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货币制度 本章包括四节 第一节 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构成 第二节 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及其演进 第三节 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第四节 区域货币制度 重点掌握: 货币制度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的类型 不同货币制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人民币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制度的内容与构成要素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一)什么是货币制度 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关于货币铸造 、、发行 、、流通等的规定)1. 有史以来,各个国家都力图建立符合自己政策目标有史以来,各个国家都力图建立符合自己政策目标的货币制度的货币制度 2. 由国家成文法、非成文法,政府法规、规章、条例,由国家成文法、非成文法,政府法规、规章、条例,以及行业公约、惯例所规范的有关货币的方方面面,以及行业公约、惯例所规范的有关货币的方方面面,是一国的货币制度、货币体系。
是一国的货币制度、货币体系 (二)货币制度是怎样形成的?(二)货币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自从国家干预货币流通之后就开始形成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最早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造铸币开始 的 ▲较为完善的货币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16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统一的、定型的货币制 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 主义信用事业的发展▲现存的货币制度可分为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三类 秦半两 :中国古代铜币 , 重半两 (24铢为1两)重 量不断减轻,民间私铸的 不到1铢 (三)各国为什么要建立货币制度呢?目的就是保证货币与货币流通的稳定,使货币能够发挥其正常的职能。
金属货币制度与信用货币制度有什么不同?1不同的货币制度内容存在不同2同一货币制度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容也是不同的各种类型之间有很多共性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货币材料材料 货币货币单位单位 本位币本位币辅币辅币 偿付偿付能能力力 流通流通程序程序 发行发行准备准备制度制度(一)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这是建立一种货币制度的基础注意的是,货币的材料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迄今为止,各国使用过的币材包括哪些? 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代用货币 信用货币 + (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是指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包括两个方面:1.货币单位的名称 反映与重量联系的反映与重量联系的“名名”:: “半两半两”与与“五铢五铢”;镑;镑…… 完全脱离了重量的完全脱离了重量的“名名”:: 元元……货币名称通常以习惯形成,如“英镑”、“美元”、“人民币”。
货币单位,如中国的元、角、分 纸币条件下货币单位只有名称意义 2.规定货币单位的值. 金属铸币时的金属铸币时的“值值”:: “重如其文重如其文”;文重分离;文重分离——七钱二;七钱二; 英镑(重英镑(重1镑的金镑的金= =金币金币46.725镑镑—1816年)年)1美元=0.888671克 1 英磅=7.97克 等 黄金非货币化之后的黄金非货币化之后的“值值”:: a. 购买力;购买力; b. 汇率汇率货币购买力货币购买力1. .货币购买力基本是指对商品、服务的货币购买力基本是指对商品、服务的““购买力购买力””2. 货币购买力与商品服务的价格水平互为货币购买力与商品服务的价格水平互为倒数3. ““货币购买力货币购买力””这个词的不同用法这个词的不同用法 关于货币购买力高低的波动,是本教程的关于货币购买力高低的波动,是本教程的核心问题之一核心问题之一(三)本位币与辅币主币(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该国的法定价格标准 辅币是本位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它是本位币的等份,其面值多为本位币的1/10或1/100。
(1)自由铸造 含义:居民可以请求国家造币厂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货币,也可自行熔化 经济意义:保持本位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一致;使货币流通量自发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 (2)无限法偿 国家法律赋予本位币无限的支付清偿能力 (3)磨损公差(+0.05%) 金币辅币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零星交易和找零用 辅币的特点: 用贱金属制造 是不足值的货币(保证主辅币的兑换比率和满足辅币的需要量) 规定辅币按名义价值流通 辅币的特点,决定其限制私人铸造,具有限的法偿能力 (四)无限法偿还是有限法偿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无限法偿: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资格有限法偿:即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接受,在金属货币流通中,辅币则为有限法偿 (五)自由铸造还是限制铸造规定货币铸造权或发行权,金属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
