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民间诗刊类型与同人标的——兼就民刊、官刊等关系新思考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6KB
约9页
文档ID:282187018
民间诗刊类型与同人标的——兼就民刊、官刊等关系新思考_第1页
1/9

民间诗刊”类型与“同人”标的——兼就“民刊”、“官刊”等关系新 思考张无为赤峰学院文学院摘要:首先就“民刊”、“官刊”、“同人刊”等术语,结合它们在中国存在的事实进 行了新界定,思考其彼此间的实际关系;然后围绕“民间诗刊”等展开,重新规 划了 “民间诗刊”的类型(如“官刊”或有局部亦属民刊或同人刊)及同人刊、 同人性在民刊中的作用与意义,以期引起人们对习惯术语应深入思考,并有效 推进“民间诗刊”发展关键词:民刊与官刊;民间诗刊;标准与类型;同人性与意义;作者简介:张无为,男,赤峰学院教授,赤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收稿日期:2017-09-12Civilian Poetry,s Types and Aim of "Fellow” :A New Think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fficial Journals and Civilian OnesZHANG Wuwei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ifeng University;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defines the terms of the " civilian jounml", “ official journal" and "fellow publications", based on their existential facts and their actual relationship with each()ther. Then, it redefines the types of "civil is门 poetry" (including some " official journals" which partially are part of civilian journals or fellow publications) , and discuss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fellow publications and the spirit of “fellow” in civilian journals, as to cause people5 s attention to the in-depth thinking on the terminology,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an poetry".Keyword:Civ订ian journal and official journal; Civ订ian poetry; Standards and types; The spirit of "fellow” ;Received: 2017-09-12“民间诗刊”的“刊”,名词化的同义语大体是“杂志”,常与“报”并称 “报刊”,彼此间主要差别是版面与出版周期。

进入现代,报刊几百年來一直是 传递精神文明薪火的便捷信息源,更是展现科学之光、艺术之美等广博文化的观 礼台,及人们舆论呼应、自由张弛徜徉的精神公园报刊是报纸、杂志的统称,其内容主体是新闻时事,并辐射到文学艺术、科技教 育、文体娱乐、政治经济、道德法制、哲学宗教、日常实用等大千万象其中,如 文学等作为构成部分常常以副刊方式存在,有的报纸副刊可以独立发行继而出 现专门性报刊,如文学类报刊及经济类、法制类、娱乐类,等等本文试图重新厘定“民刊”、“民间诗刊”及“官刊”等关系,并在新层面规划 “民间诗刊”类型,考察同人性在其中的意义,由此期望“民间诗刊”进一步 确认方向,实现有效推进与提升一、“民刊”、“民间诗刊”及“官刊”界定在目前传媒环境中,关于民刊与官刊,同人刊与机关刊(还有商业报刊),主 办与主管,统一刊号与内部准印,无号与套号、盗号,公开、内部与地下等术语, 固然都约定俗成,但有些提法并不确切,对民刊与官刊的划分也并不科学,不 过这种划分已经约定俗成,在学术界也有许多共识,姑且沿用民刊”之称谓已约定俗成,但其中“民”的内涵的确复杂,厘定颇难,有争 议、有误区,但还是可以更确切把握的傅元峰在《中国当代诗歌民刊文化身份 考论》中认为,“'民刊’,在广义上与'民’的内涵相对应:在'官与民’、 民间与精英’、'边缘与中心’的对应关系上,可分别为非官方、非精英、非中 心的刊物。

在'合法与非法’的范畴中,还可能指'非法刊物’在狭义上,'民刊'是指在中国大陆的'民办报'” O这是与文化制度密切相关的特殊称 谓在某些特殊语境下,“民刊”也被称为'同人刊'、'私营刊物'、'地下 刊物'、'非法出版物'或'非官方刊物'、'非正式出版物'”山以上思 考应该说辐射到较全面的关系不过,在广义上对应的并不确切;民办刊物也不 必有狭义;“合法与非法”范畴也欠准确还有,将“民刊”笼统、简单称为“同 人刊物”、“私营刊物”、“地下刊物”、“非法出版物”或“非官方刊物”等 都值得进一步考究民刊(包括“民间诗刊”)的标准与类型,目前在学术界尚均有争议如张清华 认为,“通过出版社名义公开出版,或属于官方作家协会主办,故不列其 中図郁葱认为,“民间诗歌报刊”是“特指那些未公开发行的,由一位诗 人或一个诗歌群体自筹经费创办的诗歌印刷品圍其实,民刊中有许多诗歌 报刊是自筹经费创办,通过出版社名义公开出版的;同样,党政机关也有一些印 刷品并非公开发行赵思运进而在《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间诗歌报刊备忘》匕! 中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民刊,应该是具有独立的诗学立场、文学立场和思想立 场的同人联办的刊物在这种意义上,《诗歌月刊•下半月》、《星星诗刊•下 半月》、《诗选刊・下半月》乃至于杨克主编的《中国新诗年鉴》都可以划分到 民刊的范畴由此亦可见,民刊不能以是否公开出版确认。

