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建筑史:园林

aa****6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17MB
约45页
文档ID:50747876
中国建筑史:园林_第1页
1/45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园 林 建筑之家建筑之家 ® 皇家园林®一·概况®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大力营造宫苑,历经营建,完成了西苑三海、故宫御花园、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及承德避暑山庄等著名宫苑®二·实例®1·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位于北京城内故宫和景山的西侧,合称三海明、清时期称为西苑它是中国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置精美的宫苑之一® 沿革® 元代建大都城,这里为皇城中的禁苑,称为“上苑”®明代 天顺年间在元代禁苑基础上进行较大规模的扩建:开辟南海,扩充了太液池的范围,奠定了现在三海的规模和布局® 清代 对西苑重要的营建有两次:顺治八年( 1651)拆除了琼华岛山顶上的主体建筑广寒殿和四周的亭子,修建了巨型喇嘛塔和佛寺,并将万岁山改名为白塔山乾隆年间,对北海琼华岛(白塔山)的大部分建筑物进行重修,在北海东北岸、北岸营造了许多建筑在明朝时期比较®富于自然景色的南海南台(即今瀛台)以及中海东岸地区修建了宫殿楼阁和庭院幽谷现在整个三海的格局和园林建筑,主要是乾隆时期完成的®·特征®①布局 继承了中国造园艺术的传统:水中布置岛屿,用桥堤同岸边相连,在岛上和沿岸布置建 筑物和景点;®②明显地看到“一池三山”格局的影响;®③形成了一个纵贯皇城南北的袋状水域。

大则分 以太液池上的两座石桥划分为三个水面®④有局部中心北海以白塔山为中心琼岛上布 置了白塔、永安寺、庆霄楼、漪澜堂、阅古楼和 许多假山、邃洞、回廊、曲径等建筑物 ®2·颐和园®·沿革®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侵略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改名颐和园光绪二十一年工程结束,是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的光绪二十六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翌年修复®颐和园是现存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占地约® 290公顷®布局与特征®全园可分为宫廷区、前山、后山、昆明湖4个区:®①宫廷区®在进园的正门内,是当时“垂帘听政”的慈禧离®宫,作为接见臣僚、处理朝政的地方宫廷区由殿堂、朝房、值房等组成多进院落的建筑群,占地不大,相对独立®②前山®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中轴线这组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阁高约40米,雄踞于石砌高台之上®沿湖北岸东西向的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前山其余的建筑体量较小,自然疏朗地布置®③后山®后山是富有山林野趣、宁静山道弯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摹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成的一座园中园®后湖中段两岸,是乾隆时摹仿江南河街市肆修建的买卖街遗址®④昆明湖®清代皇家园林中最大的湖泊:吸收了杭州西湖“大则分”的经验,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为“一池三山”的遗踪 四大部洲云辉玉宇谐趣园 3·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宫,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建于清代,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离宫别苑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四十七年初具规模经过多年的扩建和改造,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建成以后,清朝历代皇帝每逢夏季到此避暑和处理政务,这里便成为第二政治中心®·布局®山庄可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前宫后苑®——宫殿区位于山庄南端,包括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群正宫是清代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主要所在按前朝后寝形制,由九进院落组成,布局严整®——山庄风景的重点是湖泊区位于宫殿区之北,为大小洲屿分隔成形式各异、意趣不同的湖面,用长堤、小桥、曲径纵横相连,楼阁相间。

建筑采用分散布局手法,园中有园,每组建筑都形成独立的小天地山庄72景,有31景在湖区®——山岳约占全园面积4/5®·特征®①避暑山庄占地560公顷,中国占地最大的古代离宫山庄内有康熙用四字题名的三十六景和乾隆用三字题名的三十六景®②建筑用材名贵但装修淡雅主殿“澹泊敬诚”殿,全部用四川、云南的名贵楠木建成,素身烫蜡,雕刻精美正宫的全组建筑基座低矮,梁枋不施彩画,屋顶不用琉璃庭院的尺度,回廊的高低,山石的®配置,树木的种植,都使人感到平易亲切,与京城 豪华的宫殿大不相同澹泊敬诚”殿 ®③山庄为远山近岭所环抱,园内山岭屏列于西北部承德外八庙中的普宁寺、普乐寺、安远庙隐现在群峰之中,增加景物层次®④象征烟雨楼 承德普宁寺 建于公元1755年承德普乐寺 建于公元1766年 ®须弥福寿之庙 约建于公元1780年 ®4· 圆明园®·遗址在北京西北郊一般所说的圆明园,还包括长春园和绮春园(万春园),又称“圆明三园”面积347公顷,是清代北京三山五园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先是劫掠,继而放火烧毁®·沿革®在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的一座明代私园的旧 址上建成的。

胤祯登位为雍正皇帝后,扩建为长 期居住的离宫乾隆时期再度扩建,乾隆九年( 1744)竣工以后,又在园的东侧辟建长春园, 在园的东南辟建绮春园,乾隆三十七年全部完成 ,构成三位一体的园群®西洋楼®位于长春园北部,是由以画师身份供职欧洲籍天 主教传教士设计监造的一组欧式宫苑六幢主要 建筑物为巴洛克风格,但在细部装饰方面也运用 许多中国建筑手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