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初中语文集锦

Mr****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65KB
约8页
文档ID:307639402
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初中语文集锦_第1页
1/8

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1.学习内容:古诗中的音乐描写艺术《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2.跨学科构想:诗乐结合,选择一首诗歌,设计朗读方案,并为本组所选的诗歌配制适当的音乐,制成配乐朗诵音频或视频,用声音演绎诗词音乐描写的魅力,深入感受诗人的丰富情感音文转换,用恰当的表现手法描绘曲中的音乐形象和审美感受3.核心课文与跨学科学习资料文档、音频视频、图形图像、课件素材、文献资料等核心课文:自居易《琵琶行》、参读诗文: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选读诗文李顾《听安万善吹箪篥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白居易《琵琶行》课内课文,其余均为课外诗文4.活动流程明确学习任务:确定研究专题,师生共同选文组合单元(课外)教师进行课前指导简介比较研究法,组织课文自读研讨(重点研读《琵琶行》)(第一课时)确定子课题可以在老师提供的课题中选择,也可以自选①古诗音乐侧面描写艺术种种;②比喻通感手法在音乐描写中的作用;③韩愈《听颖师弹琴》与李贺《李凭箜篌引》之比较;④自居易《琵琶行》与韩愈《听颖师弹琴》之比较;⑤李欣《听安万善吹隼篥歌》与韩愈《听颖师弹琴》之比较、⑥韩愈《听颖师弹琴》的音乐描写艺术⑦李贺《李凭箜篌引》的音乐描写艺术……指导收集研究资料和准备撰写研究小论文或制作PPT课件。

制定分工明细表,分工使用,研讨并撰写小论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修改小论文的写作与PPT制作指导朗读方案设计及制作配乐朗诵小视频研究成果汇报交流(课题研究小论文、PPT课件配乐朗诵小视频)5.教学评价设计(1)小组自评、小组互评2)推荐优秀,教师赋分6.总结用比较研究法鉴赏评论文学作品的初步经验,激发了他们自学探究的热情,锻炼了组织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诗乐结合,将音乐与诗歌联系了起来,不仅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而且在为诗配乐及听乐写作的过程,增进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与热情,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体味和感悟比先前更为自觉与深刻跨学科学习使语文和音乐两门学科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及配乐朗诵小视频,实现语文学习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学习成果评点学生学习成果一:本次研究性学习收获很大我们从学习中不仅学到了古诗文知识,了解了作者的才华与那个时代的历史,更是从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中领略了传统文化的深邃与优美,让我不知不觉沉浸其中,爱上了这样的课堂教师评点:本课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体现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本活动从语文教材出发,但又不局限于语文教材,而是延伸开去,相应地选择了参读诗文和选读诗文,并能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及学习资源,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激发了学生广泛涉猎积极参与的研究兴趣。

专题研究法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课内外钻研、探究、切磋、讨论的风气空前浓厚活跃;学生兴致盎然乐此不疲学生学习成果二:老师安排的这次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诗词之美,音乐之美,诗乐交融之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做了很多前期准备,但是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取舍,还有同学们的合作分工还需要进一步融合教师评点:全体学生经历了一次课题研究的学习过程,教学重点难点都有突破,当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也存在不小问题,可以进一步优化首先就是小组的分工合作问题,如何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分工表,提高团队协作的效率,值得进一步探讨第二、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中找到合适的资源,并加以整合,便于利用,也是值得探讨的第三、课件和配乐朗诵视频制作的技术问题第四、对音乐的理解欣赏和用形象化的文字再现音乐等也有许多探索空间跨学科学习活动方案县(市、区)学校 姓名 学科 数学能力维度□学情分析J教学设计口学法指导 口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口混合学习环境J智慧学习环境微能力点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材料要求提交一份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方案,说明主题、学习目标、学习对象、活动流程、学习 资源、技术工具及应用策略、学习评价等。

教学环境国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口智慧学习环境教学主题简易多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课例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发现与 验证学习目标使学生体会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去研究数学中的几何 图形的问题学习对象初二年级学生学习资源班班通、多媒体教室环境技术工具及应 用策略工具:几何画板;应用策略:在上课过程中动态演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验证过程活动流程一、课前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所学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概念二、新课讲授:小学学段的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仅仅是从实验角度得到的,引导学生 去思考如何证明,利用“平角是180或者“两平行直线所形成的同旁内角是180 来证明(在探究定理证明的过程中,利用几何画板工具动态演示三角形角度变化问题以 及推理证明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对于任何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都是 180° )三、巩固练习: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四、课堂小结:回顾整个课堂内容& Sketchpad 内蒯砌8 XW) 辆)幅(0 QWT) St(M) B®N) ft®G) BC

□主题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设计思路清晰,操作性 强:□注重不同学科间的关联;口技术工具有助于创设问题发现与解决的情境、丰富学习 资源自评等级□优秀回合格口不合格校评等级口优秀口合格□不合格是否推优□校优口县优评审签名:跨学科学习学生成果及点评县(市、区)学校姓名学科数学能力维度□学情分析J教学设计口学法指导 口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口多媒体教学环境口混合学习环境J智慧学习环境微能力点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材料要求提交两份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成果,并分别进行点评教学环境M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口智慧学习环境教学主题轴对称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Sketchpad •(关于 MMU5W)文帆F)1*E)砺⑼=HO) dtXM) BTftN) ftS(G) •□(W) »®(H)学习成果1*•0 /, 含. A /L、二4 = 7.11厘米LA=7.11 厘米学生学习成果…一 BMNNB =NB' =6.20厘米6.20厘米ECM = MC^3.18厘米=3.18厘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Sketchpad心文侬F) 复示⑼ »(T) SAM) MN) fMkG) «O(W)学习成果2*■ o直线/垂直平分线段43 P点是/上任意一点/.A而=6.24厘米萨=6.24厘米/►:(成果点评点评1该生利用几何画板绘制了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 离相等的情形,动态展示了这种情况是普遍的点评2该生利用几何画板绘制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图形,从实验的角度动态 演示得到结论“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并且这种 情况是普遍的自评等级□优秀口合格□不合格校评等级□优秀口合格□不合格是否推优□校优口县优评审签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