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的国学经典之诗词水之道也,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万物不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文子》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夫水近于人而易以溺人——《礼记》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尚书》天下之多者水焉,浮天载地,高下无不至,万物无不润者——郭氏《玄中记》水积而成江海,行积而成君子——桓宽《盐铁论》水之道也,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上天为雨露,下地为润泽——《文子》水之于人也,亲而不尊;天尊而不亲— —《礼记》郑子产谓子太叔曰: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人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左传》”水德淡中,泉玄内镜;至柔好卑,和协道性止鉴标贵,上善兴咏;爰有幽人,拥轮来映——戴逵《水赞》水者,天地之包幕,五行之始焉万物之信由生王彪之《水赋》曰:水带地而壤润,月流天而霄炯陆士衡诗曰: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春秋元命苞》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 ?道德经》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 故柔之胜刚, 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老子 ?道德经》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王夫之释道德经》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荀子·宥坐》《兵法》云:以水为谋则可以通天彻地,善用兵者不绝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兵行似水,水避高而趋下,兵避实而击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变化而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劝学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 子罕》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 · 苏洵《辩奸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唐· 王勃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荀子 · 君道》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汉· 刘安《淮南子 · 说山训》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青山不老,绿水长存——明· 罗贯中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宋· 楼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宋· 汪元量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唐· 白居易天壤之间,水居其多——宋 · 苏轼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水,万物之本源也——春秋齐国 · 管仲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史记 · 外戚世家》反水不收,后悔何及——《后汉书 · 光武帝纪》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 述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唐· 杜甫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礼记 · 乐记》行远道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汉· 桓宽《盐铁论· 贫富》山无静树,川无停流——《世说新语 · 文学》水激则悍,夭激则远。
——宋 · 李昉《太平御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南北朝 · 吴均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北朝 · 颜之推《颜氏家训· 归心》丘山积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庄子 · 则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 尽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 · 雍也》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汉· 桓宽《盐铁论· 申韩》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雷庵正受《嘉泰普灯录卷十八》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二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屈原《鱼父》循流而下易以至,顺风而驰易以远——汉· 刘安《淮南子 · 主术训》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