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5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年级 高二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5学段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 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 3.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4.通过欣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 学 重 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 学 思 路 了解《三国演义》的形成、影响及价值——欣赏《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及部分情节——小结欣赏名著的方法——课外经典章节推荐阅读 主要 教学 方法 教师介绍与学生活动相互穿插,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握教材中导读内容要点,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提高阅读名著的兴趣和掌握欣赏名著的方法 教 学 资 源 1、教材“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专题介绍; 2、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及片尾曲; 3、网络资源:《三国演义》人物图片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以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及开篇词导入课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活动一】 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原文描写为“五虎大将”,后人惯称“五虎上将” 关张赵马黄 诸葛亮 刘备 关羽 张飞 赵云 马社 刘禅 孙权 周瑜 鲁肃 袁绍曹操 曹丕 杨修 吕布 陆逊 姜维 魏延 貂蝉 董卓 王允)1、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创设出影视三国的情境 2、使学生初步产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兴趣 二、 了解《三国演义》的形成过程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从“专题介绍”中梳理出要点,明确答案: 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 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明初罗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活动二】 学生阅读教材短文“背景介绍” ,从中梳理出《三国演义》成书过程 引导学生梳理教材要点,了解名著的形成 三、 了解《三国演义》的影响 1、老师讲意思和运用(课件显示),学生抢答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
(答案)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乐不思蜀 锦囊妙计 空城计 2、《三国演义》中最精辟的十句话 (1) 人中吕布, (2) 马氏五常, 马良眉中有白毛,时人语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历官从事、左将军掾、侍中诸葛亮的私交甚好马氏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3)鞠躬尽瘁, (4) 既生瑜, (5)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6)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7)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 8) 生子当如孙仲谋 (9)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10) 治世之能臣, 3、教师介绍《三国演义》的其他影响:京剧“失”“空”“斩”是传统剧目;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让经典走向普通民众;教材选编《出师表》《赤壁之战》《孔明挥泪斩马谡》 【活动三】 1、 学生抢答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 【活动四】 2、课件显示歇后语前半句,学生抢答后半句。
万事俱备——( ) 周瑜打黄盖——( ) 刘备招亲 ——( ) 司马昭之心——( ) 刘备的荆州——( ) 张飞穿针 ——( ) 三个臭裨将——( ) 马中赤兔 ——( ) 1、让学生了解到《三国演义》的影响之广泛; 2、成语、熟语的抢答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既积累了语文知识,又掌握了一点欣赏名著的方法 四、 了解《三国演义》的价值 组织活动,评价《三国演义》的价值 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 展示了东汉末年天下大,群雄并起,斗争错综复杂,百姓流离失所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望 (教师介绍《三国演义》的情节时间跨度、线索、作品倾向) 2、提问: (1)《三国演义》给予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 (2)《三国演义》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观、历史观? 【活动五】 学生从教材“作品导读”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 (1)《三国演义》给予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 历史不能改变,人的命运却掌握在自己手中 (2)《三国演义》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观、历史观?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1、把握《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理性评价其“拥刘反曹”的倾向; 2、梳理教材中导读内容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