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在大瑶山深处的原生态“盘王贡米”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深处,有“世界瑶都”、 “中国长寿之乡”、“亚洲第二大植物基因库”之美称,是盘瑶、茶山瑶、 花蓝瑶、山子瑶、坳瑶 5 个支系的聚居地盘瑶是最早进入大瑶山的支 系,“刀耕火种”吃一山过一山,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分田地定居 在各山盘瑶为什么吃一山过一山?瑶族为什么长寿老人非常多?瑶医药 为什么有神奇的功效?为什么在农历的 10 月 16 敬奉瑶族的祖先“盘 王”?这些不解之谜与“盘王贡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盘王贡米”起源于“千家垌”盘瑶历史悠久距今4600〜5000年之间,“蚩尤”是与黄帝、炎帝 同一时期人物,同时是“九黎”部落联盟的总称,“蚩”是苗族的自称, “尤”是瑶族的主体--盘瑶支系的自称,说明 4600 多年前盘瑶就已 经存在,黄帝与蚩尤的九黎诸部发生了涿鹿之战后,蚩尤战败,盘瑶退 居南方来到了“千家垌”,千家垌粮食供应丰盛,后因官兵图谋此块宝 地剿杀被迫迁移逃命,漂洋过海上岸后才发现忘了带谷种,全赖守卫谷 仓的家犬身上粘着 120 粒谷子,于是有这 120 粒谷种繁育稻谷才得以传 承下来时至今日,盘瑶人不杀狗,也不看他人杀狗,更不吃狗肉,男 子的头巾用彩色丝线乡着长排犬牙花纹图案。
据《金秀瑶族自治县志》记载,金秀的盘瑶世代都种植“盘王贡米” (当地土语也称“早禾、岭禾),品种有花壳谷、红须谷、黄须谷、黑 壳谷等,此米的来源自盘瑶进入大瑶山就开始种植说明此谷种的来源 为盘瑶从千家垌出发时就带了出来,自盘瑶进入大瑶山距今约有 600 多 年,谷种从没有改良过,一直按照传统的方式种植,一代一代保留下来 原生态的谷种盘王贡米”种二年地要歇二年盘瑶进入大瑶山后,一直过着“刀耕火种”吃一山过一山的生活 农耕时代人们的生产能力虽然落后,但也知道土地是生存的命根子,虽 然“刀耕火种”的方式说明盘瑶人生产技术落后,但并不代表他们不懂 得土地的重要性,使什么原因让他们一直过着“吃一山过一山”的游耕 生活呢?盘瑶从千家垌到大瑶山后,带着谷种四处寻觅最好地土壤来种植培 育,大瑶山为高海拔高寒山区,夏无酷暑,平均气温17 摄氏度,最低气 温在零下 6 度,山区林深地少,要寻觅一块好地来种植十分不易大瑶山地土壤主要是红壤和黄壤,成土母质以砂岩为主,红壤分布 在海拔500〜600米以下地区,为地带性土壤;黄壤土类分布于海拔600 米以上地区,为垂直带谱土壤黄壤和红壤中养分含量充足,有机质含量丰富,多数大于3%;全氮含量大于0.20%的占 38.8%;速效磷含量大 于百万分之五的占 54.88%;速效钾含量大于百万分之一百的占7.53%。
土壤酸性(酸碱度PH值小于5.2 )占37.28弱碱性(酸碱度PH值7.5 以上) 472.6公顷,占7.57%盘王贡米”的种植对土壤要求非常高红壤和黄壤土地虽然都可 以种植,但必须是种在含有机质、氮、磷、钾高且是弱碱性的土地才能 够成活并且有谷子出,所以这类土地在大瑶山所占能够耕种的不到5% 现在是科学测出土地的属性和各类物质的含量,在以前盘瑶就这样一边 试一边种,过一山吃一山,一直都没有停下来过,只为了把他们认为非 常神圣的种子保留下来,谱写着他们祖祖辈辈悲壮的史歌《金秀瑶族文化丛书--盘瑶》记载,“盘王贡米”种植须在今冬 明春做好备耕工作即砍地(山)--炼山--锄地--平整(地), 砍地(山)是砍伐树枝、割草,然后铺在土地上晒干;炼山是把晒干的 树枝、荒草在地里点燃烧成草木灰;锄地工作量最大,要在过冬前把地 人工用锄头全部翻好,翻好的地必须要经霜打过才能多产粮食;平整就 是把翻好的地修整的较为平坦;瑶民使用犁的时间仅有100 多年,因瑶 山土地少,种植“盘王贡米”基本上是窄小梯田,无法使用犁、耙等工 作,全靠手工操作备耕完成后,在谷雨至立夏间播种播种时先把种子和草木灰拌匀,然后在平整好的山地上按照株距和行距约18X24cm播种,每蔸种7〜8 粒种子。
