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小儿年龄分期小儿年龄分期分期分期年龄年龄胎儿期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受孕到分娩,约4040周(周(280280天)受孕最初受孕最初8 8周称周称胚胎期胚胎期,,8 8周后到出生前为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新生儿期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28天婴儿期婴儿期出生后到满出生后到满1 1周岁周岁幼儿期幼儿期1 1周岁后到满周岁后到满3 3周岁周岁学龄前期学龄前期3 3周岁后到周岁后到6 6~~7 7周岁周岁学龄期学龄期从入小学起(从入小学起(6 6~~7 7岁)到青春期(岁)到青春期(1313~~1414岁)开始之前岁)开始之前青春期青春期女孩女孩1111、、1212岁到岁到1717、、1818岁;男孩岁;男孩1313、、1414岁到岁到1818~~2020岁岁备注:围生期:备注:围生期:胎龄满胎龄满2828周(体重周(体重≥≥1000g1000g)至出生后)至出生后7 7足天足天注:注:联合国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的儿童是中规定的儿童是0--18岁岁,中国国家处方集中指中国国家处方集中指出我国儿童年龄范围为:自出生至出我国儿童年龄范围为:自出生至18周岁。
周岁 年龄分期各期特点胎儿期母亲用药对胎儿影响较大,应注意引起胎儿先天畸形发生和生长障碍药物的使用新生儿期各个器官功能尚不成熟,母乳喂养的母亲服用药物时应考虑对新生儿的影响婴儿期生长发育最快时期,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应及时发现缺铁性贫血和佝偻病,按时接种疫苗幼儿期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是常见病,如上感、喘息性支气管炎、轮状病毒性腹泻、麻疹以及手足口病等学龄前期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如哮喘、肺炎、化扁等,还有传染病,尤其是在幼儿园传播的水痘、腮腺炎、猩红热等学龄期抵抗力增强,感染性疾病减少,免疫性疾病增多如风湿性免疫病、急性肾炎、过敏性紫癜等青春期疾病表现基本上与成人相似,也可以出现成人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及肥胖症等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儿童药动学特点吸收吸收 不同时期存在差异不同时期存在差异新生儿及婴幼儿新生儿及婴幼儿 胃酸过低或缺乏,直到3岁左右才稳定在成人水平胃蠕动差,胃排空时间延长达6~8小时( 6~8个月才接近成人水平)婴幼儿婴幼儿 胃内酸度仍低于成人,不过胃排空时间较新生儿短,在十二指肠吸收的药物吸收时间快于新生儿较大儿童较大儿童 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已接近成人,但首关效应较强的药物生物利用度低,个体差异大。
分布分布 •体液组分体液组分 儿童的体液量、细胞外液、间质液均相对高于成人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一是可以降低药物峰浓度而减低药物的最大效应,二是减慢药物消除,延长药物作用维持的时间这说明,若欲达到与成人相似的血浆药物浓度,儿童需要较大的初始药物剂量,而且首剂量之后给药间隔需延长 婴儿、特别是新生儿体脂肪与体重的比例低于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脂肪含量有所增加脂肪含量低,脂溶性药物不能充分结合,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升高,容易出现中毒 新生儿、婴幼儿的脑占身体比例较成人大得多,而脑组织富含脂质,血脑屏障发育又不完全,通透性较成人大,脂溶性药物易分布入脑,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分布•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新生儿、婴幼儿血浆蛋白含量低,且与药物的亲和力低,结合能力弱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高,药物易进入组织细胞,药效加强并引起不良反应 新生儿血中有较多的胆红素或游离脂肪酸,它们与血浆蛋白的亲和力高,与药物竞争血浆蛋白,使游离药物浓度增高代谢•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是肝脏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是肝脏 肝脏代谢药物的酶系统,有肝微粒体酶和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等。
