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创业史》读书笔记

lm152****815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74KB
约4页
文档ID:264235159
2022年《创业史》读书笔记_第1页
1/4

2022年《创业史》读书笔记   《创业史》看完,对于书中塑造的主子公梁生宝却并没有太多的想法,许多人之前也谈论过这个问题,好像在整部小说中梁生宝这一形象并没有怎样的出彩之处,在我个人看来,主要是因为梁生宝这个人物塑造的过于完备,可能作者是为了表达党的完备性,终归在这部小说里梁生宝就是代表着党,是党这一权威的个人表现   老师之前在课上也提到过其实整部小说的主角应当是农业合作化的历史,通篇读完,不难发觉,作者通过一个乡村的互助组的兴起和建设诠释着农业的合作化,梁生宝在这场社会主义的运动中扮演了一个领头人的角色,但正是由于身份的特别性,因为他是党员,所以被给予了太多的神性,他本是个农村的庄稼人,却对党的指导理论领悟得极其透彻,对于私有财产、小农经济的局限性这些他也竟能深有体会,虽然他是来自农村,是一个庄稼人,但是理论与实际不是那么一样的,而一个致力于实际工作的人,没有太大文化素养的人,竟也能将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如此之好,这不免让人有怀疑之心,认为作者是有意吹嘘梁生宝这一人物的宏大性,特殊是文中谈到他去找王书记,正好遇到杨书记在跟他谈话,在这一个谈话过程中梁生宝思想的改变让我们感觉党的力气无限大,竟可以将一个人改造的对将来如此明白。

  再有观赏文学的时候我们总会希望看到一些故事情节,其中大部分就是关于爱情的憧憬,这部小说中也有爱情,但是这里表现出的爱情又会让我们觉得不行思议,梁生宝和徐改霞都是新型的农村人,他们已不具有旧农村的落后想法,两个人真心相互喜爱着对方,也懂得抗拒旧社会给他们的婚姻支配,既然如此我们想他们本应当在一起的,但是梁生宝在这时又表现出了共产党的英雄主义,为了建设祖国,我可以牺牲爱情,特殊是改霞在确定了要问问他的时候,因一时不知说啥先把想进工厂的事情说出来了西安新修起国棉三厂,我想进厂去,你看怎样?她说着,仍旧低着头,对着她的辫梢笑着她等待着生宝激烈地反对她本想着只要生宝一反对,任谁鼓动,她也不去工厂了但是当她抬起头来的时候,她惊呆了生宝的看法完全变了面部发灰、带有讽刺意味的笑容当有万劝生宝另找对象时,生宝对有万说的话也表明白这一点怕分心,耽搁了互助组的事,闹不成丰产,咱丢脸事小,党的影响弄坏了,旁人以后也难闹梁生宝在这里又成了一个事事为党考虑,毫无缺陷的完备人物   纵观全篇我们会发觉梁生宝被刻画成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形象,在他的身上人性并没有完全地体现出来,这莫非就是当时农夫的形象吗?我能确定地回答确定不是,农夫并不是党的几句号召就能一下变更的,这样看来作为中间人物的几个角色倒是很好地为我们呈现了当时农夫的形象,首先是中间派郭振山,他是村里面的主任,梁生宝是经过他举荐进入党组织的,照理说他应当比梁生宝的思想境界更高,可是现实生活却不是如此,他变成了一个中农,他生病的那段作者运用自由间接引语将文学语言与他的内心独白杂糅,更好地表现了作为一个徘徊在个人与党之间的农夫的形象,是该为了庄稼人郭振山而活,还是共产党人郭振山而活呢,他始终在两者迟疑不决。

其实郭振山并不是坏人,他有着自己家庭的艰辛,虽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但是农夫的落后性也会随之而来,不满意和更好的追求都会使人越活越纠结,这正是人性的最好体现之一   文中另一个显明的人物就是梁三老汉了,梁三老汉从祖父辈两代人身上看到农夫的悲剧,所以在他心中拥有三合院就是人生的最大满意,创业是他毕生追求的事业,并且他也为了这个目标始终奋斗努力着,他有着勤劳、朴实和善的品质,但也有着小农的自私保守性,他面对着生宝建立的互助组感到迷茫和无奈,这正是当时中国农村农夫的心理,接受一样新的事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也会对党不信任,对党有怀疑,终归要一个人脱离他以前几十年习惯的生活模式这也是会让人感到胆怯和彷徨的,但他却在暗地里静默地关切着继子的活动,生怕他会出问题,他对梁生宝以及童养媳的看法上是让人感动的,一个是没有血缘的儿子,一个是视为女儿的媳妇,这更体现农夫的质朴和敦厚吧,文章的最终他去打油的时候庄重地走过庄稼人群,一辈子生活的奴隶,现在最终带着生活主子的神气了   这一幕不难让我们想到经验了农业改造的农夫正式地有了自己将来的人生,有了新的活法,他们可以昂首挺胸走在路上,证明自己真的已经是主子了。

我觉得这是让人感动的,这也更贴近人的真正生活,这是体现真正的人性之美的,在中国的农业改革中我们并不都是梁生宝这种人物,更多地是梁三老汉这种受尽苦难却不敢尝鲜的农夫,所以党更多地是该从这些一般的平民入手,虽然在这部小说中是靠梁生宝这样的人物改造了这些农夫,但我们是否该反思现实生活中农夫真是这样一种情形吗?这里不做过多评价   总之,在我看来,这些人物虽不及梁生宝的人物完备志向,但他们却是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这部小说中熠熠发光,令这部小说增色不少人性本就该从小市民中发掘,这样才是最自然,最纯真的美 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