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三章人格培育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55MB
约33页
文档ID:593445127
第十三章人格培育_第1页
1/33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人格培育人格培育 【内容提示】【内容提示】生活于现实社会的个体应具备更好的生活适应、职业发展、自我成长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伴随着人一生而不断成长的重要心理品质,人格的成长意味着一个人心理的不断成熟人格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成分, 它凝集着自然、文化与社会的元素,人格的塑造与培育是个体心理完善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本章将介绍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的差异、人格的培育等内容,读者将从中把握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自我完善与人格塑造的能力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人格培育人格培育•第一节 人格界定•第二节 人格差异•第三节 人格测评•第四节 人格培养 第一节 人格界定•一、什么是人格•二、人格特性 一、什么是人格•“人格(personality)”一词,最初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此词的原意是指希腊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面具随人物角色的不同而变换•这其中包含了两个内容:•一是指一个人在现实人生和社会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内隐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特征 二、人格特性•(一)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二)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描述了人格的稳定特征•(三)统合性:人格的统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结构的统一二是人格健康的标志•(四)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第二节 人格差异•一、人格的认知差异•二、人格的生理差异•三、人格的社会差异 一、人格的认知差异•认知加工方式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认知类型有以下几种•(一)冲动型—沉思型•冲动型(impulsivity)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沉思型(reflection)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 一、人格的认知差异•(二)同时型—继时型•达斯(J. P. Das)等人(1975)在脑神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同时性与继时性认知风格•他们认为左脑优势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继时型加工风格,而右脑优势的个体则表现出同时型加工风格 一、人格的认知差异•(三)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威特金(Witkin)等人在垂直视知觉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了认知方式的个体差异,即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差异•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场依存型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 一、人格的认知差异•(四)思维风格•1心理自我管理的功能•2心理自我管理的形式•3心理自我管理的水平•4心理自我管理的范围•5心理自我管理的倾向 二、人格的生理差异•人格的生理差异主要体现在气质上,气质(temperament)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气质学说最先源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罗马医生盖伦(Galen)进一步确定了气质类型,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 二、人格的生理差异•1胆汁质:胆汁质(choleric temperament)的人被形容为像“夏天里的一团火”,有火爆的脾气•2多血质:多血质(sanguine temperament)的人被形容为像春风一样“得意洋洋”,富有朝气•3黏液质:黏液质(phlegmatic temperament)被形容为虽然像冬天一样无艳丽的色彩装点却“冰冷耐寒”,但也缺乏生气•4抑郁质:抑郁质(melancholic temperament)给人以“秋风落叶”般的无奈、忧愁的感觉 三、人格的社会差异•奥尔波特也依据个人倾向于某一领域,相应地把人划分为不同的价值观类型•(1)经济型(实用型)•(2)理论型(科学型)•(4)宗教型(信仰型)•(5)权力型(政治型)•(6)社会型 第三节第三节 人格测评人格测评•一、自陈法•二、投射法•三、实验法•四、自我概念测验 一、自陈法•自陈法是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察和鉴别的方法主要形式为纸笔测验方法。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二)爱德华兹个人兴趣量表•(三)中国青年性格问卷 二、投射法•(一)罗夏墨渍测验•罗夏墨渍测验(Rorschach Ink Blot Test)是由瑞士精神医学家罗夏(HRorschach,1884—1922)于1921年设计的,共包括10张墨渍卡片,其中五张为彩色图形,五张为黑白图形 二、投射法•(二)主题统觉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简称TA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瑞(H. A. Murray)编制的这种测验的性质与看图说故事的形式很相似 二、投射法•(三)句子完成法•句子完成法(Sentence Completion Test,简称SCT)以未完成的句子作为刺激,让受测者自由地给予语言反应来完成未完成的部分 三、实验法•(一)性格教育测验•(二)情境压力测验•情境压力测验(Situational Stress Test)是特别设计一种情境,使被试产生并面临情绪上的压力,然后由主试观察、记录被试是如何应付的,从而了解他的人格特质 四、自我概念测验四、自我概念测验•(一)形容词列表法•主试先准备一份描述人格特质的形容词表,如友善的、有野心的、羞怯的、紧张的等等,让被试从表中列举的形容词中选出符合自己真实情况的词语,最后由主试分析,判别被试对自己的评价情况。

•(二)Q分类法•(三)WAI方法 四、自我概念测验四、自我概念测验•(二)Q分类法•Q分类法(Q. sor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Stephenson,1953)创立的一种测验,以后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自我观念、人格适应、身心健康等方面•这种方法是给被试看很多张(如100张)描述人格词语的卡片,要求被试按卡片上词语所描述的人格特质与自己进行对照,并分成一到九个等级根据所排列的描述与适合程度可以测量自我概念 四、自我概念测验四、自我概念测验•(三)WAI方法•WAI方法是由库恩(Kuhn)和麦克帕特兰(McPartland)在对自我态度的研究中发展出来的所谓WAI指的是英文“Who Am I(我是谁)”的首字母缩写该方法操作起来很简单,即让被试对“我是谁?”的问题进行自问自答,自由书写20种回答,因此也被称为“二十句测验” 第四节第四节 人格培养人格培养• •一、生物遗传因素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家庭环境因素三、家庭环境因素• •四、早期童年经验四、早期童年经验• •五、学校教育因素五、学校教育因素• •六、自然物理因素六、自然物理因素• •七、自我调控因素七、自我调控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随着人的成长,生理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弱,社会因素的影响会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二、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一直被人们所认可,它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如性格、价值观等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如民族性格等 三、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可以分成三类,这三类方式造就了具有不同人格特征的孩子:•第一类是权威型教养方式•第二类是放纵型教养方式•第三类是民主型教养方式 四、早期童年经验•斯皮茨(Spitz)在对孤儿院里的儿童所进行的研究中,发现这些早期被剥夺母亲照顾的孩子,长大以后在各方面的发展均受到影响许多孩子患了“失怙性忧郁症”,其症状表现为哭泣、僵直、退缩、表情木然并且有人提出弃子会使儿童产生心理疾病,孩子会形成攻击、反叛的人格 五、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教师、班集体、同学与同伴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 六、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一个著名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实例是关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爱斯基摩人和非洲的特姆尼人的比较研究。

这个研究说明了生态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作用 七、自我调控因素•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人格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它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人格 人格特性•认知风格 思维风格•气质 气质学说•性格•人格测评•人格培养•自我调控系统 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人格?人格具有哪些特性?(P333)•2什么是认知方式?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哪几方面?•3气质分为哪四种类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人的不同气质?(P342)•4什么是性格?性格与气质有何差异?•5人格测评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P345)•6试对照各种人格差异的特点分析自己的人格特征•7人格培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人格各起什么作用?(P351—P357)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