新生儿、婴幼儿肝脏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各种酶活性低,使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易致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且个体差异较大幼儿、学龄儿童对某些药物在肝脏的代谢能力有所提高排泄•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 儿童年龄越小,肾功能越不完善婴幼儿、新生儿肾功能发育不全特别是新生儿,可使药物排泄减慢,半衰期延长因此新生儿与儿童时期,使用的药物剂量不能相同一般新生儿用药剂量要酌情减少,间隔时间应适当延长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 年龄因素(举例)•二 药物因素(具体)•三 食物因素(省略)•四 医疗因素(具体)•五 个体因素(省略)•六 心理因素(省略)年龄因素★年龄越小,神经系统不稳定、血年龄越小,神经系统不稳定、血- -脑屏障发育常不够完善,对药物的反应脑屏障发育常不够完善,对药物的反应越敏感 如对氨茶碱敏感性较高,容易引起兴奋性增高,而鸦片类(芬太尼、哌替啶、可待因等)对呼吸中枢有明显抑制作用★幼小儿童的肾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药物的排泄较低,易导致药物中毒幼小儿童的肾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药物的排泄较低,易导致药物中毒。
如头孢菌素类以第一代头孢菌素肾毒性较大,尤其是头孢噻吩毒性最强,可直接作用于肾脏三代头孢对肾脏毒性相对小些临床上已出现由头孢哌酮及头孢噻吩引起的肾功能损害患儿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肾毒性认识较早,且其同时存在耳毒性等副作用,目前儿童中已较少使用另外,利福平、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等也会引起肾损害非甾体抗炎药易引起间质性肾炎和肾乳头坏死,发病机理可能为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从肾脏排出时,引起肾内小血管、肾间质的慢性损害所致临床常见的是尼美舒利颗粒服用后1~3天出现肉眼血尿 ★幼小儿童的肝酶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系统药物解毒作用较弱,容易引幼小儿童的肝酶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系统药物解毒作用较弱,容易引起药物中毒起药物中毒 如对乙酰氨基酚属乙酰苯氨类药物,口服吸收在肝肾进行I相反应,氧化成对乙酰氨基苯二酚和N-乙酰基对苯醌亚胺(NABQI),NABQL具有剧烈的肝肾毒性当长期或超过限量服用长期或超过限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时,则因代谢产生的NABQI数量多,不能被体内有限的谷胱甘肽和胱氨酸完全结合而导致肝肾毒性,导致包括肝肾衰歇、肝性脑并酸中毒、脑浮肿、昏迷、低血糖、低血压,甚至死亡。
如大环内酯娄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多数属于间接肝损型变态反应性肝损害机理为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半抗原可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抗原.经巨噬细胞加工后被免疫细胞识别而导致过敏反应其发病具有不可预测性.发病率低.与用药剂量无关,仅发生于有特异体质用药剂量无关,仅发生于有特异体质的少数患者的少数患者 药物因素•药物因素包括药物质量、药物剂型、药物相互作用等 相互作用: ①退热药与含相同成份的感冒药同服,导致体温低于正常,白细胞降低等②大环内酯类与茶碱类同时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抑制了肝微粒体酶系,抑制了茶碱的代谢和排泄,进而使体内的茶碱积蓄,引起茶碱中毒,如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③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与布拉氏酵母菌合用,使真菌性活菌药物布拉氏酵母菌活性减弱甚至消失④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与钙剂合用时应至少间隔4小时,钙与强心甙有协同作用二者合用易引起强心甙中毒,可使心跳停搏于收缩期,引起严重的心率失常、甚至死亡 ⑤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维酸钾在含有葡萄糖的溶液中极不稳定,并且葡萄糖含量越高,其含量下降越快,尤以克拉维酸钾明显,10%GS中3h时含量只相当于原来的12.31%,阿莫西林也只有71.75%,在NS中相对稳定,但也存在配液浓度越高,含量变化越快的问题,建议配制好的注射液应在3h以内、30min左右完成滴注。
注意:注意:当对药物的相互作用不了解时,就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的数量,既要避免联合使用同样成分的药物,也要避免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相同的药物 1、诊断不明诊断不明 儿科有些疾病,如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幼年类风湿等疾病,这些疾病的早期表现类似感冒,表现发热,检验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增高,很难与一般细菌感染鉴别,只有试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特异性症状逐渐出现,才能诊断支原体肺炎和其他细菌感染肺炎在早期也难以鉴别,因为支原体抗体在疾病的7~10天才能测定到,早期诊断不明,采用头孢类药物无效,而采用阿奇霉素才有效没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可能会在治疗上走弯路2、用药不合理用药不合理 