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业绩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经济增加值(EVA)是由美国Stern Stewart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型公司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并且已被广泛运用于西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如可口可乐、通用和克莱斯勒等目前,国内外相关学者对EVA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关于EVA业绩评价方法的不同结论,争议颇多一、EVA的内涵(一)EVA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EVA表示一个公司的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即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企业的资本成本(包括债务和权益资本成本),是扣除所有投入资本成本后的剩余收益其核心思想是:一个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的全部成本时,才应被认为是为股东创造了额外的价值,才实现资本的增值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EVA理论主要是从公司股东的角度来评价公司的价值EVA可以用下列数学公式简单表示为:EVA = NOPAT-WACC×TC公式中,NOPAT(调整后的税后经营利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会计利润调整是指去除各种会计信息的歪曲, 因为会计准则上将太多项目作为本期费用处理,但从股东的角度出发, 这些项目应该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资产更合适最为常见的调整项目有三项:1.研发成本;2.广告和促销宣传成本;3.员工培训和开发成本。
全部资本不仅包括计息债务资本,也包括股权资本二)EVA的经济学解释从EVA与经济学的渊源来看,EVA并非是一个新事物经济学家哈密尔顿认为,一个公司要为股东创造财富,他所获得的利润必须超过它的负债和权益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冯歇尔定义了经济利润概念,他认为公司必须产生足够的利润以补偿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才能长期生存经济学家们在计算公司经营的总成本时,将其分为显性成本(计算会计利润时所扣除的全部成本和费用)和内含成本(机会成本)两部分,后者也就是企业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投资报酬率公司的真正盈利在于其创造的总收益必须弥补全部的机会成本,这样的盈利才能给公司带来真实价值的增长由此可见,EVA的本质就是经济利润,它是一种将企业会计利润调整为经济利润,从而评价企业业绩的财务指标三)EVA的会计学解释剩余收益最早由爱德华兹和贝尔于1961年提出,它等于经营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强调了资本的机会成本1995年美国学者奥尔森在其文章(《权益估价中的收益、账面价值和股利》)中对剩余收益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建立了公司权益价值与会计变量之间的关系简单理解,剩余收益就是公司的净利润与股东所要求的报酬之差该概念的基本观点认为企业只有赚取了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净利润,才算是真正获得了剩余收益,从而给股东带来真正的价值。
可见,EVA理论来源于会计学中的剩余收益概念综上所述,EVA作为公司业绩评价的一种财务指标,比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具有更现实的经济意义一方面,EVA不仅考虑公司债务资本的成本,也考虑了公司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成本,这样才能实现公司资本的真正增值;另一方面,EVA指标的计算剔除了相关会计信息的歪曲性,从而更为科学和客观地评价公司业绩二、国外学者关于EVA的研究回顾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证方面, 国外学者对于EVA的诸多方面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笔者对这些关于EVA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如下一)理论研究方面Esa Mavelainen对EVA作了全面介绍,包括EVA的理论背景、应用范围局限性、优越性 DavidYoung通过介绍EVA的概念、计算、结合具体案例,说明EVA是比目前各绩效评价体系更好的指标,并分析了使用中应注意的转移价格问题和费用分配问题John Hanlon以及 Ken Peasnell全面分析了 EVA作为一个财务管理系统的合理性、缺点,探讨了EVA作为薪酬管理工具的特点及其背后的逻辑和有关会计项目的调整等Jan Mouritsen介绍了EVA的财务会计测度特征和管理控制机制特征,并且比较了作为价值驱动因素、EVA和智力资本的异同。
二)EVA与企业价值关系及其解释力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之后,Stewart(1991)、Biddle(1996)、Byrne(1996)、Dechow和Hutton以及Sloan(1996)、George(1997)、Chen(1997)、Dodd(1997)等对EVA和企业价值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基本方法是选取企业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来考察EVA或者EVA变动同股价或股价变动的联系尽管用演绎方式推导出来的EVA和企业价值的数量关系已无人提出异议,但实证研究的结论却并不统一Stephen O.Byme的研究结果表明,EVA对公司市场价值的解释力(R2=0.56)远远大于税后净经营利润对公司市场价值的解释力(R2=0.17)Milunovich和Tsuei(1996)通过对计算机行业一些公司所做的研究得到了相似的结果:EVA、ROE与EPE的R2分别为0.42、0.29和0.29James L·Grant(1996)的实证研究发现,EVA对公司的市场增加值MVA具有明显的影响Shimin Chen和James L.Dodd(1997)的实证研究发现,EVA变量和股票收益间有很高的相关性,并且高于其他会计变量与股票收益间的相关性。