自由铸造 含义:居民可以请求国家造币厂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货币,也可自行熔化 经济意义:保持本位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一致;使货币流通量自发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限制铸造限制铸造是针对辅币而言,即辅币只能由国家垄断铸造(六)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准备制度,如金准备、外汇准备、有价证券准备或物资准备等 1999年主要国家黄金储备占储备资产中的比重:美国为53%,欧盟30%,中国3%如果增至10%,黄金储备量将达1000-1500吨 2005年6月年底,我国外汇储备7109.73亿美元,黄金储备1929万盎司黄金注意:具体选择何种外汇作为储备资产,既取决于该外汇资产所对应的外国货币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可接受性,也要考虑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汇率变动以及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由于面临汇率风险,央行外汇储备应考虑持有适当的外汇资产组合而不是单一外汇资产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之间既有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也有联系1)适用范围不同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适用范围不同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
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国家货币制度是一国货币主权的一种体现,由本国政府或司法机构独国家货币制度是一国货币主权的一种体现,由本国政府或司法机构独立制定实施,其有效范围一般仅限于国内立制定实施,其有效范围一般仅限于国内 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 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国际货币制度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国际货币制度通常是由参与的各国政府磋商而定,一旦商定,各参与国都应自觉遵通常是由参与的各国政府磋商而定,一旦商定,各参与国都应自觉遵守 区域性货币制度是指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 区域性货币制度是指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它的适用范围限于一定的区域内统一货币的制度它的适用范围限于一定的区域内2)内容不同国家货币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内容不同国家货币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以及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以及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①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即使用何种货币作为国际间的支付货币;哪些资产可用作国际间清算即使用何种货币作为国际间的支付货币;哪些资产可用作国际间清算国际收支逆差和维持汇率可被国际间普遍接受的国际储备资产;一国国际收支逆差和维持汇率可被国际间普遍接受的国际储备资产;一国政府应持有何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维持和调节国际收支的需要。
政府应持有何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维持和调节国际收支的需要②②确确定汇率制度的类型,即采用何种汇率制度,是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定汇率制度的类型,即采用何种汇率制度,是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是否确定汇率波动的目标区,哪些货币为自由兑换货币率制,是否确定汇率波动的目标区,哪些货币为自由兑换货币③③确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即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各国政府应采取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即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各国政府应采取什么方法进行弥补,各国之间的政策措施如何协调什么方法进行弥补,各国之间的政策措施如何协调 区域性货币制度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各成员国仍保持独立的本国货币的条件下规定成员国之间货币的兑换关系,另一种是在实行统一货币的条件下,对统一货币的货币单位、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以及货币发行准备制度进行规定;(3)作用不同国家货币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一国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国际货币制度通过建立稳定的国际货币秩序、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能力并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保证国际收支的失衡得到有效而稳定的调节来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区域性货币制度通过货币区内协调的货币、财政和汇率政策使货币区内各个国家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国家货币制度与国际货币制度是两种并行的、作用层面不同的货币制度每个国家对内实现国家货币制度,对外则要遵循国际货币制度;国家货币制度与区域性货币制度是相互替代的一个国家如果实施区域性货币制度就必须放弃原有的国家货币制度,发行共同使用的货币和制定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各成员国之间不再保持独立的国际收支,实行资本市场的统一和货币政策的统一第二节 国家货币制度迄今为止货币制度经历了以下类型:16世纪以后国家货币制度发生了数次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轨迹可用下图表示: 金属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 平行本位 金银复本位制 双本位 跛行本位 金铸币本位 金本位 制 金块本位 金汇兑本位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 “本位”一词的由来 一、银本位制(16世纪占支配地位) (一)银本位制及其特点 以白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是最早的货币制度 银币:袁飞龙 西欧13世纪前用银或铜希腊一开始用银银本位实行的时间不长20世纪初主要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实行这种制度如印度、中国、墨西哥等国 (二)银本位实行较短的原因 1、白银价值低不利于大宗交易需要 2、白银价值不稳定 年份金银比价18601:151870 1:15.518801:181890 1:19.719001:3319101:3919301:531932 1:73.5 伦敦市场金银比价变动情况 白银的贬值严重影响了银本位制国家的经济利益很多国家纷纷放弃银本位 •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对外债务增加; •不利有进口工业品(价格上升); •本国整体财富贬值 二、金银复本位制(16世纪-18世纪) (一)银本位向金银复本位的过渡 1、白银价值较低不适于大宗交易的需要 16世纪后半叶,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零售交易扩大,批发交易也发展起来。
需要价值更高的货币作交易媒介 2、金矿大发现和采金技术的提高 巴西发现金矿,金产量增加,并大量流入欧洲 (一)概念与特点 是指同时以黄金、白银两种货币金属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16-18世纪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 英国1663年最先实行;美国1791-1873年法国1803-1870年;金币 银币 复本位制的特点: (二)复本位制的形式 1、平行本位制(早期48页) 指两种货币均按各自包含的金属实际价值流通的制度1663年英国的金币“基尼”和银币“先令”同时流通 2、双本位制 指国家法律规定两种货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价流通 美国和欧洲大陆国家实行双本位1792 年美国规定金银比价1:15 3、跛行本位制 是复本位制向本位过渡时期的实行的货币制度 特点:是金银均为主币,有固定兑换比率,但是限制银币铸造美国1873年实行的复本位属于跛行本位其他国家(法国、意大利、瑞士、希腊、西班牙) 1878年实行 (三)复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理论上,两种货币同时流通与货币一般等价物的本性相矛盾。
独占性与排他性) 实际中,平行本位制,市场商品会出现不断波动的双重价格,货币不能很好地发挥价值尺度职能 双本位制下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又称“格雷欣法则”49页)(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money)现象以英国财政大臣格雷欣命名 是指在双本位制下,两种铸币按规定的比价同时流通,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必然会被溶化收藏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会充斥市场 劣币驱逐良币 例如:美国规定每盎司金价19.395美元,每盎司银价1.293美元金银比价1:15,其它欧洲大陆国家金银比价1:15.5 意味着,美国规定的黄金价格低于其他国家,白银价格高于其他国家在美国金币是良币,银币是劣币出现了流通中金币减少,银币增加的现象后来美国将金银比价调至1:1622) 三、金本位制(19世纪初-20世纪初) (一)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的过渡 过渡原因 : •白银价格不稳定 •金矿的发现和黄金产量的增加 •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的刺激作用 (二)金本位制的形式 1、金铸币本位制(典型的金本制) (1)特点及其稳定性(53页) •金币自由铸造与溶化 :本位币价值稳定 •银行券自由兑换金币和黄金:保持了价 值符号流通的稳定性 •黄金自由输出入国境 :保持外汇行市的稳定。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外汇行市由两国货币含金量决定,称为铸币平价 外汇行市波动的范围=铸币平价+ 运费(1%) 黄金输出点=铸币平价+运费 黄金输入点=铸币平价-运费 金币本制是稳定的货币制度 政府如何控制住币发行的垄断权呢? 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措施: 1、规定货币单位的黄金价值 如:1933年前美国政府规定,1美元=23.22格令黄金,就等于规定了一盎司黄金(480格令)的价格= 20.67美元: 480/23.22 2、政府造币厂按照上述价格无限制收购黄金,使金价不会下跌,货币金属不贬值 3、政府允许为非货币用途而融化铸币取得黄金,使黄金价格不会上涨,货币单位不对黄金贬值 (2)金币本位制的作用 •促进了生产和流通的扩展 •促进了信用制度的发展 •促进了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的扩大 (3)典型金本位的崩溃的原因 一次大战爆发前,金币本位制稳定的基础被破坏了原因49页) 1、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发动世界战争,黄金不投入流通 3、大量发的银行券,不能兑现 4、限制了黄金的自由输出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金币本位崩溃。
1924年以后西方各国先后放弃了金币本位制,实行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和金汇兑本位50页) 英国1925年率先实行金块本位;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士也实行金块本位,1930年经济危机放弃; 殖民地国家大多内采用金汇兑本位制一次大战前菲律宾、印度实行战后德国、智利、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实行 2、金块本位制(生金本位制53页) (1)含义 (2)特点 3、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53页) (1)含义 (2)特点 中国法币改革实行的是金汇兑本位制 1法币=0.2975美元 1法币=1先令2.5便士 上述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是残缺不全、不稳定的金本位无金币流通、银行券不能兑现、汇率经常变动) (四)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贵金属非货币化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在国内不能兑换金属,输出国外也不能兑换 ▲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 ▲现实经济中的货币均通过金融活动投入流通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统一管理与调控成为金融和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货币发行不受黄金数量限制,其流通基础是人们对政府维持币值相对稳定的信心 (五)、人民币货币制度 人民币制度是以国家发行的人民币为唯一合法通货的货币制度 人民币制度建立之前,在中国存在两种货币制度 (一) 国民党的货币制度 其特点是货币不断贬值,货币流通极为混乱100元法币的购买力1937年 1945年1941年 1947年 一个煤球1943年 1949年连 一粒米也买不到 1947年发行金圆券,以1:300万兑换法币 金圆券迅速贬值,1948年又发行银圆券,兑换比例:1:5亿 (二)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制度(56页) 出现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最早发行货币的中央苏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随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苏区货币达200 多种(铜币、银币、纸币、银圆) 抗日战争时期,各解放区都有自己的货币,除个别地区个别时期兑现外,都是不兑现的纸币 晋察冀边区100圆币 解放战争胜利,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客观上要求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合并成立并发行人民币 收兑了法币、金圆券、银圆券; 收兑了解放区的边币建立了以人民币为唯一合法通货的货币制度1955年发行新币兑换旧币(1:10000) 二、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人民币制度的内容(1)我国现行的是信用货币制度 (2)具有“一国多币”的特殊性目前不同地区各有自己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是大陆地区的法定货币;港元是香港地区的法定货币、澳门元是澳门地区的法定货币,新台币是台湾地区的法定货币各种货币各限于本地区流通,人民币与港元、澳门元之间按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决定的汇价进行兑换,澳门元与港元直接挂钩,新台币主要与美元挂钩。
△大陆地区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由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与管理 △人民币的发行主要通过货币发行基金和业务库的管理来实现人民币的发行程序可用图简示: △对人民币发行与流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发行基金计划的编制、发行基金的运送管理、反假币及票样管理和人民币出入境管理等方面 (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的名称为“角”和“分”,人民币以“¥”为符号; (2)人民币采取不兑换银行券的形式,人民币没有含金量的规定,也不与任何外币确定正式联系,是一种信用货币; (3)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合法通货,严格禁止外币在中国境内计价流通,严禁金银流通,严格禁止妨害人民币及其信誉; (4)国家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并对人民币流通进行管理; (5)人民币不允许自由出入国境 (二)人民币的发行 1、人民币发行原则 (1)集中统一发行原则 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 (2)经济发行原则 根据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的需要发行货币3)计划发行原则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家批准的货币发行计划编制人民币发行计划,按计划发行货币和调节货币流通。
2、现金发行程序 发行库 业务库 市场人民币 人民银行 商业银行 (存量) (发行基金) (流通货币) 出库 (投放) 入库 (回笼 )人民币流通的管理 1、现金流通的制度规定 1998年《现金管理暂行条理》的规定了现金使用范围 2、出入境管理规定 3、金银管理规定(现已放开) 4、转帐结算管理规定 转账结算原则、纪律和监督与制裁 如何协调人民币与港币澳元的关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货币制度有待研究 第三节 国际货币制度一、国际货币制度 (一)含义及内容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国际货币制度通常是由参与的各国政府磋商排和惯例国际货币制度通常是由参与的各国政府磋商而定,一旦商定,各参与国都应自觉遵守而定,一旦商定,各参与国都应自觉遵守 主要内容:规定国际储备资产、确定国际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 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表现 二、类型(59页) (一)按汇率制度划分(54) (二)按演进过程划分 1、国际金本位 特点: ●黄金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是国际储备资产和国际收支的最后清偿手段 ●实行以黄金为中心的严格的固定汇率制铸币平价是确定汇率的基础) ●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 黄金净流出 国内货币供给减少 商品价格下跌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国际收支得以调节 反之,国际收支顺差 黄金流入 价格上涨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顺差缩小 典型金本位制是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金汇兑本位瓦解。