病毒性感冒、非感染性腹泻的患儿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流行性感冒,尽管也是病毒感染,但多数抗病毒药物都是无效的丙种球蛋白对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风疹等部分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只在年幼多病的儿童接触这些传染病时才使用,丙球对乙型肝炎、流感、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是无效的3、药物治疗外的作用药物治疗外的作用 呼吸系统药物(如氨茶碱)可影响心脏,用于感冒的药物(组胺拮抗剂及对乙酰氨基酚等)可影响眼睛等。
医疗因素医疗因素儿童临床用药原则● 明确诊断 ●给药时间(具体) ● 药物选择 ●停药时间(具体) ● 联合用药 ●药物疗效观察● 药物剂量(具体) ●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具体)● 给药途径 儿童用药剂量• 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儿童剂量按儿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儿童剂量按儿童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如药品说明书无童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如药品说明书无儿童剂量,可根据儿童年龄、体重、体表儿童剂量,可根据儿童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及成人剂量换算面积及成人剂量换算儿童体重及体表面积计算公式•<6<6月龄婴儿体重(月龄婴儿体重(kgkg)) =出生体重+月龄×0.6kg •7 7~~1212个月龄婴儿体重(个月龄婴儿体重(kgkg)) =6+月龄×0.5kg •1 1岁以上儿童体重(岁以上儿童体重(kgkg)) =年龄×2+8kg 体重低于体重低于30kg30kg儿童的儿童的BSABSA(( m m2 2 ))=(年龄+5)×0.07 或=0.035 (m2 /kg) ×体重(kg)+0.1 m2体重>体重>30kg30kg的儿童的儿童,在30kg体重的BSA=1.15 m2的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kg,BSA增加0.1 m2用药剂量计算方法•按儿童体重计算按儿童体重计算 每次(日)剂量每次(日)剂量= =儿童体重儿童体重××每次(日)药量每次(日)药量/kg/kg•根据成人剂量换算根据成人剂量换算 儿童剂量儿童剂量= =成人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儿童体重/70kg/70kg注: 此公式对幼儿剂量偏小,而对年长儿,特别是体重过重儿,剂量偏大。
年龄越小所需剂量应相对大些,常以高限数值计算 药物代谢与体表面积有关,年龄越小,体表面积相对越大,则用药量相对越多较大儿童按体重计算,所得剂量超过成人剂量时,则以成人剂量为限•按儿童年龄计算按儿童年龄计算 不太实用,很少被儿科医师采用•按体表面积计算按体表面积计算 儿童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每次(日)剂量/ m2 有推荐剂量)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1.73 m2 无推荐剂量) 用药剂量计算方法给药时间多次给药:多次给药:给药次数是由药物代谢的半衰期长短决定的,半衰期短的药物在体内消除快,为了保证药物在血液的浓度,需要每日多次给药饭后服用:饭后服用:退热药及镇痛药一般在症状发作时给药,酵母片、胃蛋白酶等助消化药物在饭后15分钟左右服用,胃肠痉挛药,肠道抗感染药,缓泻药及硫酸亚铁等对胃肠道有较强刺激的药饭前服用:饭前服用: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如蒙脱石散、多潘立酮、硫糖铝等婴幼儿空腹服药反应较重,容易呕吐,服药时间最好选择在两餐饭之间睡前服用:睡前服用:指在睡前15-30分钟内服用。
如哮喘多发作于凌成2时左右,预防性使用平喘药,宜睡前服用抗过敏药(含氯苯那敏)具有嗜睡作用,睡前服用可以帮助睡眠胃酸分泌有昼少夜多的规律,睡前服用抗酸药(如西咪替丁等)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晨起服用:晨起服用:指清晨起床后,空腹状态下服用有糖皮质激素类、驱虫药等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高峰是早上8时左右,每日清晨7-8时1次给药,药物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最轻,不良反应最小停药时间•对症药物:对症药物:一般症状缓解,就可以停药了•治疗用药:治疗用药:在疾病缓解或治愈后停药•疗程用药:疗程用药:如抗菌药物,在上呼吸道感染时,病情已改善,用3天就可以停了;肺炎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较重,用药时间相对要长些,如支气管肺炎需7-10天,支原体肺炎需要2-3周当诊断败血症时,抗生素治疗应达到10-12天才能停药,还有些慢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等治疗时间可达6个月甚至更长,如果过早停药,疾病容易反复,如不及时停药也会出现不良反应•不能随意停用的药物:不能随意停用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动症的药物等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含钙离子的中成药,如龙牡壮骨颗粒等,不宜与酸性西药如阿司匹林、胃蛋白酶等同服,可产生钙离子络合物,使溶解度下降,肠道难以吸收而降低药效。
