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康有道》改版的思考 文 / 张步中 谢颖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注重养生之道,使健康与养生成为了主流需求再加上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城市人群的亚健康状况越来越严重等因素,电视养生类节目在我国有愈走愈俏之势于是,各级电视台纷纷创办养生节目,一时间,五花八门、数量众多的养生节目充斥着电视荧屏,各种节目乱象也随之出现:许多电视台制作带有广告意图,伪健康传播屡禁不止,过度娱乐化扭曲养生知识,节目内容、质量缺乏把关……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电视台《健康来了》在2013年4月1日正式改版,更名为《健康有道》作为锐意创新、率先改版的代表之一,改版之后的《健康有道》是否能摆脱大部分养生类节目都犯有的老毛病?又该如何创新地运用策略,应对众多同类竞争对手,在养生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呢?一、《健康有道》改版的成功之“道”经过改版,《健康有道》将自身定位为一档以演播室制作模式为主的健康生活服务类节目,通过主持人与权威医学专家的轻松交谈、专家与现场观众的互动,教授给受众立竿见影、简单、易学且实用的养生方法,提供贴心全面的生活信息和健康知识,传达给受众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理念。
一)选题贴近生活现今,电视养生节目已经成为中国电视栏目的重要类型之一,全国养生类型节目数量大,内容同质化严重,竞争相当激烈要在众多的节目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靠内容,也就是选题《健康有道》在节目选题方面针对性强,充分考虑到受众、时间等因素,使节目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如6月3日到6月7日,就连续5天针对高考考生,推出了“高考健康大攻略”系列节目,为考生最后备考、迎考的身心健康调整做出相应的指导,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再如节目针对夏日的特殊天气,从受众的角度出发,精心推出《炎炎夏日巧防晒》《夏日安眠有高招》《小儿夏日保健》等夏日专题节目,既符合当下节气的特点,又具有特别的现实指导意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时效性,真正可以服务到受众的生活,满足其收视需求二)注重现场互动据统计,目前养生类电视节目的受众大部分为中老年人,因此,针对中老年人的年龄特点和特殊心理,我们的节目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一般来说,养生类节目主要以专家的观点阐述、介绍为主,一般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容易造成节目沉闷、指导性不足的缺陷《健康有道》针对这方面的特点,增加了与现场观众互动的环节,通过现场帮助观众诊断分析、现场手把手教授养生小技巧、现场演示等方式,充分调动现场观众的参与积极性,使节目氛围更加活跃。
另一方面,现场的演示也可以使得专家所说的方法、观点得以验证,避免了只是纸上谈兵,受众也可以有更直观的认识二、影响《健康有道》的四大症结面对中央电视台的《健康之路》、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还有广州本地的《健康100FUN》等强劲竞争对手,虽然《健康有道》充分运用各种资源,积极做出调整,为节目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但是,改版之后的节目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现将节目呈现出来不完善的地方分析如下:(一)演播室设计缺乏个性作为演播室节目,演播室的舞美设计决定着节目的空间环境设定、基调氛围和人物关系比如广州电视台的《健康100FUN》,就把演播室设计为家中书房的感觉,在这种环境下,主持、嘉宾和专家的关系就会变得比]较亲密,如同一起在家探讨健康知识一样此外,演播室是否具有鲜明的视觉风格特色也影响着节目的可识别度相比较之下,央视的《健康之路》、北京卫视的《养生堂》演播室空间都比较大,给人一种大气、气派的感觉前者颜色以冷色调为主,后者则以暖色调为主,但是两者从屏幕到现场的观众席、灯光、布景、道具等,颜色搭配和谐、风格统一与此相比,《健康有道》演播室过于狭小,并且色调搭配不和谐:屏幕与后面的布景是暗色调(黑和暗黄),而舞台布置却是亮色调。
舞台中间除了显示着“健康有道”节目名称的大屏幕之外,其他舞美设计均没有具有独特性的地方,似乎适用于任何一档节目二)栏目时长过短本次改版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把节目缩短为20分钟,作为一档周一至周五的日播节目来说,栏目时长的缩短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工作量,但是,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环节少、内容信息量不足、所涉及的知识点无法展开,进而会让受众觉得节目华而不实,流于形式而无实质性的收获如6月20日《警惕会变癌的痣》这期,由于节目总共只有20分钟,所以只能蜻蜓点水般赶着介绍七种容易变成黑色素瘤的痣,没时间详细地展开介绍每一种痣的特征相比之下,同类养生节目如《养生堂》《健康之路》等节目时长均在40分钟左右,内容相对深入浅出、知识性更强、内容更丰富更重要的是,在板块设计、话题挑选、嘉宾选择等方面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三)主持人与栏目风格不符主持人是一档节目的灵魂和核心,许多人看一档电视节目有时就是冲着那个主持人去的养生类节目由于大部分受众均为中老年人,所以主持人说话的节奏不能太快,应当尽量展现真诚可亲、稳重大方、耐心细致的形象,形成亲切、沉稳、清新的播音风格《健康有道》的主持人在改版之后,并没有找准自身的定位,认清在节目中应该承担的角色。
