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7 页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学科教程——附件三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学科教程——附件三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08 年 3 月修订)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 已经涉足工业、 农业、 商业、 金融、科教文卫、 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 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生产是实现软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手段因此,为积极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 国家急需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 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为保证南京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 培养和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依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和教育部发布的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修改稿) 》 ,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作为南京大学对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教育的指导性文件,规定其培养目标、方向和要求, 以及培养对象、 方式及学习年限, 并就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要求等给出指导性意见。
一、培养目标、方向和要求一、培养目标、方向和要求 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作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获得者,应当符合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以及国家和企业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需求, 能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其基本能力应当达到(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级程序员、系统分析和设计师、或项目管理人员的水平 2、培养方向、培养方向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应当有较宽的培养方向,包括软件工程、系统工程、领域工程、数字化技术、嵌入式软件及应用、网络工程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以及软件项目管理、系统分析与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系统管理与支持等方向软件学院还可以根据政府机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软件工程相关领域或交叉领域的高级人才 根据软件产业人才需求的特征, 结合南京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地域特点,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设置软件工程、网络与嵌入式软件、信息系统工程等三个较宽口径的专业方向,分别对应于 IEEE计算学科的软件工程二级学科, 以及软件工程在计算机工程二级学科部分子领域中的应用, 软件工程在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具体还可以细分为软件过程、软件设计、系统软件、第 2 页 共 17 页 嵌入式软件、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工程(、以及待开展的软件项目管理、电子业务)等较细口径的专业方向(课程组合) ,覆盖软件工程、系统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化技术、网络安全、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电子业务、嵌入式软件,以系统分析与软件设计等内容。
较宽口径的三个专业方向较适合于全日制软件工程硕士学历研究生, 而较细口径的专业方向(课程组合) 也可以方便地扩充成为针对面向领域培养或定向培养的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 除以上专业方向外,软件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将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动态确定并随时调整培养方向,开展针对较细节方向的人才培养,详见当年招生简章 3、培养要求、培养要求 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科学的世界观, 掌握科学方法与工程方法;掌握扎实的软件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广的软件工程专业知识, 具有技术创新能力; 受到良好的软件工程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熟悉软件应用和工具,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某一应用领域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 3、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达到基本的数学和语言要求;熟练掌握英语,具备良好的阅读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拥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工作能力,通晓和遵守相关法律和职业道德。
此外,人才还应具备以下的一般特征: ? 对软件系统、 计算机系统、 信息系统乃至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社会系统具有系统级的认识能力; ? 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能够全面通晓计算机软件和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 较深入理解一个以上的计算机软件应用领域; ? 动手能力强, 且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和软件设计的能力, 能够熟练使用两种以上主流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能够合理认知软件科学与技术中的重复概念; ? 在软件工业界有过实际项目的工作经验; ? 具备自学习的能力以适应软件技术的快速变化, 能够通过自学的方式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系统软件的使用; ? 能够综合使用各类方法、技术和工具,运用工程方法解决复杂性软件问题; ? 