•龙牡壮骨颗粒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可形成螯合物•含有麻黄碱的中成药,如咳喘宁、小儿热咳口服液等与氨茶碱合用,可增加心悸、失眠、头痛等不良反应,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可诱发强心苷中毒药物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是儿童多种疾病常见的伴随症状,一般来讲,疾病的表现应发生在先,药物的不良反应应在后有胃肠道表现的疾病,应尽量选择对胃肠道刺激小的药物皮疹:皮疹:是多型性的,有时与出疹性疾病难以鉴别,一般通过伴随症状鉴别如幼儿急疹,出疹时常伴有退热,而药疹一般不会退热发热:发热:儿童的感染性疾病无论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都可能伴有发热,长不容易与药物热鉴别一般药物热表现药物治疗不退热,反而高热不退,停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尿液颜色改变:尿液颜色改变:如氨基比林可使尿色变成红色,复合维生素B可使尿色变成黄色,甲硝唑可使尿液变成暗黑色,多数改变尿液颜色的药物,不一定就是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不需要停药粪便颜色改变:粪便颜色改变:如活性炭可以使大便变黑色,口服的抗生素可以使大便变成绿色等小儿发热的合理用药小儿发热的合理用药 由于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由于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善, ,常常引起发热常常引起发热, ,而发热又是儿科最常见而发热又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有些医生以为肌肉注射比口的症状之一有些医生以为肌肉注射比口服疗效快服疗效快, ,故常选用安痛定故常选用安痛定, ,但它可引起粒但它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细胞减少, ,或再生障碍性贫血;还有一些医或再生障碍性贫血;还有一些医生惯用阿司匹林和双氯芬酸钠生惯用阿司匹林和双氯芬酸钠, ,由于小儿胃由于小儿胃内酸度低内酸度低, ,胃排出迟缓胃排出迟缓, ,药物吸收慢药物吸收慢, ,含阿司含阿司匹林的药物对胃刺激性强匹林的药物对胃刺激性强, ,可致胃出血可致胃出血, ,双双氯芬酸钠对胃也有刺激性氯芬酸钠对胃也有刺激性, ,儿童应慎用儿童应慎用 •扑扑 热热 息息 痛痛 又名对氨基乙酰酚,是一种又名对氨基乙酰酚,是一种安全的退热药,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安全的退热药,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因此,使用时应严格遵守剂量,不能过因此,使用时应严格遵守剂量,不能过量剂量为每公斤体重量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0~~1515毫克,毫克,4 4~~6 6小时一次代表药如小儿百服宁、泰诺小时一次代表药如小儿百服宁、泰诺林、退热栓等,其成分一样,要特别注林、退热栓等,其成分一样,要特别注意不要重复使用不同品牌的药物,造成意不要重复使用不同品牌的药物,造成药物过量。
药物过量 •布布 洛洛 芬芬 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明显的解热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本品可以代替肌肉注射退镇痛作用,副作用少,本品可以代替肌肉注射退热药,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患儿使用剂热药,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患儿使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量为每公斤体重5 5~~1010毫克,每毫克,每6 6~~8 8小时一次代小时一次代表药为小儿美林糖浆、托恩口服溶液表药为小儿美林糖浆、托恩口服溶液 •安安 痛痛 定定 又名复方氨基比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又名复方氨基比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退热药,但若短期内反复多次注射本品易致急一种退热药,但若短期内反复多次注射本品易致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有致命危险,对于某些患儿来说,性粒细胞缺乏症,有致命危险,对于某些患儿来说,本药有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皮疹等副作用,此外,本药有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皮疹等副作用,此外,如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如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易引起虚脱,因此,复方氨基比林婴幼儿禁用,年易引起虚脱,因此,复方氨基比林婴幼儿禁用,年长儿慎用长儿慎用•安安 乃乃 近近 为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为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
