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汉语通论

j****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3.50KB
约18页
文档ID:47020867
古代汉语通论_第1页
1/18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通论通论--词汇词汇词是语言中最小的造句单位,即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意义单位小于词的 意义单位是词素(即语素) ,大于词的意义单位是词组和句子 词是音义结合体,音是词的形式,义是词的内容,文字是词的书写形式 在语言三要素中,词汇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第第 1 节节 词的形式与构造词的形式与构造一,单音词与复音化一,单音词与复音化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写成一个字 单音词特点: 第一,意义繁多如“为国、为人、为期、为诗” 第二,用法灵活如“食” 、 “君” 第三,具有构词能力如“君、子、小、人” 单音词意义繁多、用法灵活,一方面表现出强大的表义能力;另一方面又造成 理解困难,更重要的是单音形式限制了汉语词汇的进一步丰富二,复音词构造二,复音词构造复音词内部统属关系:重言词:潺潺单纯复音词 联绵词:仿佛复音词 音译词:单于、观世音派生词:忽然、老鼠合成复音词 复合词:国家缩略词:而立、鲁连 单纯复音词由两个或几个音节代表的一个词素构成;合成复音词由两个或几个 音节分别代表的词素构成1.单纯复音词单纯复音词 (1)重言词 由同一音节重叠构成,也称“叠音词” 。

第一,模拟声音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小雅·伐木) 第二,形容物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周南·桃夭) 第三,指称事物 燕燕于飞,上下其音 (邶风·燕燕) 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 (汉民谣:刺巴郡太守) 心与理理密,形与物物疏 (晋释支遁:咏怀) 第四,指称动作 去去自无他,奉事二亲,劳心可言?(汉乐府:满歌行)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曹植:野田黄雀行) 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应该注意:应该注意:第一,重言词与构成词素未必具有意义联系 拟音者与词素意义无关:关关、丁丁、喈喈 状物者与词素意义可能有关:春日迟迟、杨柳依依;也可能无关:桃之夭夭、 信誓旦旦 指称者与词素意义有关:燕燕、飞飞 第二,重言不同于叠用 行行复行行,与君生死别 (古诗十九首之一)——动词叠用,表示动作持续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唐王绩:野望)——名词叠用,表示遍指 第三,重言不等于叠字 心之所虑,非特知于麤粗也,察于微眇 (管·水地) 昔舜禹躬稼,至圣之德,犹或矢誓众臣“予违女弼” (三·吴·三嗣主)—— 本、借字 窃见度辽将军马续素有谋谟 (后汉·南匈奴) 曲池何淡澹,芙蓉蔽清源。

(晋诗·曲池歌)——异体字 宫室卑庳,无观台榭 (左·襄三一)——古今字 公反,誒诒为病,数日不出 (庄·达生)——拟音(2)联绵词 由两个无独立意义的音节构成 根据读音,分为四种: 双声: 犹豫 伶俐 参差 蜘蛛 萧瑟 憔悴 叠韵: 蹉跎 烂漫 依稀 混沌 峥嵘 朦胧 双声兼叠韵:优游 展转 缱绻 崴嵬 燕婉 缤纷 非双声叠韵:滂沱 寂寞 浩荡 鹦鹉 鉴别双声、叠韵以古音为准联绵词不可“字别为义” 《尔雅·释诂》:“覭髳(音明蒙) ,茀(音扶)離也 ”郭璞注:“茀離即弥 離,弥離即蒙蘢耳,孙叔然字别为义,失矣 ” 窈窕 扬雄《方言》卷三:“美状为窕,美色为艳,美心为窈 ” 辗转 《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郑玄笺:“卧而不周曰辗 ”朱熹集传:“辗者转之半,转者辗之周 ” 犹豫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 又来迎候,如此往返,至于终日斯乃豫之所未定也,故称犹豫 ” 不可“字别为义”是联绵词的意义特征,它导致联绵词字形与意义逐渐脱节 失去意义制约,联绵词形式多样化。

