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82KB
约4页
文档ID:390196421
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_第1页
1/4

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 张正义乡镇企业的前身是社队企业早在公社化以前的合作化运动中,中国农村就产生 了农业和副业相结合的互助合作经济在 20世纪 90 年代,为了加快实现农业机 械化,全国小化肥、小农药、小农机、小水电、小水泥等“五小”社队工业迅速 发展1979 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 对社队企业的地位与作用、发展方向、生产经营范围、所有制形式、组织领导、 优惠政策等作了具体规定,肯定了社队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1984 年 3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和部党组《关 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的通知,第一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把社队办企业、 部分社员(村民)合作企业、其他形式合作工生和个体企业称为“乡镇企业”,亦 即通常所说的乡办企业、村办企业、联户办企业整个体私营企业这四个“轮子” 当然.从1997 年开始,农业部负责的乡镇企业统计已不再按四个轮子”,而 是按“集体企业”和“私有企业”标准将乡镇企业划分为两大类在我们看来,所谓的乡镇企业,不管其属于怎样的所有制类型,都是指具有农民 身份的人在农村地区兴办的以非农产业为主的企业群体。

在社会结构意义上,乡 镇企业是推动农村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基本力量,是农民创办的用以求生 存求发展,改变自身经济地位、职业身份和社会身份的组织形式乡镇企业的主 要出资人是农民和乡村集体.这导致了村民、乡村集体对企业的直接控制实际 上,只要是乡村居民和集体的资本在企业资本总额中占绝对重要地位,并导致乡 村居民和集体对企业的直接控制,从而带有乡村居民和集体直接参与工业化过程 的性质的企业,都是“乡镇企业”20世纪 80 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主要走过了四个阶段:(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4〜1988)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和四号文件肯定乡镇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 量”,有利于“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避免农民涌进城市”,大大地促进了乡镇 企业发展从1983年到1988年的五年间.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016亿元增长到 6495亿元.年平均递增 44.9%;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 24.3%提高到 58.1%;乡镇企业职工人数由3234万人增加到954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262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由9.3%提高到 23.8%这是农村工业化的 第一个黄金时期乡镇企业的大发展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1985 年 全国每个农业人口从乡镇企业中得到的收入已经由1978年的20.1元增加到了 133.79元,增长了5.7倍;其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从1978年的15%增加 到了1 9 85年的34%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这一比重甚至高达70% 〜 80%农民收入增长与乡镇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阶段的乡镇企业发展具有如下特点:①农民联户办及个体企业发展快,促进 了乡镇企业高速增长;②从“三就地”(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逐渐转 向了全国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1984年以后乡镇企业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出口 创汇为目标的企业;③由分散的企业经营转向专业化、社会化的协作生产.产生 了一大批企业集团或企业群体;④由运用传统技术转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二)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1989〜1991) 1988年9月,中共第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全面深化改革”的经济政策乡镇企业开始了为期 3 年的“调整、整顿、改造、 提高”历程,国家财政、银行紧缩对乡镇企业的信贷规模,压缩基本建设规模, 对一些重要生产资料恢复垄断专营,乡镇企业原材料来源受到影响各地还根据 国家产业政策,关停并转了一批能耗大、效益差、污染重的小企业.并且加强了 对乡镇企业的税收、财务整顿 1989年有 300多万个乡镇企业被关停。

2 万多个 乡镇企业在建项目被暂停1989 年乡镇企业增长速度、经济效率比前几年有所 下降调整使乡镇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也为企业提高素质提供了机遇.到 1990 年,从业人员9265 万人,比1988 年减少 280 万人;但与此同时,乡镇企业总产 值达到8461 亿元,比 1988 年增长30.26%.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 58.1% 上升到 59.1%可见,尽管面临许多困难,这一时期的农村工业化仍然取得了 一定的进展这一阶段乡镇企业的发展特点是:①企业经营风险增大,市场导向突出;②企业 有权自行决定经营项目、设备购置、劳动力使用、劳动报酬、利润分配,经营者 和职工的责任感强,竞争意识强;③乡镇企业职工多数亦工亦农,“进厂不离 乡”;④乡镇企业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提供积累,乡镇企业利润约有 一半左右上交乡村用于农业生产、教育、村镇建设及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投资但 这一时期的乡镇企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一方面,乡镇企业多数是劳动 密集型企业,技术素质普遍较低、资金不足;另一方面,企业规模小、起伏大, 1990年乡村企业平均就业规模为31.6人,固定资产原值15.14万元,联户、 个体企业规模更小。

规模小固然有利于灵活地适应市场的需求.但也难以形成足 够的技术积累和名牌产品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乡镇企业大量阻塞在低档次和 非技术密集的产品生产领域,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三) 高速增长阶段(1992〜1995) 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对乡镇企业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党的十三届 八中全会将持续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而给予充分肯定党的十 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了继续积极发展乡镇企业的 方针市场发展和政策导向使乡镇企业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这一阶段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 发展快,增长率高,在1992〜199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6.5%;(2) 乡镇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分 别占到了全国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 5%和25.1%;(3) 乡镇企业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主体部分,以总产值计算, 1995年乡镇企业总 产值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 3. 4 倍;以增加值计算.乡镇企业是农林牧渔业的 I倍多;从副业情况看1995年全国4. 5亿乡村劳动力中,已有28. 6%的劳 动力在乡镇企业稳定就业;(4) 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增长速度加快, 1994年全国乡镇企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为 43. 9%。