主要副作用为肾毒性、胃肠的化合物主要副作用为肾毒性、胃肠道出血、严重皮疹,致死性粒细胞缺乏道出血、严重皮疹,致死性粒细胞缺乏为其最严重副作用目前有很多国家禁为其最严重副作用目前有很多国家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本品,但国内还有的止使用或限制使用本品,但国内还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 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退烧药,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退烧药,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目前在国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目前在国内儿科趋于淘汰,使用时,应遵照医嘱,内儿科趋于淘汰,使用时,应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按时按量服用•柴胡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为从中药柴胡中提取的注为从中药柴胡中提取的注射剂,该药退热作用较慢且弱,副作用射剂,该药退热作用较慢且弱,副作用少,但需注意,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应慎少,但需注意,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应慎用 最后需要指出:最后需要指出:⑴ ⑴ 退热的同时要注意着重针对病因的治疗退热的同时要注意着重针对病因的治疗⑵ ⑵ 儿童发热多具自限性,无生命威胁,因儿童发热多具自限性,无生命威胁,因此选用退热药主要依据是其疗效及副作用。
此选用退热药主要依据是其疗效及副作用研究表明,退热药的强度依次是布洛芬、对研究表明,退热药的强度依次是布洛芬、对氨基乙酰酚、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和阿司氨基乙酰酚、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和阿司匹林,前两种退热药短期使用常规剂量副作匹林,前两种退热药短期使用常规剂量副作用轻微,可作为首选退热药用轻微,可作为首选退热药⑶ ⑶ 半岁以内婴儿发热时不宜用退热药来降半岁以内婴儿发热时不宜用退热药来降低体温,而应选用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低体温,而应选用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洗温水澡等洗温水澡等⑷ ⑷ 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同时使用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同时使用 小儿腹泻的合理用药小儿腹泻的合理用药 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70%,多为病毒或产毒,多为病毒或产毒性细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只要做好液体性细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只要做好液体疗法,预防脱水纠正脱水,患者多可自愈如疗法,预防脱水纠正脱水,患者多可自愈如伴有明显中毒症状不能用脱水解释者可选用抗伴有明显中毒症状不能用脱水解释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但对大多数病例来说,抗生素不会生素治疗但对大多数病例来说,抗生素不会对胃肠炎的整个病程起很大的作用。
针对一定对胃肠炎的整个病程起很大的作用针对一定的生物体,参考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某种特效的生物体,参考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某种特效抗生素,可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减少排便抗生素,可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减少排便次数,减少生物体的传播次数,减少生物体的传播 黏液、脓血便患者约占黏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30%,伴,伴腹痛或里急后重,多为侵袭性腹痛或里急后重,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粪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菌感染,粪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可根据临床细胞和吞噬细胞,可根据临床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消化道黏膜保护剂 思密达思密达 用法:每包用法:每包3g3g,,•2 2~~1212个月龄每次个月龄每次1 1//3 3包,每日包,每日3 3次;次;•1 1~~2 2岁每次岁每次1 1//2 2包,每日包,每日3 3次;次;•2 2~~3 3岁每次岁每次1 1//2 2包,每日包,每日4 4次;次;•>3>3岁每次岁每次1 1包,每天包,每天3 3次;次;•每包溶于每包溶于3030~~50ml50ml液体中口服液体中口服 止 泻 药 物 1 1、抗动力药、抗动力药 :抗胆碱药:抗胆碱药( (如颠茄、阿托品及如颠茄、阿托品及654-2654-2等等) )。
