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财政学考试考点.doc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9.50KB
约15页
文档ID:544430191
财政学考试考点.doc_第1页
1/15

第一章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由社会全体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所提出来的需要具体是指社会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条件等方面的需要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收支活动,它是国家政府采取某种形式,以一部分收入为分配对象,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行为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具有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两个基本属性财政赤字是指财政分配在执行当中所出现的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它是财政运行的客观结果赤字财政是指财政在计划中事先安排一个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它是政府人为制定的财政政策1、财政活动的主体:国家或政府 这其中包含三层意思: (1)财政活动以政府为前提; (2)政府在财政活动中处于主导、支配地位; (3)财政活动是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的经济活动2、财政活动的目的:保证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3、财政活动的基础: 是法治,要求依法管理财政收支这具体通过国家预算来进行4、财政分配的依据是公共权力,由此采用的手段以强制性为主5、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6、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7、财政活动的形式:实物、力役、价值8、财政的属性:公共性、利益集团性财政的产生 条件有二: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经济条件----提供财政分配的对象----反映财政产生的可能性二是国家的产生----政治条件-----提供财政分配的主体---反映财政产生的必要性财政的发展 奴隶社会国家财政、封建社会国家财政、资本主义社会国家财政、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财政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由社会全体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所提出来的需要具体是指社会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条件等方面的需要公共需要由于私人经济部门不可能去满足,也不是其利益所在,所以需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来满足而对应的则是需要公共财政来满足公共需要 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在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第二章市场失效又称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指的是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条件的因素以及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不完善的方面。

财政职能:是财政本身所具备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本质的外在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资源配置职能即供应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提供的社会货物并选择社会货物的构成的功能资源配置职能即调节国民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使之符合“公平”与“公正”状态的功能经济稳定功能即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适当的经济增长的功能完全竞争市场运行结果本身的缺陷 1、偏好的不合理——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能以合理的价格来实现 2、收入分配不公——市场分配的结果导致收入分配出现不平等差异3、无法实现充分就业——有效需求不足必然导致失业现象的存在4.通货膨胀与经济失衡——出现经济扩张与波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一)市场失效的存在决定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必要性 (二)政府的活动特征以及缺陷的存在,要求政府不能超越市场行事政府职责范围:1、在资源配置领域起补充作用——提供公共产品或劳务,纠正外部效应2、在收入分配领域起矫正作用——调节收入分配,缓解收入差距与不公3、在经济稳定方面起调控作用——维持经济稳定,熨平经济波动4、在社会经济运行方面起监督作用——维持有效竟争,干预经济运行市场失灵(公共产品的提供、垄断、外部效应、市场的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优值品劣值品、事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分配问题)→需要政府:提供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框架、进行微观经济管理、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推动宏观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推进社会公平公共财政指的是弥补市场失效、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政府经济行为。

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或类型内涵:1)它是政府的经济行为(主要是分配行为);2)仅存在于市场经济环境;3)活动范围只能限定在市场失效的领域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①资源配置职能、②收入分配职能、③经济稳定职能)财政职能:是财政本身所具备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本质的外在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财政任务:指的是一定时期财政所要实现的目标财政作用:指的是人们运用财政职能所产生的结果第三章公共物品指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公共选择是指集体行为的组织把该组织中成员的个人选择有效率地转化为组织的选择,实际是政府选择公共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执行各项国家职能而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具体包括经常性费用支出和建设性费用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指经财政之手将一部分纳税人的钱无偿地转移给另外一部分人使用具体包括各种补贴、补助 、债务利息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等成本——效益”分析法 概念:是把公共部门预算资金的使用划分为若干项目或方案,就每一个项目或方案核算其全部预期成本和收益,在此基础上,对每个方案进行比较,以确定优先采用的次序,然后根据预算资金的数额的可能选择最优的公共支出方案。

最低费用选择法 概念:是指通过计算财政资金使用对象的各被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选择和决策标准的方法公共劳务收费法 概念:是指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使公共劳务得到最有效、最节约的使用,以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外部效应: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效益与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外部效益: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或是指某些产品的社会效益大于其使用价值的现象外部成本:某种物品的生产或消费会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以外的社会成员蒙受损失社会保障支出:政府为生活困难或意外风险时,向面临生活困难者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财政补贴是国家根据政策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对企业或居民进行的无偿性补助支出政府采购: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公共物品的特征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即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2、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排斥其他人同时享用,或影响他人享用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就是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无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人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4、提供目的的非赢利性即追求的是由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组成的综合效益的极大化公共支出改革的必要性及原则(一)支出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 1、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矛盾 2、各项财政支出之间的矛盾 3、财政支出与使用效益之间的矛盾(二)支出应遵循的原则 1、量入为出原则 2、讲求效益原则 3、优化支出结构原则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1、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低;2、企业负担不一,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3、缺乏相应的专门资金来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方向:1、尽快制定和颁布社会保障的各种法规;2、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3、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实现国家、单位与个人共同负担;4、积极推进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及基金管理体制的完善第四章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行政收费:是国家机关及其授权单位在行使国家管理职能中依法收取的费用通货膨胀税: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民手中货币的购买力,被喻为“通货膨胀税”。

财政集中率是指社会剩余产品由财政集中支配的程度其大小取决于国家财政支出的范围和国有企业的财务分配体制从总体上看,财政集中率应根据国家集中性支出必要量测定,财政集中性支出必要量包括生产投资维持性的生产投资和发展性的生产投资,社会消费投资(维持上年消费性固定资产的追加投资和建设新的社会消费基础设施),维持非生产部门职工年消费水平的支出和提高部分的支出,维持上年非生产部门的日常开支和提高部分的支出等几个部分政府费收入:各级政府及部门所收取的各种费用和基金性收入,包括行政执法中收取的各种规费和公共财产使用费 我国目前政府收费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多、收入规模大,加重了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负担 2、管理失控 3、侵蚀了税基,扰乱了正常的国民收入的分配秩序我国政府收费的改革方向——积极推进“费改税”改革 其基本思路:一清、二转、三改、四留“一清”是指在对现有收费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二转”是指将现有收费中一些不再体现政府职能的收费改为经营性收费,并对其依法征税三改”是指将一部分体现政府职能、具有税收性质且便于税收征管的收费改为相应的税收四留”是指对现有收费中符合国际惯例、确需保留的少量规费,以及有偿使用国有资源的收费,继续予以保留。

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分析 ——生产因素、结构因素、分配因素、价格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结构 1、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国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它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制约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国民收或国民生产总值多——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重也较高2、不同的经济结构所创造产值的能力不同,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程度也不同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一方面,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决定剩余产品价值占整个社会产品价值的比例,进而决定财政分配对象的大小;另一方面,财政分配政策决定财政集中资金的比例,从而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三)价格水平 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升率大体一致即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实际不增不减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即财政收入名义上正增长,而实际负增长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即财政收入实际增长大于名义增长价格分配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决定因素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税)财政收入制度积极探索增加财政收入规模的途径1、衡量一国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标准—— 效率标准、公平标准2、努力提高财政收入“两个比重” 1) 发展生产,广开财源 2) 完善税制,加强征管3、遵循财政收入原则:财政收入原则指人们在总结财政收入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所制定的基本法则,它是政府组织财政收入和制定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

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指的是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必须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扩大财政收入的来源是组织财政收入的首要原则,其核心在于“发展经济”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将发展经济摆在首位关键在于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注意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农业是财政收入的基础工业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发展商业,不但能加快劳动成果的价值转化,为社会再生产创造条件,又能及时向社会提供各种消费品,满足市场需要 (2)兼顾三者和两级利益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