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导播(考前)2010.9一、概述电视节目导播的概念 :其一,导播是多讯道电视节目制作中一个工种、岗位的名称 (选)――多讯道节目制作方式: ESP (电子演播室制作,概念:演播室) 、EFP (电子场地制作,概念:演播室以外的现场即时制作)及复合 ESP/EFP/ENG多种形式的综合制作方式 ;注意与“多机拍摄(ENG :电子新闻采集)”、“多点直播”的区别;(画面分割的例子) 多讯道制作与多机拍摄的区别――多讯道:指多个视频讯号来源的通道;不光指演播现场多个讯道摄像机采集的多个画面, 还包括插播片、图形图表、演播室外的实时视频等;——核心不同:除了画面来源更加多样以外,多讯道制作还必须有实时切换系统,通过切换台 (视频切换器)承担多讯道画面的调度选切;导播组分工及设备M(ISPGMPVMFAM1一号机応亏FAM2号扣c*嚕比号FAM 3三号机X号其二,导播具有独特的工作性质,要求其能够:深入了解节目内容;全面控制多讯道拍摄现场;精确掌握节目时间; ――随时掌握成片面貌多讯道制作的难点:一、多讯道拍摄现场工种岗位繁多,导播作为录制核心,需将他们协调一致进行作业;、直播节目的不可重复性决定了拍摄是一次性的。
三、大场面、多场面增加了多讯道制作的难度 (ESP/EFP/ENG 联合作业) 导播工作团队——导播团队通常包括:总导播、助理导播、场地导播、慢动作导播、字幕导播、切换导播;—— 导播工作伙伴 (技术工种人员 ) :切换、摄像师、 灯光师、 录音师、 视频工程师、 剪辑师(电 视编辑) 导播工作团队的配合 团队配合的必要性:电视制作方式日趋复杂,面对繁多的制作流程和高标准的制作要求,要求多人协同 作业、职能细化、分工明确的导播工作团队团队组成: 一个专业化的导播团队一般包括:总导播、助理导播、慢动作导播、字幕导播、切 换导播共六个职能岗位般了解: ——总导播:对节目直播或录制最终负责,包括深入了解节目内容性质,熟悉节目流程,制定 导播工作台本,布置机位,监督其他技术部门工作等;——助理导播:了解总导播要求,帮助其及时发现并提示可能出现的问题; ——场地导播:总导播在演播现场的代言人,负责场地的连排,传达总导播指令,并反馈有效 信息;——慢动作导播:协助总导播完成慢动作画面的播放; ——字幕导播:完成各种图表、字幕工作,掌握与画面配合播放的时间; ——切换导播:负责掌控视频切换器(切换台) ,依照总导播指令切换画面。
导播的职能范畴——导播工作从节目策划阶段进入,可丰富、改变节目形态或呈现方式; ——从画面表现与镜头组合的角度,参与到节目设计与节目程序编排中去; ——提供演播现场场景空间利用与舞美设计思路;——决定机位设置;——制定导播工作台本;——参与后期制作 导播的核心职能一、监看和调度各个讯道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及其他来源的画面信号; 二、利用视讯切换器(切换台)选择并切出播出画面 导播工作流程(一般了解) 一、参与节目策划编排或研读节目脚本;二、考察拍摄现场;三、组建工作团队;四、制定相关技术清单(含各技术工种) ;五、制定导播工作台本;六、组织召开导播工作会议;七、验收前期工作(各技术工种) ;八、指导排练、组织演练;九、带机彩排; 十、录制和备播;十一、直播; (△) 十二、参与后期制作; 直播注意事项:——直播当天,导播根据制作规模大小决定提前抵达现场的时间;——距直播前 30 分钟就位于切换台前;——合理分配精力关注其它岗位工作,提早发现问题;——直播后致谢所有工作伙伴,整理直播录像带说镜头会”概念:导播组织召开的分工种会议之一,主要指“摄像工作会议” ,通常在导播工作台本(或分 镜头本)制定之后。