2、布雷顿森林体系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背景 (2)怀特计划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立国际性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各国官方汇率,商讨协调重大国际金融问题 ● 实行黄金 美元本位制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资产 确定固定汇率制 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平价1%幅度内波动,只有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时,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才可调整 提供融资便利 在会员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可向基金组织贷款 布雷顿森林体系森体系的特点 ●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资产; ●实行固定汇率制; ●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汇率变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和本国货币政策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与缺陷 积极作用: • 弥补了战后国际清偿力的不足 •固定汇率制下,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 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可缓和国际收支逆差带来的不稳定 缺陷: •存在“特里芬两难” •该体系过分强调汇率的稳定,忽视了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不能通过通过汇率变动调节)。
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美元持续性逆差,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美元不断贬值,黄金官价难以维持 1961、1968(实行黄金双价制)、1971年先后爆发美元危机 1969年特别提款权充当国际储备资产 1971年8月5 日美元停止兑换黄金, 1973年西方国家达成协议实行浮动汇率制至今 外汇行情 4、牙买加体系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达成协议,形成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国旗 国徽 (1)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参看姜波克《国际金融》352页 • 浮动利率合法化 •黄金非货币化,废除黄金官价 •提高特别提款权的份额和国际地位,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 •增加了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数量 普通贷款、和信用贷款(专项贷款、进出口波动贷款、转型贷款和紧急贷款等) (2)牙买加体系的特点 浮动利率和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相结合 ●各国可自由选择汇率 ●黄金国际储备作用和地位削弱 ●美元地位削弱,国际储备多样化 (3)缺陷 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 缺乏保持国际清偿力的供应机制,来维持国际储备货币的信心第五节 区域货币一体化 (一)含义(66页) 指一定区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共同利益,在货币金融领域结成的联盟,最终实现统一的货币体系。
区域货币一体化是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各国联系和竞争急剧,不稳定因素增加需要从地区范围入手,平等协商、采取共同措施,互惠互利是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一种新形式 (二)特征 是一个从低级不断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1)初级阶段的特征 •各成员国保持独立的货币,成员国间实行固定汇率,对外实行联合浮动 •对各国间的资本流动加以限制 •各国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保持独立的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 (2)高级阶段的特征 •发行统一的货币 •成员国间取消资本流动限制 •建立超国界的中央银行,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统 一管理各国国际储备 (三)欧洲货币一体化 欧洲货币体系是欧洲货币经济联盟发展的结果欧欧货币一体化经历了四个阶段 1、跛行货币区 最早于1950年建立欧洲支付同盟和欧洲货币协定 主要解决各国间贸易清算困难,规定以美元和黄金支付差额建立6亿美元的欧洲信贷基金,向支付困难的国家贷款,不涉及汇率和国际储备资产。
2、联合浮动汇率制(1972-1978) 3、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欧共体成员为加强货币合作,统一货币政策而建立的货币联合结构,目的是建立欧洲货币稳定区 1979年正式实施 主要内容: ●实行稳定的汇率体系(对外联合浮动) ●创立欧洲货币单位 ●建立欧洲货币基金) 4、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发行货(1999 1991年2月在荷兰签署《巴斯特里赫特条约》,确定通过三个步骤建立欧洲中央银行,发行统一货币 第1步:取消成员国的资本管制(90-93) 第2步:建立中央银行体系(94-98) 第3步: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统一货币(1999-21世纪) 欧洲货币一体化对国际货币体系将产生重大影响 (四)其他地区化币一体化▲现存的区域性货币制度主要有西非货币联盟制度、中非货币联盟制度、东加勒比货币联盟制度、欧洲货币制度等 ▲按照“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采用区域性货币制度对于协调与稳定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汇率机制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现存的区域性货币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有待于克服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前景尚难定论 案例分析: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与欧元 背景资料1 “货币本位”一词的由来 在经济发展史上,一个国家由于经济环境和政策需要,往往用法律规定其货币单位与某种特定的商品保持固定关系,以此作为衡量货币价值的基础于是产生了货币本位一词 由于贵金属最适合作货币,因此从历史上看,贵金属是货币单位的基础 如果一国的货币单位对黄金保持稳定则称金本位,依次类推 背景资料2 中国实行银本位的情况 中国从汉代开始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金属货币,但属于秤量货币制度,直到清末尚未进入法货制度货币流通混乱既有新式银元、纸币,也有旧式铜钱清末全国货币总额中外国货币占很大比重,超过30% 1910年4月正式颁布“币制则例”实行银本位但是,银圆银两并用 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才实行银元流通 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废止银本位 背景资料4 金本位的实行年代 英国1816年实行金本位制 1871年德国实行金本位制 1873年荷兰禁止银币流通 1878年法国停止银币的自由铸造 1897年日本和俄国实行金本位 1900年美国制定金本位法 背景资料5 国民党的货币制度 在国民党建立之前,1910年中国实行银本位,实际是银两和银圆并用,此外还有铜圆和银行券流通。
