生物存在,也不成为一条景观河 1986年1月多瑙河沿岸各国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了发展多瑙河水利和保护水质的国际会议,协调行动,通过共同声明,沿岸各国加强合作,为更合理地利用多瑙河水资源而作出努力。

四、国内外“黑水"治理的案例 (2)多瑙河活力再现￿￿￿￿1992年,来自欧共体各国、一些国际银行和环境机构的专家们组成“多瑙河特别工作组”,开展保护多瑙河水的工作1995年沿岸各国组成国际委员会,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签署了一项保护多瑙河水的协议1995年初又在布加勒斯特召开沿河各国环境部长会议,通过了一项整治多瑙河的计划要求各国减少向多瑙河排放污水量,改善干支流的水质(包括污染严重的黑海),实施沿岸地区的区域合作,建立污染监测系统;对沿岸9个国家的170多家污废水处理厂进行调查,对其中急需更新的,投入资金进行改造￿￿￿￿如今的多瑙河是清澈的江水,大量水鸟在河中嬉水,还依稀可见到河底中的水草与卵石,可以称得上是世界江河治理的成功典范,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四、国内外"黑水"治理的案例 (3)上海苏州河综合治理 苏州河的污染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末已成为直接影响上海市民生活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80年代初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苏州河的污染治理提上了议事日程1988年实施了以苏州河污染为主的何流无水治理一期工程,1996年开展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经过十多年的整治,苏州河已焕发出青春,两岸已成为集观光、休闲、文化、商贸于一体的生活居住区。

四、国内外"黑水"治理的案例 五、难点与展望1.“黑水”治理难点主观因素•城镇水体排污量大,污染集中•城市水体缺少补充径流,水质改善慢•如何根据黑臭产生原因,构建黑臭水体修复的技术体系和工程治理技术路线,解决工程实施的技术问题其他因素•城市水体改善工作涉及规划、建设及市政等职能部门,职责划分较难•我国目前在水环境修复中未形成市场化,无法通过市场推动“治理”工程及科研创新,也无法吸纳资金来治理 2.展望五、难点与展望黑臭水体的修复首先应因地制宜,根据水体受污染的实际情况,结合一定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才能有效的实施生物修复措施同时应加强原位生物修复与异位生物修复相结合的生物修复技术试验,探索治理黑臭水体有效的共性修复技术城市黑臭水体水域重污染型水体,其生物修复中选取的微生物、植物、水生动物的种类特性是决定其污染治理的关键因此加强高效生物物种的筛选和开发是该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还缺乏生物修复技术在城市河流黑臭治理使用过程中对整个区域环境的影响和风险评估,在今后的工作开展中应对生物修复技术使用的区域环境生态风险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研究 讨论时间~ 谢谢!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