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地理学习方法一、区域地理的考查方式学业水平考试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解决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来考查地理学科特点之一区域性的二、目标当一个经纬度坐标给出的时候,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能反映出这一区域的位置,而且关于这一区域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三、原则及方法解决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区域有什么一A为什么►怎么办位置事物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区域特征人地关系区域差异可持续发展区域试题设计考查内容考查能力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A 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在哪里►区域定位有什么►区域特征做什么.区域发展方向怎么做a区域发展措施四、区域学习时,我们要掌握:①定位: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及相对位置②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状况,并以此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生产特点、城市、人口及交通③比较区域差异,进行跨区域比较异同,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与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区别④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发展策略如我国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中东的水资源问题、欧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
⑤关注热点地区(一)在哪里(位置与范围)——区域定位1、绝对位置(经纬度定位)2、相对位置:一个区域相对于其它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一些主要的经纬度及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物进行定位3、政区的轮廓特征4、利用特殊地理事物来定位根据经纬度、区的轮廓特征、山河大势或形状、图中的特殊地理事物(二)有什么——通过图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物状况,并以此推断其它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其它自然地理特征:水文(河流湖泊)、自然带(土壤、植被等)、自然资源人文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农业、工业、城市、交通、人文景观等1 .位置特征:(1)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2)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2 .地形特征:(1)主要地形类型;(2)主要地形分布特点;(3)地势特征3 .气候特征:(1)主要气候类型;(2)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3)主要气候类型分布4 .植被土壤:(1)典型植被类型及分布;典型土壤类型及分布5 .河流特征:(1)河流流域特征;(2)主要补给类型;(3)水系特征;(4)水文特征水文特征:(1)径流量的多少;(2)径流量的季节变化;(3)含沙量;(4)结冰期;(5)其他:水能、航运条件等水系特征:干支流形状、长度、密度、弯曲度、性质等人文地理特征1 .人口特征:(1)人口密度大小及成因;(2)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2 .农业特点:(1)主要农业生产部门及地域类型;(2)农业生产水平;(3)农业发展区位条件、问题及方向3 .工业特点:(1)主要工业资源状况;(2)工业分布特点及影响区位因素;(3)工业发展优势、问题及方向4 .城市特点:(1)主要城市及分布;(2)城市形成发展的区位条件;(3)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5 .交通特点:(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线路;(2)交通线、点分布特点;(3)影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陆地水鳖源那灾害.资源流立季节璧化大气压带和风带的4 季节格动.工业 工亚生产•/ 活动与地 理环墟河流.翻泊一城拶一地貌.双业生产• 诺哥与地—农业*髭铁.tt 发展的邑1等丰富 位条件世界地理.某一区域蹦工如软件产业发展迅速'工业A类的居住地.与施理并境生态环境问题与 可持续爱展旧河河流源干高原一出力长期性恼城市生态/尚防热力性质率鼻 热带季风,馍・马拉吁麒耀地形L恒河平藏一流水沆税作用水稻种植^ 业.热带/作物种植业新德里一孟国、加尔各答等的区位条件人口与环境压力大(三)为什么——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差异通常要分析影响##的地理因素。
如##W##的相互关系;##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区域的开发优势;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与##地区发展的差异等问题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主导自然条件是水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带形成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比相连,)形成了绿色走廓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因气候干旱)(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中 亚 地 区(四)怎么办一一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地形破碎, 壑制约农业下游形成地上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整治: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再如长江中下游的洪涝整治: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修建水库,控制洪水;中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退耕还湖,提高湖泊的蓄洪能力等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化;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东北平原的黑土肥力下降等等再如: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东北地区的热量不足;西北地区水源不足;青藏高原地区的热量不足;南方低山丘陵、云贵高原、横断山区等地区的地形等等。
以及长江三峡工程:移民问题、生态问题(淹没、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地质灾害、泥沙淤积、三峡景观、水生生物、蚊虫孳生)等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如华北平原的盐碱化:自然:地势低平,气候上旱涝频繁变化,东部近海;人为:不合理的灌溉如西北的荒漠化:自然: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人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流域内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植被的破坏如长江中下游的洪涝:自然:有的年份流域内多降水,流量大;蓄洪、泄洪能力不足;人为: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河道淤积,泄洪能力下降;围湖开发等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等区域开发(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如黄淮海平原的鱼塘—台田;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南方低山丘陵、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云贵高原的特色农业;西北内陆的生态农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