种植使用的工具一般都使用小刮子,柄长约 40 公分也有用 尖木棍在地上打洞,放下种子,再用泥掩盖从播种到收割,一般在6、 7 月间要除草一、二次盘王贡米”因种植在高寒山区,病虫害非常少 但到了禾花开时,禾花的清香溢满了山谷,各类鸟、山鼠、野猪等都喜 欢来吃,瑶民日夜要守护着,大家笑称与野猪、鸟、山鼠抢吃盘王贡米”的生长期为 160〜180 天,霜降前后可收割,收割时 不能用镰刀,而是用禾剪(瑶族剪割禾穗的特殊农具其制法为:把厚 约0.3厘米的坚木片削成直径约3.5厘米的圆形片,一边开一圆形缺口, 缺口里装一薄铁片作为刃口,在缺口的对边凿一小孔,贯以麻绳使用 时,把麻绳套在右手拇指上,再将圆木片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以小 指把禾秆带进刃口割断另一种方形禾剪,仅以约5 厘米见方的铁片一 块,一边稍凹为刃,对刃的另一边凿一小孔,费以6 厘米的小竹柄,用 法大致与圆形禾剪相同全手工收割,扎束成把,晒干储藏,每人每 天仅能剪 50 公斤左右,工效极低收割晒干后,待食用时用木臼、石 磨等加工成米盘瑶信奉“万物皆有神”,农历二月初一是鸟神日,二十四节气小 暑为鼠神日,大暑为野猪神日,当天不进行劳动,要给鸟、鼠、野猪吃 饱。
土地也有神,种二年地要休二年后才能再种,其实是土地太薄,肥 力已经用完,只能够换地再种盘王贡米”不能够施农家肥和化肥,一施就不结穗,或结穗谷粒 小,只能够使用草木灰做肥料,所以土地只能够种二年,产量也极低, 一亩地平均在60~65公斤,最高不超过150公斤盘王贡米”是瑶族长寿的密码之一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中国第 32 个、广西第 7 个被评为“中国长寿之 乡”,在金秀长寿之乡,“盘王贡米”在这其中也担当了长寿密码传承的 重要角色盘王贡米”是瑶族基因传承的重要手段长垌乡长垌村委党支 部书记庞桂斌说:我的孩子从小就吃“盘王贡米”做的米糕,不喜欢喝 牛奶,山里的孩子都是这样,个个身体都非常的棒瑶民把“盘王贡米” 用水泡约 30 分钟,待米软后,用石磨或臼捣制成米浆,然后入锅煮成 滑滑的米糕,做为小孩的营养餐瑶民认为“盘王贡米”是从千家垌背 出来的,是瑶族传承不可替代的象征,小孩子从小第一口粮食就吃“盘 王贡米”是他们基因的传承,到年长牙齿不好时,也经常食用米糕瑶民把“盘王贡米”做为在农忙时的主食,觉得这米比较顶饿, 一般煮白米一斤,这米只要 8 两就够了,“盘王贡米”饭香味清淡,口 感爽滑,粘性较足,瑶民讲香得不用菜送都能吃几碗。
用“盘王贡米” 煮得米饭,放置 5~6 天,虽然会变馊,但不变硬,粘度如初因米产量少,瑶民平时是舍不得吃,只有在逢年过节或贵客来临时才煮吃“盘 王贡米”盘王贡米”也可以用来做成瑶民叫做“菜包”的一种菜肴主要 做法是把米煮成饭后,放入猪肉、野韮菜、花生米,然后放油入锅一起 炒,炒至半成熟,用猪肚菜(当地一种大叶子的蔬菜)包成一个个象包 子一样,放入蒸笼蒸熟即可食用,米与猪肉、蔬菜通过炒、蒸达到最完 美结合,不油腻,香浓可口,即当饭又当菜,是当地的传统美食之一据长垌村面北屯老队长盘志官(60 岁)介绍,面北屯村民长年吃 “盘王贡米”,喝淘米水,全村没有一个胖人,个个身材挺拔从小孩到成年,从待客至花甲之年,瑶族人都离不开“盘王贡米” 的一生相伴金秀瑶族人历来长寿,与吃“盘王贡米”有关密不可分的 关系盘王贡米”与神秘的瑶医药密不可分金秀的瑶医瑶药神秘而悠久,是金秀县长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盘王贡米”在神秘的瑶医药中也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据长垌村村民庞福仁(66 岁)述,他在 42 岁时被 火药烧伤脸, 满脸创伤,用“盘王贡米”淘米水(呈淡红色)洗脸2 个多月,脸上没 有留下疤痕,皮肤反而比从前更白更细腻。