会议上导播将自己对于画面的设想、拍摄实施的具体手段、各机位的分工与任务、切换 方案及画面组合思路传达给讯道摄像师及辅助人员,摄像师就此与导播充分沟通并丰富其原有 设想导播对于视听语言的运用能力直接体现在 :——机位设置;——镜头设计;——临场调机;——镜头搭配;——切换时机; 导播的临场应对方案 当节目录制现场出现突发情况时,导播的临场应对方案的产生:1、将现场事件传递给观众的责任感;2、作为现场亲历者,清晰了解现场突发情况的来龙去脉;3、迅速判断,确立态度;4、将要求传递给相关技术部门;导播素养 一、职业化与专业化;二、自如运用视听语言;三、熟练掌握操作设备;四、精准的时间意识;五、沉着与机敏的性格; (身体机能的锻炼强化心理神经的控制)六、能够成为团队的核心:良好的组织能力、善于沟通的亲和力、丰富全面的专业知识等 二、情境剧的导播技巧情境剧是多讯道电视节目制作中最为简单的一个品种;情境剧基本生产流程: ——整体的产品规划阶段; ——剧本策划阶段;——剧本写作与前期筹备阶段; ——剧本写作、现场录制与后期制作并行的阶段; ——产品的包装、推广、营销阶段;情境剧典型三讯道现场制作 机位布局方式“倒三角形机位布局方式”: 2号机居中后,1、3号机左右交叉;、――在情境剧现场制作的机位布局中,所有的机位都位于场景敞开面的一侧(模拟剧场观众的 视角);――情境剧的场面调度通常发生在一个:以“齐舞台中轴线观众为中心”的倒三角形场景区域 内;情境剧调机规律:案例分析标号1、2、3为摄像机,标号 A、B、C为剧中人物:各机位任务及变化1号机、3号机主要拍摄场景中人物的中近景细节, 其中1号机主要负责场景中位置居右的人物B,3号机主要负责场景中位置居左的人物 A ; 2号机主要负责拍摄场景环境的全景,包括展现环境、场面调度、人物关系;如A、B互换?加入 C?(调度过程?)注意:人物A、B位置互换后,1号机、3号机拍摄对象随之互换,1号机拍摄A,3号机拍摄B,其 中场面调度的过程由 2号机拍摄。
加入人物C后,2号机除了展现环境全景、交代人物关系外,还要帮助完成拍摄人物 C中近景细节的任务调机概念:导播对各机位的拍摄对象、角度、景别、运动形式的安排不同于“游机”:游机,即可以进行位置游动的摄像机,通常由摄像师手持或肩扛进行拍摄在 录制过程中,游机在接到导播命令后才接近某个对象拍摄,任务完成后即以合理路线撤出演出 区域情境剧的景别在情境剧制作中的景别系列:——大全景:画框内最大限度展现场景全貌;——小全景:带有环境并展现群体人物位置关系;——中景:表现人物膝盖以上范围;——中近景:表现人物腰部以上范围;——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范围;情境剧景别调度的规律小全景:情境剧场景和人物关系展现的实用选择; (多为内景,无需大全景)中景 /中近景:由情境剧的表演方式决定; (多以台词推进剧情,揭示人物性格)中景 /中近景为主的景别规律是情境剧制作的效率需要决定的 情境剧场面基础形态的类型——双人关系;——对双关系;——双对双关系;——三角关系;——多人活动;情境剧画面切换的规律一、符合画面切换的一般规律:——镜头搭配的普遍规律(画面剪辑的一般规律) ;二、符合情境剧画面切换规律:——关注说话人;——关注动作细节;——关注场面调度的变化;场面调度三、谈话节目的导播谈话节目的构成元素谈话参与者;谈话的场景:——“场”:谈话时自然形成交流场,由谈话者之间的视线关系总和构成; “景”:谈话 的环境和布景;——其中,导播的工作就是要辨析出交流场存在的基本成因——视线关系;谈话节目中的调机规律“调机”的概念 在现场录制中,导播的口令通常被统称为“调机” ,具体包括: ——导播对各机位任务分工的部署;——各机位所拍摄镜头的具体要求(角度、景别、运动) ; ——各镜头衔接顺序的指令;——处理现场突发情况的预案; 其中,“机位设置方案”是运用调机规律的基础。