货币流通很混乱 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1934年银价上涨,中国大量白银外流 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汇兑本位制 法币实行不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爆发,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法币不断贬值以致无法流通(32) 背景资料6 汇率制度的类型 1、固定汇率制 汇率保持长期基本不变或波动极小 2、 浮动汇率制 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自行决定 3、可调整的盯住 盯住某一国家汇率,在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动时可以调整,属于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4、爬行汇率制: 根据盯住汇率的变化定期调整 5、管理浮动汇率制:由政府干预和指导的浮动汇率制度 背景资料7 布雷顿体系建立的背景 金本位崩溃后, 1931年以后国际货币金融领域逐渐形成了三大货币区:英镑区(1931年)、美元区(1939年)和法郎区(1936年)特点: •各货币区成员国的货币与分别与英镑、美元和法郎保持固定比价; •英镑、美元、法郎是各货币区内的结算货币和主要储备资产,各国将黄金外汇储备的大部分别存放在各货币区的中央银行。
货币集团的形成使国际货币制度四分五裂,给战后经济恢复带来极大障碍 背景资料8 怀特计划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1943年提出建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方案” 主要内容: 主张建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以黄金为基础,在自由兑换下稳定各国货币; 建议基金组织发行与美元挂钩的货币单位(unita),可兑换美元,也可作为国际支付手段 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44年7月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议”41) 背景资料9 特里芬两难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50年代首先提出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在美元—黄金的固定汇率基础上,美元既是一国国货币又是国际货币将进入两难境地 美元长期逆差的结果,引起美元危机,注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背景资料10 特别提款权 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成员国的一种资金使用权按会员国交纳的基金份额比例分配 1974年以前与1971年贬值前的美元等值(0.888671克)可以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在成员国、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使用。
也可兑换外汇,支付逆差和偿还基金组织贷款但不能兑换黄金,不能直接用于贸易与非贸易支付 1974年与黄金脱钩,用占国际贸易1%的16国货币定值,1981年又改为英、美、法、日、联邦德国五国货币定值 背景资料11 黄金和美元地位削弱,国际储备多样化 1978年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删去了原有黄金与美元共同执行储备货币的条款,带头拍卖黄金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二战结束时黄金占国际储备的比重70%,1987年之战6.12%1977年美元在国际储备中还占80%,以后不断下降 背景资料12 外汇行市的稳定 如:1英镑=113格令,1美元=23.22格令 铸币平价为: 1英镑=113/23.22=4.86美元 外汇行市波动的范围=铸币平价+ 运费(1%) 当1英镑>4.86美元+0.03美元 (4.89)美国的债务人不会购买英镑而将黄金输出国外还债 当1英镑< 4.86美元-0.03美元(4.83),持有英镑的美国债权人不会出售英镑,而将其换成黄金运回国内。
黄金输出点=铸币平价+运费 黄金输入点=铸币平价-运费 背景资料13 我国的黄金市场 中国黄交易所2001年10月30日在上海正式开业 黄金交易所实行会员制组织形式,会员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登记,并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从事黄金业务的金融机构、从事黄金、白银、铂等金属及其制品的生产、冶炼、加工、批发、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法人,并具有良好资信的单位组成 现有会员108家,其中商业银行13家、产金单位24家、用金单位61家、冶炼单位8家、造币单位2家,会员分散在全国26个省目前会员中金融类14家、综合类77家、单项类17家;据初步统计,会员单位中年产金量约占全国的75%;用金量占全国的80%;冶炼能力占全国的90% 背景资料14 发行库、业务库 发行库:是人民银行设立的发行基金保管库 发行基金:是未投入流通的人民币票券 业务库的人民币是商业银行保管的业务用备用金,由上级行核定库存限额当现额不足时从存款账户支取,人民币出库,投入市场,反之入库背景资料15 用作货币的黄金的数量等于黄金储备中减去非货币用途的黄金。
DC非货币用途黄金需求 ST 货币用途黄金供给 P DC 熔化价 E D C 购买价20.67元 0 A B 黄金储备 用作货币的黄金 =黄金储备-非货币用的黄金数量OB-OA 金属货币的价值= ABCD黄金价格 年份金银比价18601:151870 1:15.518801:181890 1:19.719001:3319101:3919301:531932 1:73.5 伦敦市场金银比价变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