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docx

cao****hu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2.12KB
约16页
文档ID:129276217
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docx_第1页
1/16

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下是一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模板,供大家参考!论文题目: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选题背景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实现自我“教化”以及“育人”的发展史应该说,“教育”作为一种“教化”与“育人”的特殊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揭示出教育主要是培育人才、教育英才的活动而西方的“教育”一词,不管是英语的“education”,还是法语的“education”,以及德语“erziehung”,都源于拉丁文“educare”,有“引导”之意,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从广义来说,一切教化、培育人的活动都是教育所以,从本质上来看,教育就是培养人的活动但是自从“学校式”教育产生,并作为一种特定的教育形式普及并固化下来以后,才使得教育成为一种与其他职业并行的社会分工和社会活动。

现代教育的目的,一言以蔽之,就是育人,是为国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十八大报告则进一步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各级各类教育和整个社会的任务,尤其与大学的发展和改革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大学是承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平台,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结合点研究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才的机制与规律,对大学如何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需要指出的是,我国高校要培养的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不光指其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准,扎实的专业功底,无畏的创新精神和不懈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高素质,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有高尚的道德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而这一切离不开深入细致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时,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实施的培育模式实践的特殊性,“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班级”群体的特殊性,以及“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每个个体的特殊性,加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于强调“划一性”已经不能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和趋势,等等,就决定了对其开展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必须。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基石;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第十一章也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全面系统地研究拔尖创新人才的特点、应具备的素质、和培养规律,深入研究个性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目标、原则、实施方法和评估体系,分析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专业兴趣,有的放矢地开展个性化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拓展拔尖人才培养的研究视角、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进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和内在要求,以助实现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角 当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角很多,也有学者进行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道德教育的研究,但鲜有从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对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进行实证分析的。

本研究把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联系起来,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实施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材施教,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角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性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满足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观照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现了人的个性在成才发展中的作用,顺应了大学生成长和成才规律的要求,促进了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也彰显了科学发展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利于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性基础以鲜活的内容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个动态的不断创新的过程,以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观照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行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路径,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积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以鲜活的内容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对改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划一性”,对过于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仅仅依据社会需要和社会本位去设计教育理论的做法,提出了挑战。

它倡导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尊重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的灵动个性和个体需求,考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间性特点,满足学生鲜活的个性化特点和多样化的需求,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2005 年 3 月,钱学森在谈到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时说:“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①因此,他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人们把钱学森的这一提问概括为“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大学的“考问”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具有四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其中人才培养是首要任务如何适应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知识、能力、素养都杰出领先的拔尖创新人才,是摆在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眼前不容回避的问题据 1946~1981 年的统计,在世界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及理论成果有 70%是在大学中产生的,特别是在世界一流的大学中产生的②但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高校先后进行了 4 次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①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进行了诸多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讳言,作为衡量人才科技创新标志性成果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仍然与我国教育界和科技界无缘截止到目前,我国在诺贝尔自然科学领域获奖者仍是空白,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愿景依然路途漫漫这表明,我国在探索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实现“育人”的过程中,如何卓有成效地解决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问题,破解“钱学森之问”,仍然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目前“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要依托的是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某个创新学院或某一特色专业等平台展开②各高校探索培养拔尖人才的过程中更多地是探讨教育观念、学校政策和制度环境、师资水平、以及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较多集中在理念的探讨层面,以逻辑思辨为主这种探讨是必要的,对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高校建构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偏重于对“硬件设施”和“施教者”为主体,以及偏重理念思辨式的“程式化”的探讨,也存在着明显的偏差.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以马克思的人学理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理论(共性和个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孔子的因材施教学说、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调查法、实验法、总结经验法等方式,通过对国家理科基地班学生的跟踪研究,探讨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的特点以及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内在要求,梳理出目前我国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论述了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中的必要性,重点讨论了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和工作路径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尝试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中的效果评估问题论文包括引言、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概念、成长规律、培养规律、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的路径和工作着力点,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估等二)本文研究框架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五、写作提纲中文摘要 4-6Abstract 6-7第一章 引言 11-37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26一 选题背景 11-15二 研究现状述评 15-23三 选题意义 23-26第二节 研究架构、研究思路和主要创新点 26-37一 研究架构 26-27二 研究思路 27-34三 主要创新点 34-37第二章 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37-80第一节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37-44一 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 37-38二 高校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 38-40三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学科发展的新要求 40-44第二节 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内在发展的需要 44-66一 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 44-48二 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的素质构成 48-60三 拔尖创新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之间的关系 60-62四 “立德树人”与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素质的提升 62-66第三节 消解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困惑的需要 66-74一 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发展的双面性 66-72二 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中的“失范”现象 72-74第四节 应对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困境的需要 74-80一 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导向存在的偏差 74-76二 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76-80第三章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80-90第一节 个性及其特征 80-85一 个性概念 80-82二 个性的一般特征 82-85第二节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85-90一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内涵 86-87二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学内涵 87三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内涵 87-90第四章 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90-119第一节 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91-94一 主体性和目的性原则 91-92二 科学性和针对性原则 92-93三 多样性和渐进性原则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