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 60%以上;(5) 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初具规模, 1995年,全国出口型乡镇企业达12万家, 其中 396 家取得了进出口经营权,近千家乡镇企业办到海外,乡镇企业成为出口 创汇的一支重要力量;(6) 企业集团显示出强大经济实力 1992年.全国出现了300多家总产值超亿元 的乡镇企业至1995年底全国共有5014个乡镇企业集团从上述这些特征来看,乡镇企业的发展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农村工业化的基 础更加稳固,从而也为农村全面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我们 也必须看到,乡镇企业在这一阶段也还存在一些亟待克服的难题从其内部来看, 首先,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工工业产值占到了全部产值的 80%,能 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发展比较缓慢其次.整体技术装备条件仍然较差,绝大 部分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停留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水平上,1986〜1990 年间乡镇企业技术进步对其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只及国有企业的一半第三,乡镇 企业产品质量总体不稳定,不合格产品分布面广1993 年第四季度国家对乡镇 企业产品进行的抽查结果表明,乡镇企业产品合格率为60.1%.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11.7个百分点。

第四,集体乡镇企业产权不明晰导致政企不分、责任不分、 负盈不负亏的情况普遍存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经济效益滑坡第五.乡 镇企业布局仍然非常分散,这不仅导致土地浪费更加严重,污染点多面广难以治 理,而且也损失了对现代产业经济来说至关重要当的集聚效应1992年的调 查 结果表明在全国2079万家乡镇企业中,约有1900多万家分散地建在自然村里, 这种状况至今没有多少改观从外部环境来看,乡镇企业也面临许多新的不利因 素一方面,乡镇企业资金短缺较严重,而国有银行对乡镇企业的贷款占全社会 贷款总额的比重偏低,尤其是国家扶持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的专项贷款到位差 另一方面,从1994 年起,国家实施新税制,乡镇企业的税赋增加,仅1994 年乡 镇企业的正式税赋和非正式税赋比上一年增加了 695 亿元,导致乡镇企业的销售 利润率下降了 1 个百分点当然,对于乡镇企业来说,其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可 能是更为重要的四)改制发展阶段(1996年至今)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国内市场由短缺经济转向饱和经济,双轨经济转向单轨 经济,暴利经济转向微利经济,因计划经济束缚而被压抑的能量已经充分释放, 这些变化导致乡镇企业起步阶段的机制优势、政策优惠、市场环境优越等有利条 件日渐丧失。

高速发展了20多年的乡镇企业,其内部固有的矛盾现在越发突出: 政企不分、经营方式落后;负债率高,技术老化;“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生 存方式已无法适应市场面对挑战,乡镇企业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一些新 的特征: 第一以前曾经被忽视的乡镇企业产权矛盾日益突出,明确产权、提高效益的迫 切需要提上乡镇企业发展的议事rj程通过改制重组,乡镇企业的投资主体和 产权主体多元化、混合化,经营体制不再单一,乡镇企业由以前的某种成分主导 型经济向多种成分混合型经济转换,最突出的就是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相互融 合苏南地区本是集体经济的一统天下,但到1998年,经过全面改制以后,乡 村集体企业中非集体资本比例达到 40%;以个体和私营经济为主的温州,一些 乡镇企业也在分散中联合起来.组建成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合伙制企业,实现 资本的社会化第二,外向型经济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拉动力量从材料到设备、从人才到技术、 从管理到文化,乡镇企业开始博采同业众长,全面对接世界名牌 20世纪90年 代中期以来,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平均每年递增 40%,生产出口产品的乡 镇企业发展到124000家, 1600家乡镇企业具有了进出口经营权.累计利用外资 290亿美元.境外办厂4000多家。

境外投资200亿元人民币一些出口规模较 大的乡镇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后,出口额成倍增长,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迅 速提高乡镇企业的外向开展提高了中国对外开放总体水平第三,上规模、高科技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乡镇企业由粗放型增长方 式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 1998年底,全国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 4600多家,占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 0.02%,而其创造的营业收入却占全部乡镇 企业收入的 22.6%在江苏,乡镇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规模日益扩大 江苏人总结自己的发展经验是:20 世纪 70年代靠“早”.80年代靠“多”,90 年代靠“大”现在,江苏乡镇企业起步阶段的“土枪土炮”正在被逐步淘汰.所 装备的国内先进设备和国际先进设备已超过l / 3, —批重点企业集团的主要设 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大中型企业迅速崛起同时,同时,还有不少乡镇企业 率先冲破家族血缘关系和小农意识的束缚,广招天下贤才为己所用世界最大的 牙刷生产基地江苏三笑集团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10 年来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 了 200 多名各类人才目前,这家企业的副总没有一名是家族成员,全是外聘 红豆集团在全国乡镇企业中率先将其人才战略的触须伸向海外,先后从台湾、香 港、意大利、日本聘请了众多专家加盟企业的技术开发。

为激励科技人员的创造 性和积极性,江苏双良集团制定了四大科技政策:失败不责难,成功给重奖;科 研经费不受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