独立的”“立 场”与“同人联办”肯定是民刊的重要特征,但除了那些真正达到“同人”高 度的之外,并不是所有民刊都能做到的说民刊“是具有独立的诗学立场、文学 立场”的表述不严密,民刊除诗、文学之外还有政治类、经济类等多种赵所说民刊“以独立的精神方式,彰显民间话语的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民刊 的存在方式和精神方式都具有非体制性其中的“独立的精神”、“非体制 性”肯定是同人刊的重要标准因此“严格地讲,那些地方文联、作协、大学生 社团、企业社团办的报刊,即使没有公开出版发行的刊号,它们也不能称为“民 刊”,“因为它们属于体制化范畴的意识形态这样说虽有道理,不过,将其 理解为民刊范畴内的复杂性会更准确况且不排除有非体制性“独立的精神”与 体制内出现的偶合现象民刊”的要义就是民办民办”包含两个基本实际要素:一是非官方(政府 机关)具体主办(官方可能主管),包括主编、编辑有自主理念,自组编务,自 行编撰等;二是非官方经营即包括纯私营,国有民营(个人或团体承包),合伙 (股份)等其中的“非官方”外延显然大于“民”关键是,“民刊”的中坚 与砥柱是同人刊,业界精英是其核心至于“边缘与中心”、“正规/非正式出 版物”、“公开/地下”等则在两可之间。

民间诗刊”作为民间报刊构成之一, 则是文学类报刊中专门展示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的印刷品(包括近年来的电子 版报刊)民间诗刊同样应以“同人”为标的所谓“官刊”即官方刊物,其典型所指应是各级政府部门掌控、操办的“机关刊 物”由于官本位意识在中国格外树大根深,譬如古代有钱有势富贵男就是“大 官人”;上年纪就尊贵,就“老官儿”;建国后有工资的就是“公家人”;近年来 各类单位的网站也都称“官网”那么,如群众团体、事企业单位主管的刊物被 认为是“官刊”也顺风顺水其实这些只是院校团体会刊,因具体编辑团队的立 场,有的契合官刊,有的则未必其中有大比例专业人士,身在“官方”,却出 于学术或艺术良知探啸求新,因而常突围禁区,不时招惹出“官司” o正因此“官刊”不可能纯粹,甚至分化成同人或局部有民刊性质其它如:报刊主管与 主办:一般来说,主办为具体操办方,主管则不一定统一刊号、公开发行、内 部准印,都是中国现行出版制度的基木术语有统一刊号才能公开发行,只有内 部准印证,仅许可内部交流,没有刊号或准印证则属于非法出版物但查封合法 出版物也并不少见;“地下”刊物也未必是“非法”二、同人刊、同人性在民刊、官刊等之间的特征陈平原认为,“清末民初迅速崛起的报刊,已经大致形成了商业报刊、机关报 刊、同人杂志三足鼎立的局面。

m那么,其中“同人刊”至关重要,也是当 然最有价值的因为它不仅是中国近现代报刊的主要类型,而且以同人性独立见 地、民间性开放创新,在建构中国近现代意识与人文精神过程中都无以替代同人” 一词在《周易》卦十三中早有:“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 贞 M “同”义为协同,即志同道合者默契相处的团队境界关于“同人报 刊”,《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的解释是:“同人报 (fraternitynewspaper)由编辑部成员合作经营并共同主持编辑业务的报刊主 办者自愿结合,以他们的共同主张为所办报刊的宗旨同人报的主办者常以'同 人'(同仁)自称报刊的出版(发行)人和编辑人均由其成员担任对报刊的 活动方向和重大材料的刊登,须经过全体成员或主要成员讨论决定但同人报的 同人只是一个松散的结合体,当同人之间发生意见分歧时,任何成员都可以宣 告退出也这种表述虽有瑕疵并稍显啰嗦,但要点基本到位据此可以简要 地说,同人报刊是思想、情趣等相投的报人或专家,自愿组成松散的结合体,议 定宗旨并协同主持编务、运作经营的报刊在西方影响下,从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了国人最早的报刊《昭文新报》宜, 到“五四”前后,现代报刊已经很地道了。

易蓉进一步将近代早期留日学生报刊 及1903年创刊的《湖北学生界》等,作为中国同人报刊的先声卫L其理由是该 创刊号在《叙论》中明确将学生作为有影响的独立群体,其“增益民智”而不求 营利的办报宗旨,体现出特有的既脱离资本捆绑,乂不受党派政治控制,即“同人化”的独立姿态其后,知识分子逐渐完成了自我身份认同,坚持独立人 格和学术追求,以独立话语参与社会的公共领域,不受政治的羁绊而完成政治 实践,开拓出独有而不可替代的公共空间当时,虽无明确的官刊、民刊之分, 但报刊的同人、民办等特色是民间性质最光彩之处,并形成多元、良性的出版生 态即使商业运营,也没影响其成为新文化与新文学蓬勃发展的有力推手尽管 国民政府在新闻出版方面统治严厉,但同人、民营报刊依然可以自主运行,甚至 有一些报刊敢言自命,抨击时弊的文章也风靡一时如1929年《新月》第2卷 第2号发胡适《人权与约法》抨击国民党统治下恶劣的人权状况;1931年,《申 报》与国民政府唱对台戏;《大公报》可以指着南京政府的鼻子责问;《新民报》 一贯支持学生,声援学潮,等等当时对共产党主办的报刊检查、限制很严,但 就总体而言,民间的、自由同人的报刊仍有相当的活动天地[10]。

全面抗战后,新闻检查规则加多,但当时如陈子玉在时评中认为:“现在政府所 持的新闻政策,只是消极的限制,以为严格的检查制度,就能统制宣传工具, 其实这是错误的真止要动员全国的舆论界加入抗战,必须积极地扶助新闻事业 的发展,有系统地把全国所有的宣传工具组织起来,分配到全国各地方 去 [11] 1945年9月,重庆十大杂志发起“拒检运动”迫于压力,国民政 府于1945年10月宣布废止该检查制度期间,同人刊物一度成为出版界的主流, 这同样是商业报刊、党派报刊不可比拟的,对中国进入现代绝对有贡献文学类报刊,从1872年《瀛寰琐记》期刊随《申报》奉送起步,到1920年代文 学艺术社团蜂拥,三四十年代多类型多层次的文学报刊可谓风生水起傅元峰在《中国当代诗歌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