S.R.Rajan(1998)对美国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包括标准化的EVA、标准化的净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标准化的自由现金流)与企业价值(标准化的MVA)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VA对企业价值的解释力最强 Johann Devilliers(1981) 探讨了通货膨胀对EVA 计算结果的扭曲程度及改进方法, 提出了调整后的EVA 概念Edward V. Mclntyre通过分析采用不同会计方法对EVA 的影响, 建议使用多层评价指标, 结合其他相关数据, 以减少 EVA 在绩效评价中的内在缺陷的影响Biddle 等人讨论了在EVA 指标计算中是否需要对会计报表科目的处理方法进行调整, 以反映公司的真实情况, 研究表明, 调整前后EVA 指标的解释能力相差不大Grany C.Biddle(1997)对1 000家美国公司在1983-199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了EVA、剩余收益、净盈余以及经营现金流量四种指标的价值相关性,结果表明,EVA没有显示出比另外三种指标更具有价值相关性Farzad Farslo等(2000)对EVA 与股票收益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在解释股票收益波动方面,与其他营利指标相比,EVA可能是已有指标中最差的指标之一,它只能解释股票收益波动的很小一部分。
Gary C.Biddle,Robert M Bowen等检验比较了EVA和应计盈余与股票回报和公司价值的关系,评价了EVA各组成部分对这种关系的影响,发现盈余与股票回报和公司价值的关系比EVA更密切,EVA的组成部分也不过是或多或少地提供了盈余之外的信息此外,众多研究表明,EVA 指标解释股票价格变化的能力要优于传统指标,不同研究结果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EVA 指标与传统指标解释能力的差异程度上Stern Stewart公司与学术界(1999)合作进行的研究则表明, 相同情况下, 采用 EVA 的公司的股票年平均收益总是大于没有采用EVA 的公司的股票年平均收益三)EVA与代理问题的研究Ali Fatemi、Anand S Desai等检验了本国企业和国际性公司基于EVA和MVA的管理薪酬和公司绩效的关系,建议高层的激励目标不仅是增加EVA,而且增加MVA,国际性公司的管理者因管理的复杂性较大而工资水平更高James Vlallace通过对比一组采用基于剩余收入的薪酬补偿计划的公司和另一组采用基于传统会计盈余的激励公司,发现前者的管理者行为与从评价中受到的激励一致,他们更愿意处理资产,减少投资,向投资者分配剩余资金,充分地使用资金。
Lehn和Makhija对 241家美国公司1987年-1993年期间的研究也证实了EVA和MVA变化值与股价变动明显存在正相关性,这说明EVA是公司业绩的有效评价指标从国外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尽管相关研究证明EVA在评价公司业绩评价时并不比其他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优越,但总的来说EVA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已经得到充分肯定,并且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公司绩效评价中根据IMA在1996年的一份调查中显示,当时在美国的公司中已经有35%的公司运用EVA评价公司绩效,还有45%的公司准备运用EVA评价公司绩效三、国内学者关于EVA的研究回顾EVA概念于2001年引入我国,对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与国外EVA研究情况相比较,国内对EVA 相关的研究成果还不多郭家虎和崔文娟利用酿酒行业上市公司数据计算出各公司的EVA值得出结论: EVA 对我国企业价值的解释度偏高,而且远远超过其他评价指标王国顺和彭宏以我国A 股市场 1 051 家非金融业股票为样本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将EVA 和传统绩效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运用EVA 方法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绩效时, 在绝对有效性上与传统绩效指标存在一定差异, 但在相对有效性上与传统绩效指标相对一致。
王喜刚、丛海涛和欧阳令南运用 EVA变量(每股经济增加值、资本收益率、资本成本率、资本收益率与资本成本率差额及资本规模)和会计变量(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及资产规模)作为解释变量对企业价值(每单位资本所创造的市场增加值MVA)进行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结论:EVA比会计利润指标在解释企业价值变动方面具有更高的解释力,但是会计利润指标仍然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EVA 不能完全替代会计利润指标对于企业来说,即使采取了EVA 评价体系,也应该同时继续监测会计利润指标对于投资者来说,在用EVA评价上市企业价值的同时,也应重视利用传统利润指标对企业进行评价冯兆大和池国华对EVA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方法给予了肯定,并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对EVA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调整分析,使其更符合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胡继之、吕一凡将 EVA 指标引入我国证券市场并探索EVA 在投资分析和上市公司经营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利用我国股市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证明了在我国股票市场 EVA 指标反映股票的能力优于传统指标, 从而可广泛地用于投资分析从国内关于EVA的研究成果来看,绝大多数学者对EVA 作为公司的一种绩效评价体系也是持肯定态度的。
但是针对我国具体实际情况,在应用EVA时需要作适当的调整,并结合其他绩效评价指标一起使用四、总结与展望(一)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已经证明,EVA是可以作为一种公司业绩评价方法的因此,EVA是对构筑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的一个补充和发展EVA是一个从公司股东角度评价公司业绩的评价机制,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所以,利用EVA可以更好地解决现代企业中的代理问题,促使管理者站在股东的立场进行经营决策,更多地考虑股东的利益,减少管理者道德风险、逆向选择行为以及信息不对称给股东带来的损失EVA评价方法对于我国企业的意义在于改变完全以利润来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传统的思维方式,从而以一种更为科学、客观的标准去评价公司经营业绩,更好地激励经理人朝着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努力经营,同时对我国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展望EVA作为一种公司业绩评价方法也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因此就如何实现EVA与其他业绩评价方法的结合需进一步研究EVA主要是对公司过去的业绩进行评价,故今后的研究趋势更应该是EVA绩效预测模型的建立EVA计算方法需改进和完善,即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