比如其中一位主持人在节目中经常过分引导专家发言,使得专家发言十分被动,多数情况下是对主持人说的观点的赞同和附和且由于没有充分的发言时间,导致节目内容浅薄、流于表面,常常停留在某种情况的现象是什么,而对于原因的解释却不足另一位主持人发型太过于随意,妆容也显得太浓艳,与健康生活类栏目风格不符四)栏目定位不够清晰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一档栏目要取得成功,首先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和优势,只有这样才能知道怎样与同地区、同类型的节目进行竞争《健康有道》作为上星节目,既面向广州本土受众,也覆盖到全国受众在广州本土,遭遇到最强劲的对手要数广州电视台的《健康100fun》;而在全国范围内,则需要与目前做得较好的央视的《健康之路》、北京卫视的《养生堂》等节目竞争在这种环境下,《健康有道》一方面既想保留广州本土特色,另一方面又想具有普遍推广性,在全国养生节目收视份额上分得一杯羹,最终使得节目定位不清晰,风格不够鲜明、突出例如邀请的专家大部分为南方或者广州的医生,对于北方等地区的受众来说,其权威性就会大大降低再如邀请的嘉宾大部分均为广州本土的一些艺人或者主持,本身就具有陌生感,加之表演风格带有强烈的南方特征,使得非南方的受众非常不适应。
三、《健康有道》如何突围在充分分析了改版后的《健康有道》栏目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后,笔者试着与当前国内做得较好的养生类节目进行对比,对于《健康有道》如何突围,提出三点建议一)构建“大健康”视野我国养生类电视节目一开始并不是使用“养生”二字,而是“卫生与健康”养生的目的是为了健康,对于“健康”的理解,既包括健康的理念,又包括健康的信息、健康的医疗技术和健康的治疗方法等等健康节目是要专业化还是要包罗万象,应该是目前很多节目创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健康之路》无论在选题上,还是在其他制播环节上,都彰显大气,这其中自然有央视权威性和光环效应的因素,但创作者广阔的健康视野是非常值得《健康有道》和其他地方台借鉴的现在很多健康节目给人的感觉不大气:内容上主打“养生保健”牌,消息来源上主要依赖“医学、养生专家”,受众群体主要面对有强烈防病需求的中老年人这种“医疗保健”式的陈旧模式几乎成了很多地方台健康节目安身立命的基础笔者认为,突破这种模式定位,进入更广阔的“大健康”领域,才是未来电视养生节目的发展方向二)重视健康信息的新闻价值从1998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开播的《中华医药》至今,电视养生类节目已经成为中国电视栏目的重要类型之一。
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养生节目的形式经历了从介绍医疗保健知识的科教片,到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娱乐综艺片,跨度之大令人瞠目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媒介及节目竞争中,如果只是单纯以“坐堂治病”和科普讲座作为节目内容的话,肯定无法在纷杂且竞争激烈的同类养生节目中突围因此,养生类节目应该在传递健康信息的同时,也具备“环境守望”和“问题监督”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整个节目的影响力、公信力和权威性人们的健康诉求往往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变得很强烈,如果能制播出时效性强的节目帮助受众拨散迷雾,明辨视听的话,无疑是节目树立品牌,提升知名度的大好契机例如《健康之路》的“整容界大揭密”和“补碘是非题”都是这种健康调查类的节目而目前《健康有道》在选题的新闻价值上有待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三)创新节目表现形式在目前国内的电视养生类节目中,大部分都是采用讲座式的节目形式,由主持人和养生专家或者医生对话,在交流中教授观众一些养生和健康的常识与技巧按照这种形式制作出来的养生节目容易千篇一律、模式单一、节奏缓慢、风格沉闷,使得原本就枯燥乏味的节目内容更加无法引起观众的兴趣,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为了丰富节目的表现形式,吸引除了老年人以外的其他年龄层受众,我们应该打破原有单一的对话方式,使用专题片、动画片等更加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在节目中穿插故事讲述、外景采访、现场教学互动等环节,还可以采用直播加热线咨询、短信互动、网络参与等形式,这些形式不仅大大拓展和延伸了节目现场的空间,而且也能够让观众与主持人以及专家进行即时交流,增强观众的参与热情,提高节目互动性。
作者张步中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谢颖系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学生责任编辑:韦聚彬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