2 2、阿片受体激动剂:、阿片受体激动剂:复方樟脑酊、可待因复方樟脑酊、可待因,可,可减少肠蠕动及减少肠分泌,曾用于治疗迁延性减少肠蠕动及减少肠分泌,曾用于治疗迁延性腹泻,但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并可成瘾腹泻,但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并可成瘾苯乙哌啶及氯苯哌酰苯乙哌啶及氯苯哌酰( (易蒙停易蒙停) ),均可作用于肠,均可作用于肠道阿片受体,也具有抗肠蠕动及分泌作用,但道阿片受体,也具有抗肠蠕动及分泌作用,但其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故认为不易产生阿片类其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故认为不易产生阿片类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抗 分 泌 药 •阿司匹林、消炎痛、氯丙嗪、异丙阿司匹林、消炎痛、氯丙嗪、异丙嗪用阿司匹林和消炎痛通过其抑嗪用阿司匹林和消炎痛通过其抑制前列腺素制前列腺素E E合成,减少肠液分泌,合成,减少肠液分泌,达到止泻目的达到止泻目的 微微 生生 态态 疗疗 法法 •注意调服时水温<注意调服时水温<4040°°C C还可加入到牛还可加入到牛奶、饮料、幼儿食品中服用奶、饮料、幼儿食品中服用 饭后服用饭后服用可以减少胃酸对益生菌的破坏;但要注可以减少胃酸对益生菌的破坏;但要注意不能和抗生素及思密达等同时服用。
意不能和抗生素及思密达等同时服用•常用的有乳杆菌常用的有乳杆菌LBLB散、培菲康、妈咪爱、散、培菲康、妈咪爱、布拉氏酵母菌散等布拉氏酵母菌散等儿童哮喘的干预与防治儿童哮喘的干预与防治 •哮喘是一种以气道变应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哮喘是一种以气道变应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呼吸道疾病,应为特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呼吸道疾病,所以需长期有计划的治疗及预防复发所以需长期有计划的治疗及预防复发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 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原则 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原则 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抗炎、平喘 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抗炎、平喘 缓解期:长期控制症状、抗炎、降低气道高反 缓解期:长期控制症状、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避免触发因素、自我保健应性、避免触发因素、自我保健 哮喘治疗的药物选择哮喘治疗的药物选择 •1 1、、β2β2受体激动剂受体激动剂 (1)吸入β2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沙丁胺醇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对心脏β1受体影响较小口服15分钟起效,气雾吸入5分钟起效,可维持4—6小时用法和剂量:口服1-3mg/d,喷雾:0.1—0.2mg/次,可4小时1次,24小时不超过8次。
(2)口服β2受体激动剂 盐酸丙卡特罗片盐酸丙卡特罗片: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支气管扩张作用长,抗过敏作用及促进纤毛运动,增加呼吸道防御功能用法:1μg/kg,q12h 富马酸福莫特罗富马酸福莫特罗: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半衰期4.8小时,抗变态反应作用用法和剂量:1~2μg/(kg·次),q12h 盐酸班布特罗盐酸班布特罗: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作用持续24小时用法和剂量:2~5岁,5~10mg,qn;6~12岁,10mg,qn •2 2、、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茶碱类茶碱类 作用机理:作用机理: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增加,从而扩张气道;抑制Ca2+向细胞内流,拮抗腺苷受体和前列腺素;刺激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膈肌收缩力;刺激呼吸中枢,防止呼吸肌疲劳;抑制炎性细胞及炎性介质释放;促进粘液清除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心血管系统症状(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偶可兴奋中枢,严重者可引起抽搐乃至死亡 口服用药口服用药 氨苯碱氨苯碱4 4~~5mg5mg/(/(kgkg·次),次),q6q6~~8h. 8h. 茶碱控释片茶碱控释片8 8~~10mg10mg/(/(kgkg·次),次),q12hq12h。