徘徊 盘桓 彷徨 犹豫 犹与 犹预 容与 犹夷 夷犹 逶迤 委蛇 委迟 有人试图统一联绵词读音,结果劳而无功因为读音分歧包括方言因素 清代学者倡导“因声求义” ,彻底纠正了“字别为义”错误,但又走上另一极端, 误把复音词当作联绵词狼狈 主谓结构,最初写作“狼跋” 《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音 制)其尾……狼疐其尾,载跋其胡 ” 狐疑 偏正结构,象狐狸一样多疑 “狐” ,名词状语,与“龙腾虎跃” 、 “蝇营 狗苟”的“龙、虎、蝇、狗”作用相同 “字别为义”和笼统解释复音词都是因为不了解联绵词形成联绵词的形成 第一,重言词部分改变读音 便蕃左右,亦是率从 (左·襄十一)——出《小雅·采菽》 ,原作“平平” , 《韩诗》又作“便便”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 (小雅·四月)——郑玄笺:“烈烈,犹栗烈也 ” “烈烈” 《鲁诗》作“栗栗” “发发”模拟风声,即《豳风·七月》 “一之日觱发”之 “觱发” , 《说文》又引作“滭冹”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风云 (陶渊明:与殷晋安别) 清风何飘飖,微月出西方 (傅玄:杂诗) 《论语》 “文质彬彬” , 《说文》引作“文质份份” ,朱骏声认为“彬彬” 、 “份份 “就是“纷纷” ,也写作“缤纷” 。

第二,单音词缓读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豳风·七月)——“壶”:葫芦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庄·逍遥游)—— “扶摇”:飙 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所服 (周礼·考工记·玉人)——郑玄注: “终葵,椎也,为椎于其杼上 ” 浑—囫囵 孔—窟窿 蜩—蝭蟧、知了 矬—侏儒 天—祁连 第三,模拟声音 淅沥 ——风雨声 淙琤 ——流水声 铿锵、锒铛——器物撞击声 澎湃、潎洌——水流冲激声 布谷、蟋蟀、啁啾——鸟虫鸣叫声 2.合成复音词合成复音词 (1)派生词 由词根附加词缀构成词缀分依据位置称“前缀” (词头)和“后缀” (词尾) 汉语词缀作用主要是为词根补配音节,使之复音化,一般不具语法意义和词汇 意义,也不具有普遍性 派生词构成形式 1)前缀型 萑(音环) ,老鵵(音兔) (尔雅·释鸟) 宾雀者,老雀也,栖宿人堂宇之间如宾客者也 (淮·时则训高诱注) 苻坚中,童谣曰:“阿坚连牵三十年 ” (宋书·五行志二)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 教材所举词头还有“有、其、言、于、薄”五个,但能否看作词头不可一概而 论。

以“有”为例:孔甲扰于有帝 (左·昭二九)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豳风·七月)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邶风·击鼓) 先秦“有×”之“有”大多因节奏需要加进句子,不应视为“词头” 后代仿造 的“有×”之“有”则可能属于词头,如“有如、有司” 2)后缀型 A.名词词尾“子、儿、头” 如我死,则必大为我棺,使二婢子夹我礼记·檀弓下)——他如“兵子、马 子、瓮子、珠子”等 萦丝飞凤子,结缕坐花儿 (沈约:十咏)——他如“桃儿、船儿、曲儿、鸭儿” 等 视之,舌头半舌犹在 (搜神记卷二)——他如“捶头、指头、眉头、水头”等词尾“子”源于小称义(《释名》:“子,小称也 ” ) , “儿”源于小儿义, “头” 源于顶端义B.“然”类词尾包括“然、若、如、尔、而、焉、言、安”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公孙丑上)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卫风·氓)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郑风·野有蔓草) 子路率尔而对 (论·先进) 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齐风·甫田) 睠言顾之,潸焉出涕 (小雅·大东) 粮食大侈,不顾其后,俄则屈安穷矣 (荀·荣辱)——杨倞注:“安,语助也, 犹言屈然穷矣 ” “然”由代词虚化为词尾,它皆语音变体。

