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类有 64 个科 3 万 4 千余种 主要蝇种是家蝇、市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 雌雄分别⒈从它们的个体中看: 群体中个体较小的一般为雄性, 个体较大的一般为雌雄;⒉看它们的肚子分别雌雄: 雄性苍蝇的肚子小而扁, 雌性苍蝇的肚子大而圆; ⒊看它们的屁股分雌性:雄性苍蝇的屁股是圆形的,雌性苍蝇的屁股是尖型的常见的蝇类多属蝇科、丽蝇科、麻蝇科、和花蝇科、等 1.市蝇:也是家蝇属成员,比家蝇体形稍小,体色稍淡,体长约5-6mm 其复 眼亦无毛, 中胸盾片仅 2 条黑色纵条, 前胸侧板中央凹陷处无纤毛、腋瓣上肋无 前后钢毛簇,第一腹板无纤毛,下侧片在后气门前下方有纤毛,且较家蝇发达 它在我国分布也相当广泛, 目前除黑龙江哈尔滨以北地区外,其余各省区均有记 载,而且以东南部诸省的种群数量为高它在家蝇属中与人的关系密切程度仅次 于家蝇2.厩腐蝇:厩腐蝇又称大家蝇,属于蝇科、腐蝇属体型较大,胸背有两条黑 纵纹,其两侧有四块黑斑,小盾片端部呈黄棕色第四纵脉向上微弯,触角芒为 长羽状,分枝到顶 我国除台湾、 广西、贵州等省区不详外, 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种群数量以东北、华北、西北为高 3.大头金蝇:大头金蝇又称红头金蝇,属于丽蝇科、金蝇属。
体大,有亮绿色 金属光泽,复眼鲜红色胸背无黑色纵纹,鬃少,多细毛两颊部为橙黄色分 布于辽宁南部及华北、华东、华南各地大头金蝇可药用,老熟干燥幼虫入药, 有清热解毒、消积化癖之功效4.丝光绿蝇:属于丽蝇科、绿蝇属中型种,最大者身长可达lomm ,体色 绿,有金属光泽在绿蝇属内,本种额宽,雄性间额宽约为侧额宽的2 倍,雌性 额宽大于头宽的 1/3,一侧额宽约为间额的1/2,后中鬃 3 对,前缘基鳞黄色, 后胸腹板有纤毛(图 2-5)它几乎遍布全世界,我国境内都有分布在北方为主 要居住区蝇类,与人关系密切5.铜绿蝇:属于丽蝇科、绿蝇属中型种,最大者身长可达8 mm ,体色呈嫩 橄榄绿色至青铜色 有金属光泽, 外部特征很象丝光绿蝇, 主要区别是它的后胸 腹板无纤毛; 在额的最狭处, 雄性侧额约和间额等宽, 雌性侧额宽约为间额宽的2/3;从侧面观雄蝇腹部在后上方拱起它的习性与丝光绿蝇相似铜绿蝇在我 国东南方数量较多,最北可分布到辽南,西部高原和西北地区未曾发现 6.亮绿蝇:本种亦为中型种,最大者身长可达9mm,体色青绿,有金属光泽, 本种雄性额狭,在最狭处间额存在,后中鬃2 对,前缘基鳞黑色,腹部各背板无 明显的暗色后缘带, 雄性第九背板小, 黑色。
以上诸特点可与绿蝇属内其它常见 种相区别本种在我国的分布也很广泛,种群数量以东北、华北为多 7.夏厕蝇:属于蝇科、 厕蝇属它的外貌比家蝇显得瘦小苗条,身长 4-6mm , 体色灰黄,特别是腹部在灰黄的底色上有暗色倒丁字形斑纹,雄蝇的斑纹更为明 显,同时它具有触角芒裸、 翅第三纵脉与第四纵脉平行、第六纵脉短等厕蝇属的共同特征,容易与家蝇区分开它在我国广泛分布,特别在西北、华北、东北种 群数量很大8.元厕蝇帆:形态很像夏厕蝇,但体色较灰,雄性腹部有清晰的正中暗色纵条, 雌性纵条不明显,容易与夏厕蝇相区别(图2-8)在我国广泛分布,尤以东部和 南方诸省(区)种群数量为多,几乎代替了夏厕蝇的位置 9.瘤胫厕蝇:本种雄性中足胫节中部腹面有明显的瘤状隆起,在相对应处的 中足股节腹面有钝头的刺状鬃毛簇,腹部灰色,各背板也有略呈倒“ 丁” 字形的暗 色斑:雌性中足无瘤状隆起,腹部暗灰色,无明显的斑纹,容易与厕蝇属其它种 类相区别 它在我国的分布也很广泛, 种群数量则以西北和东北较多与人的关 系较密切10.巨尾阿丽蝇:本种体型大,身长可达12mm 青蓝色,覆薄的淡色粉被 在丽蝇中,巨尾阿丽蝇雄性额宽,约为头宽的1/7,两性中胸盾片沟前有三条明 显的黑色纵条,中间一条较宽;雄性尾器特别巨大。