具备语言、交流、写作等基本的软件从业能力,认同现行的法律、道德和伦理 第 3 页 共 17 页 二、培养对象与入学要求二、培养对象与入学要求 1、培养对象、培养对象 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或在职工作人员,所学专业不限申请报考者,需要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特别是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 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或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2、入学考试、入学考试 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 参加 1 月份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被录取者, 毕业后可以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证书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数学、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考试专业基础考试和专业综合考试的重点是考核考生对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及解决软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中专业综合考试结合面试进行 参加 10 月份的全国工程硕士联考被录取者,毕业后可以授予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证书考试科目为英语/数学/语文/逻辑、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考试 依据“教高[2001]6 号”文件的精神,软件学院还可以与有关行业合作,通过自主考试录取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考试科目同上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培养方式 本领域(专业)采用系统的课程学习和专设的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软件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软件工程项目实践, 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 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论文或技术报告,以及相关的工作成果学位论文须通过评审 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企业资深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 并对学生的软件工程实践进行联合指导 学院提倡和特别加强双语教学, 包括直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 聘请国内外高水平教师和软件专家讲课或讲学等 2、学习年限、学习年限 采用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 2 到 4 年,其中从事软件工程实践的时间不少于 1 学年 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可以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 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与全日制研究生要求相同 第 4 页 共 17 页 3、学期制度、学期制度 全日制研究生课程教学阶段为一年,设置三学期和一个暑期学校,每个学期 13 周 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 (混合班) 根据教学计划开设 16 门课程, 含全部 A 类与 B 类课程、部分 C 类和 D 类课程,学生同样可以选修全日制学生的专业课程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原则、课程设置原则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课程体系应当遵循五个基本原则,即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和创新性 ? 先进性: 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需反映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发展成果和企业对先进技术的需求,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
? 灵活性:课程设置需具有灵活性,应根据软件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 ? 复合性: 课程体系需包括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具有必要的综合技能和基本素质 ? 工程性:课程体系的设置需面向软件工程实践的需求,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自觉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和技术从事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 创新性:课程体系应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以及勇于开拓和善于创新的精神 2、课程体系说明、课程体系说明 课程体系设计应涵盖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 1、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工程数学、软件工程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数学方面,重点应包括概率与数理统计、现代工程数学基础等;在软件工程方法方面,重点为软件工程高级技术 2、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主要讲授先进和实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技术和工具,并强调应用技能的训练,本课程体系目前共设置 5 个专业方向:具体包括软件设计与高级开发技术、软件工程技术、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等五个方向要求每位学生在掌握一个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任选其他方向的课程,保证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3、职业素质培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协调管理能力、工程能力、知识产权、软件企业管理与文化等职业素质培养不应孤立设置课程,应与具体课程教学相结合 软件学院将根据软件技术最新发展、当前市场需求情况、学院当前培养方向、以及学生目前具备的领域知识等,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和具体课程的涵盖内容 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学分总数要求为 32 学分从课程结构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核心课、方向核第 5 页 共 17 页 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学位课程要求为公共基础课、学科核心课和一个方向的专业核心课,学分设计不少于 16 学分学位课程强调本领域的理论基础与核心技术,选修课程注重工程能力培养,并结合市场应用需求 为加强软件人才的国际交流能力,要求不少于二分之一的课程采用双语(或英语)教学 考虑到软件学院研究生来源的多样性, 课程设置采用本研统筹考虑 (本研统一设置课程在附录中用斜体字注明) ,并为非计算机类本科毕业生设置专门的软件设计与高级开发技术方向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在修读课程时应避开本科已修课程,如 C 类课程本科已修,可以免修,但不计入学分 1)公共基础课(A 类学位课) (要求 8 学分) 。
包括以下课程: ? 研究生政治 ? 研究生英语:将结合软件学院双语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实用化英语教学改革 ? 工程数学课程:以矩阵轮、概率统计为主要教学内容 ? 非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者须补修软件工程概论和其他一门本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2)学科核心课程(B 类学位课) (要求 5 学分) ? 高级软件工程(3 学分) ? 根据专业方向参加一门新技术研讨(2 学分) 3)专业课程(C 类学位课) (要求 3 学分) 每位学生根据其专业方向修读: ? 软件工程方向:软件体系结构(3 学分) ? 网络与嵌入式软件方向:分布式计算系统(3 学分) ? 信息系统工程方向:系统分析与设计(3 学分) 4)专业课程(D 类学位课) (要求 16 学分) 计算机类专业本科毕业生:根据其专业方向修读 2 门课程(6 学分) ,其他课程可任选本方向课程或其他方向的课程,鼓励跨方向选课,不可以选择修读与本科生联合设置的课程 非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根据其专业方向修读 3 门课程(9 学分) ,其他课程可任选本方向课程或其他方向的课程,允许选择修读与本科生联合设置的课程 ? 软件工程: ? 研究生阶段独立开设 4 门课程,共 12 学分:软件过程改进;敏捷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可靠性;软件项目管理。
? 非本校软件工程类本科毕业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