据《金秀瑶族自治县志》记载的瑶医药方,烫伤用细叶、凤尾草鲜品)适量,捣烂,加调第二次洗米水,用消毒棉签蘸药液涂患处如能及时用药,一次可愈痊瑶族女性平时都是用“盘王贡米”的淘米水加上一点米醋来做为护 肤品使用淘米时,直接用水冲洗,不用手搓淘米水入口有浓郁的米香味, 清香甘甜第一道淘米水一般用来洗碗,不用洗洁精第二道淘米水当 地不论男女老幼用来当做饮料喝男性在喝酒时喝点淘米水,因水中含 有有机质呈弱碱性,可以中和酒的强酸性,保护了胃黏膜和肝脏等,不 容易醉酒小孩皮肤干燥时也用第二道来洗澡当地小孩如果感冒发烧,瑶民把从山上采来的草药与“盘王贡米” 一起磨成浆,加热后给小孩服用即可痊愈盘王贡米”的由来盘王(盘瓠)是瑶族、苗族和畲族人民共同的始祖传说中盘王诞辰 的日子是农历十月十六日,全国各地瑶族同胞把这一天定为“盘王节”, 而“盘王贡米”就是在盘王节前成熟收割,专门在“盘王节”贡献给盘 王的指定贡米瑶族人认为盘王是瑶族的始祖,盘王有超凡的能力保护瑶族子孙 古时候,盘瑶共有十三姓,因故举族迁徙,行进途中被一条大江河阻断 去路,众人找到十三条船,每姓坐一条船横渡大江河,船行至大江河中心,无论众人如何用力划,就是划不到对岸,还不时遭受狂风暴雨,情 况非常危险,众人都觉得没有生还的希望。
此时有人提议,何不许愿盘 王救我们?大家一致赞同,立即在船上焚香祈求盘王保佑众人平安渡过 大江河,日后众人定诚心还愿盘王显灵,风停了,雨也停了,众人赶 紧向对岸划去,终于平安上岸上岸后清点船只人数,发现少了一条船, 有一姓盘瑶已沉船落难从此十三姓盘瑶变成了十二姓,从这个时候起, 盘瑶人世世代代都要还盘王的愿还盘王愿,就要准备好贡品,盘瑶世代喜欢狩猎,肉食类贡品自然 不缺,但贡献给盘王还要有米才能算完整,盘瑶就把从千家垌带出来的 谷种过一山种二年再到另一山的种植,在盘王节到来之前收割,打成米 贡献给盘王,祈求五谷丰登,万事顺利,“盘王贡米”由此而来,代代 相传盘王贡米”谷种在盘瑶之间是不允许买卖的,只能够相互拆借, 在借谷种称重时,秤砣一定要下垂(如 10 斤谷种,要称到 10.5 斤算 10 斤),象征来年谷穗象秤砣一定重的弯下了腰,还的时候也一样盘瑶婚姻较为稳定,一般从一而终,离婚极少盘瑶有一习俗就是 嫁郎,就是把儿子当做女儿一样嫁到女方家盘瑶在提亲时,必须要带 上几斤“盘王贡米”无论是嫁郎嫁女,一定要陪嫁几把扎好的“盘王 贡米”谷种,象征者传宗接代,多子多孙,家业丰厚盘瑶在“盘王节”前,也会用“盘王贡米”来酿制米酒,酒香四溢, 清甜可口。
一般酿制米酒须用糯米才行,而“盘王贡米”属粳米类,但 其它粳米是难以酿制出米酒,”盘王贡米“就可以,也许是盘王不只是 喜欢贡米,还喜欢用贡米酿制的米酒吧盘王贡米”在生长期不能施肥,不能打农药的特征,又加上在金 秀大瑶山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土壤,所产出的米无污染、纯天然, 属绿色原生态有机食品,打好米后如果不密封,20 天后就长出米虫,一 般打过农药的稻谷打成米不密封放置半年都不会长米虫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镇冲村委党支部书记冯文科说:我们盘瑶世 代都种“盘王贡米”,这米的营养价值丰富,就是产量太低,耗费人工 太多,加上守禾花时晚上有野猪,危险性比较大,现在人员外出打工较 多,没有人进山来收购,种植的人少了,我们 12 个屯今年才种了 16 亩, 只能基本保证“盘王节”的使用盘王贡米”是瑶族基因传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瑶族人世代久居 深山,种植着象征着给他们带来美好愿望的“盘王贡米”,这种原生态 的有机绿色食品在现今已经存世不多,属孤品良种在新时期扶贫攻坚 工作中,广西金秀大瑶山桃源农民生态专业合作社社长梁燕妮,一位美 丽的盘瑶姑娘,为了保护和传承瑶族这一原生态有机农作物,发动瑶民 扩大种植面积,为保护瑶族传统文化,传播金秀瑶族长寿美名做出努力,希望“盘王贡米”能够早日走出大山,让千家万户能够感受到瑶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