“然”类词尾一般构成形容词、副词, 极少动词或名词C.“乎”类词尾包括“乎、于/於、夫、其、者”和“之” 宋忠、贾谊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怅然噤口不能言 (史·日者)——他如:确 乎、几乎 夫小国中君尚有奋不顾身之臣,况于明天子乎?(史·张敞) 譆!是必夫奇鬼也 (吕·疑似)——他如:以夫、故夫 奚其为为政?(论·为政)——他如:极其、何其 曲其堗,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 (说苑·权谋)——他如:向者、或者 故虽地小而民少,犹之为天子也 (管·形势解)——他如:要之、均之 ““乎乎””类词尾由语气词退化而成,若未退化,即非词尾:类词尾由语气词退化而成,若未退化,即非词尾: 焕乎,其有文章!(论·泰伯)——感叹 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 (庄·胠箧)——缓声 小子何莫学夫《诗》?(论·阳货)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论·先进)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 (孟·梁惠王上)D.“复”类词尾主要有“复、当、乃、自、以/用” 死乃复可忍,朕忍死待君 (三·魏·明帝纪注引)——他如:岂复、虽复、况 复 就当深入,还道宜利 (三·魏·董昭)——他如:会当、皆当、犹当。

顷来始乃有称之者 (世说·赏誉)——他如:无乃、何乃、或乃 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世说·言语)——他如:故自、乃自、既自 郡下劝职,永以康宁 (汉·王莽传上)——他如:“难以、因以、所以”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僖三十年) 此数词尾由副词或介词退化形成,近三十年始有学者关注2)复合词 由不同词根按一定语法关系结合构成 1)并列复合 两词根平等联合,意义互不制约 舟船 民氓 雕琢 祭祀 饥馑 壮丽 ——同义并列 古今 阴阳 呼吸 毁誉 刚柔 安危 ——反义并列 股肱 甲兵 干戈 春秋 聪明 将士 ——类义并列 由于词根意义互不制约,故其次序不稳定:朋友—友朋 险峻—峻险 穷困—困穷 并列复合词的内部排序原则:并列复合词的内部排序原则: 第一,以四声为序两词根若声调不同,大多按平、上、去、入定其先后 朋友 安稳 孤寡 寒暑 ——平上(平声不分阴阳) 安定 灾害 优秀 天地 ——平去 登涉 重叠 劫掠 优劣 ——平入 喜好 缓慢 陡峭 毁誉 ——上去 喜悦 抢夺 管籥 损益 ——上入 利益 叛逆 事物 祸福 ——去入 据台湾丁邦新研究,先秦并列复合词中,声调相同的占 25﹪,以四声为序的占61﹪,例外的只占 14﹪。

《世说·排调》:“诸葛令(恢,中书令) 、王丞相(导)共争姓族先后,王曰: ‘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令曰:‘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胜 马邪?”——“王葛” ,平入;“驴马” ,平上 另如:韩白——平入;班马——平上;商管——平上 以四声为序,犹如律诗平仄相间,体现汉语韵律美 第二,以意义积极与否为序 乾坤 父子 朝野 君臣 ——先尊后卑 是非 爱憎 善恶 得失 与夺 ——先褒后贬 始终 前后 早晚 古今 ——先早后晚 大小 深浅 长短 高下 阔狭 ——先大后小 “好”字眼在前, “坏”字眼在后,与汉民族文化心理有关并列式复合词的特殊类型,由一个表义词根和一个不表义词根结合而成 A.类义并列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论·宪问)——说“稷”而连及“禹”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左·成三)——连及“馘” 润之以风雨 (易·系辞上)——连及“风” 年不顺成,……大夫不得造车马 (礼记·玉藻)——连及“马” 入人园圃,窃人桃李 (墨·非攻上)——连及“圃”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 (韩·外储说右上)——连及“概” (李)陵曰:“无面目报陛下。

” (史·李将军)——连及“目” B.反义并列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史·刺客)——说“失”而连及“得” 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汉·周勃)——连及“缓” 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 (后汉·何进)——连及“成” 爪牙不足以供耆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 (汉·刑法志)——连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