机位设置的基本依据(共通原则) 对象划分原则(是机位设置方案的基础,包括谈话参与者的数目、角色类型、位置与交流关系等) 场景原则(机位与景别的关系) ; 机位数目最少化原则(通过调机、适应节目的不同阶段部署来减少机位数目) ; 单个机位功能最大化原则:——给机位一个好位置,科学合理的位置,是发挥机位功能最大化的基础; ——给机位一个好属性,适用地赋予机位实现多功能的能力; ——给机位一个好配合,充分考虑到每个机位与其他机位的配合关系,弥补其他机位的拍摄难 镜头取景范畴:分割与包容 一、分割:将不同谈话对象分置在不同近景镜头里; ——区分角色的需要;——位置距离的需要;——情绪效果的突出;注意:“分割” 作为一种调机方案, 必须以明确地向观众提供场景全貌和交流场 (特征) 为前提二、包容:导播调度一个镜头去表现两者及以上的谈话对象,展现多个人物、位置关系、环境 背景;——位置关系的展现;——对话频率的需要;——交流互动的需要(情绪、气氛的连贯传达) ;镜头组合链条 概念:导播在调机时,对系列镜头所建立的连接顺序,是导播语言的集中体现在谈话节目中,镜头组合链条是:——叙述情境的需要(节目 = 一个个情境形态之和) ; ——建立画面形式感的需要(达到特定的视觉效果,是栏目的重要标示) ;谈话节目中导播切换依据镜头组合链条的实现; 切换频率的控制,源于对交流语言节奏的准确把握; (切换频率即导播在实施切换时所掌握的切换节奏,是镜头外在形式的直接体现,作用于节目 语言风格的形成) 反应镜头的把握;(未讲话的其他人的镜头:包括与谈话并行的反应镜头、谈话间歇的反应镜头、具有特殊寓意 效果的反应镜头、反应镜头的长短)常用类型:与谈话并行的反应镜头注意事项:——随时关照现场其他人对说话人发言的反应(动作、表情等) ; ——当说话人发言过长时,插入反应镜头可以调剂视觉节奏;――展示整体场面位置关系,加强现场感;――强调、延伸说话人语义,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附加效果; 下图机位布局问题何在?如何调整?四、艺术类节目转播的导播如何制定个性化转播方案:――特有的观察角度(升降臂的使用,提供了视觉奇观式的观看效果,区别于日常观看经验) ――特有的观看距离(观看距离的变通性,从全景到特写,区别于现场观看的固定距离,大多 通过调度游机完成近景、特写镜头的拍摄 );――呈现特殊关系(包括通过电视画面来呈现情感,让电视观众得到区别于现场观众的特有视 听享受,是导播个性化方案的核心 );游机摄像的工作意识――敏感的躲避意识, 避免“穿帮”;――良好的职业着装习惯(着黑色服装,职业素养的体现) ;――与其他机位配合的整体意识:游机深入演出区拍摄的镜头不能与其它机位镜头在功能上重 复,应选择在拍摄对象、景别、角度上有利于镜头组合的画面。
音乐会电视转播音乐会电视转播中,导播需按照乐曲的总谱进行画面调度与切换,需要:――明晰乐队的构成;――准确把握各种乐器的位置及再演奏中的作用;――何时、哪个或哪些乐器进入演奏;——演奏乐器的持续时间;综艺晚会捧台O6号6寸UO2号3号1解析:1号机为顶角机位(大全景),2号机和3号机有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