本种在我国,除新疆外,其 它省区均有分布,而以东部和降雨量超过500 毫米的地区种群数量大与人关 系密切11.红头丽蝇:本种体型大,身长可达13mm 青蓝色,胸部淡色粉被稍浓 与丽蝇属的其它常见种相比,其雄性额略宽,约为头宽的1/13,颊橙色,以至红 棕色,在口缘处几乎全部红色, 两性中胸盾片沟前只有2 条很细的不很清晰的黑 色纵条;雄性尾器不特别巨大,容易与巨尾阿丽蝇相区别本种为全北区种类, 是我国西北、内蒙古、青藏高原、东北北部和川、滇等地的常见种,较少分布于 我国东南 12.乌拉尔丽蝇:本种亦为大型种,身长可达12. 5mm 青蓝色、较暗,胸 背部亦覆淡色粉被, 颊的前方大部红色, 在口缘处约一半为红色、 从外观上不容 易与红头丽蝇区别, 但两者雄性侧尾叶截然不同, 红头丽蝇侧尾叶宽, 未端圆钝, 而乌拉尔丽蝇侧尾叶细长而直,未端稍向前钩曲 乌拉尔丽蝇为旧北区种类, 在 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藏和内蒙古、甘肃的西部地区 13.伏蝇:中型种,体长可达lomm,体色暗绿,有钝金属光泽、颜黑色,有稀 疏黄色粉被,触角大部红色,前中鬃发达,后中鬃最后2 对发达,后背中鬃有4-5 个鬃位,上腋瓣上面外方有白色纤毛。
本种为全北区种类,在我国主要分布 于西北、华北、东北,分布的南缘大约在上海、南京、郑州、宜宾一线,它在西 北、东北的种群数量大新陆原伏蝇:中型至大型种最长可达13mm,暗青蓝带紫色,除第2 节 外、颜色都呈黑色,触须红黄色,前、后中鬃均不发达,仅小盾前1 对存在,后 背中鬃有 4^-5 个鬃位,上腋瓣的上面外方有黑色纤毛本种为全北区种类,较 为普遍,它的地位相当于东洋区的金蝇,在我国它分布的南界与伏蝇近似,在青 藏高原和新疆、黑龙江等省(区)很常见,种群数量大与人关系密切15.棕尾别麻蝇:属于麻蝇科、 麻蝇属中型至大型种, 最大者身长可达 13mm , 体色灰褐,雄额宽约为头宽的1/6,颊部后方 1/2-1/3 长度内为白色毛前胸侧板 中央凹陷处有不特别密的黑色纤毛,有时仅1-2 根,后背中鬃 5-6 个鬃们 ,尾器 棕褐色 .本种分布于古北区东部和东洋界、澳洲界在我国除新疆外,均有分布 在麻蝇中,它的种群数量无论是在南方或华北都比较高16.黑尾黑麻蝇:中型至大型种,最大者身长可达14mm,体色灰褐,一般较 深,后背中鬃 3 对,等距排列:都发达,雄性第五腹板有刷状鬃斑,第七、八腹 节的后缘鬃发达, 雌性第六背板比较发达, 突出于第五背板后方, 侧面可以见到。
本种分布于全北界,可进入东洋界的北部,在我国全境都有,而以西北、华北、 东北虫口数量大本种是麻蝇科中比较重要的种类 17.红尾拉蝇:小型至中型种,体色黄灰,腹部为棋盘状斑纹,额鬃列的下段 走向在雄性中仅稍向外,在雌性中差不多是直的,不向外,后背中鬃3 对;雄性 小盾端鬃退化,两性尾器均为红色本种为古北区种类,在华南无分布,在江南 诸省也少见,但在云南可常见到,种群数量以西北和东北较大 除上述 17 种外,在我国东南方城市内特别是绿化地带内,瘦叶带绿蝇,狭额腐 蝇、黑蝇属等也较常见, 北部和西北部则以宽丽蝇、 白头麻蝇群的一些种类较为 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