葆乐辉(茶碱缓释片)葆乐辉(茶碱缓释片)0.4g0.4g,,qnqn((>12>12岁),岁), 0.2g0.2g,,qnqn((6 6~~1212岁)静脉用药静脉用药 首剂首剂4 4~~5mg5mg//kgkg加入加入5 5%%GS 30GS 30~~50ml50ml中中2020~~3030分钟分钟IVIV,用于哮喘急性发作,重症继之以每小时,用于哮喘急性发作,重症继之以每小时0.60.6~~0.9mg0.9mg//kgkg××3 3小时速度维持小时速度维持•3 3、、抗胆碱药抗胆碱药 溴化异丙托品(爱喘乐雾化吸入)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 •4 4、、抗炎药抗炎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作用机制:抑制气道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少微血管渗漏,从而减轻粘膜水肿;减少粘膜分泌,抑制特异性IgE产生;增加气道平滑肌对β2-受体激动剂的反应,并能阻断和逆转β2-受体激动剂的快速减敏。
吸入用药吸入用药 丙酸倍氯松气雾剂、丁地去炎松气雾剂、丙酸倍氯松气雾剂、丁地去炎松气雾剂、氟替卡松气雾剂、舒利迭干粉吸入剂、丙酸倍氯松雾化溶氟替卡松气雾剂、舒利迭干粉吸入剂、丙酸倍氯松雾化溶液注意吸入方法及剂量副作用:口咽部念株菌感染,液注意吸入方法及剂量副作用:口咽部念株菌感染,声音嘶哑,上呼吸道不适声音嘶哑,上呼吸道不适 口服用药口服用药 强的松强的松1 1—2mg2mg/(/(kgkg·d d),每天),每天≤≤30nag30nag,疗程,疗程<7<7天 静脉用药静脉用药 适用严重哮喘,氢化考的松适用严重哮喘,氢化考的松5 5—10 mg10 mg//((kgkg·次),甲基强的松龙次),甲基强的松龙1-2mg1-2mg/(/(kg.kg.次),每日次),每日2 2—3 3次,次,3 3—5 5天 •5 5、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色苷酸钠色苷酸钠 作用:一种非糖皮质激素类抗炎制剂,可抑制IgE诱导的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对其他炎症细胞释放介质也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用法:采用定量型气雾剂(MDI)或雾化溶液的方式吸入,MDI每次5—10mg,每日3—4次。
尼多酸钠尼多酸钠 用法为4mg/次,4次/日 •6 6、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一种非糖皮质激素类抗炎制剂,能选择性抑制气道平滑肌中白三烯多肽活性,并有效预防和抑制白三烯所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支气管痉挛,能减少气道因变应原激发的气道高反应 孟鲁司特孟鲁司特 5mg,qn(6-14岁); 扎鲁司特扎鲁司特 20mg,1日2次(>12岁), 10mg,1日2次(6—12岁) •7 7、抗组织胺药物、抗组织胺药物 异丙嗪异丙嗪 H1受体阻断剂,并具有抗胆碱,抗5-羟色胺的作用用法:1mg/(kg·次) 酮替芬酮替芬 具有很强的拮抗组织胺H1-广受体和抑制过敏介质释放的作用用法:>3岁1mg,bid;<3岁0.5mg,bid 赛庚定赛庚定 抗组织胺、抗胆碱和抗5-羟色胺的作用用法:0.25mg/(kg·d) 呼吸系统疾病对症处理呼吸系统疾病对症处理 •盐酸溴己新盐酸溴己新 作用:溶解粘痰作用用法和剂量:口服口服8mg8mg,,bidbid•盐酸氨溴索盐酸氨溴索 作用:调节浆液性和粘液性分泌,加强纤毛摆动,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及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药物相互作用:与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新、红霉素可导致抗生素在肺组织的浓度升高用法和剂量:口服、静脉用法和剂量:口服、静脉>6>6岁岁15mg15mg,,bidbid或或tidtid;;2 2~~6 6岁岁7.5mg7.5mg,,tidtid;;<2<2岁岁7.5mg7.5mg,,bidbid;雾化吸入雾化吸入 • N N—乙酰半胱氨酸乙酰半胱氨酸 作用:强力祛痰(直接的粘液溶解作用,粘液调节作用,增加粘膜纤毛清除率),改善呼吸功能(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抗弹性酶作用),提高免疫力(抑制病毒复制,刺激T细胞的应答和数量,增加巨噬细胞粘附和吞噬作用),抗氧化损伤(直接:作为H+供体中和过氧化氢;间接:合成谷胱甘肽GSH)用法和用法和剂量:剂量:<1<1岁,岁,1010~~15mg15mg/(/(kgkg·d d););<6<6岁岁100mg100mg,,bidbid或或tidtid;;>6>6岁岁200mg200mg,,bidbid或或tidtid,,5 5—7 7天温水溶解温水溶解温馨提示:本PPT课件下载后,即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希望本课件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