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条件充分性判断解题方法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0.31KB
约8页
文档ID:386345404
条件充分性判断解题方法_第1页
1/8

充分性判断题解题技巧【充分条件基本概念】1 .定义 对两个命题 A和B而言,若由命题A成立,肯定可以推出命题 B也成立(即 A B为真命题),则称命题A是命题B成立的充分条件2 .条件与结论两个数学命题中,通常会有“条件”与“结论”之分,若由“条件命题”的成立,肯定可以推出“结论命题”也成立,则称“条件”充分.若由“条件命题”不一定能推出(或不能推出)“结论命题”成立,则称“条件”不充分.例如:不等式x2 5x 6 0能成立.(1) 1 x 3(2)⑶ x 5(4)⑸ 1x6卜面分别给出了 5个命此例中,题干“ x2 5x 6 0能成立",这个命题是“结论”题都是不同白“条件”.现在我们可以把它们按充分与否分为两类:条件(1)、(3)、(5)充分.条件(2)、(4)不充分.3.知识点评述 1.充分条件的判断:从给定的条件出发去分析,在此条件下,结论是否一定成立,若是,则条件充分,若否,则条件不充分.我们在做充分性判断的试题时,不可从离.如:在此例中,由结论命题“结论”入手去求解!那样只能得出“条件”对“结论”的“必要性”,而与充分性判断相背x2 5x 6 0能成立,可解得1 x 6.这只证明条件(5)是必要的.事实上,条件(5)是结论x2 5x 6 0能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才“歪打正着”被 你找到了一个充分条件.【充分性判断基本概念】本书中,所有充分性判断题的A、日C、D E五个选项所规定的含义,均以下列呈述为准,即:(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B)条件(2)充分,但条件 ⑴不充分;(C)条件(1)和(2)充分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2)联合起来充分;(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1)上述5个选项,把条件(1)和(2)以及两条件联立起来(同时都满足即()的充分性的所(2)有情况都包括了,但其中“联合”不是数学名词,没有准确的定义,改为“联立”与原题意比较贴切.比如:不等式x(6x 5) 4成立.,1(1) x 1(2)x -3分析由题干x(6x 5) 4解上述不等式,得 -3显然(1)、(2)单独都不满足1联立(1)和(2)得出1 X 3 ,从而原不等式成立.因此,答案是C.常用的求解方法有以下几种:解法一 直接法(即由A推导B)若由A可推导出出B,则A是B的充分条件;若由A推导出与B矛盾的结论,则A不是B 的充分条件.解法一是解"条件充分性判断”型题的最基本的解法,应熟练掌握.例1要保持某种货币的币值不变.(1)贬彳1 10断又升值10%;(2)贬彳1 20断又升值25%;分析设该种货币原币值为 a元(a 0).由条件(1)经过一次贬值又一次升值后的币值为:a(1 10%) (1 10%) a 0.9 1.1 0.99a.显然与题干结论矛盾.所以条件⑴不充分.由条件(2)经过一次贬值又一次升值后的币值为:4 5a(1 20%) (1 25%) a a5 4即 题干中的Z论成立,所以条件(2)充分,故应选择B.例2等差数列an中可以确定(2)S100a〔 a2a100 250a2 a3 a98a99 10a2 a5 a97a98 10据等差数列性质有由条件(1) a1 a100 a2 a99a, aq8 2M3 98S100 M10100 一4100250 .条件(1)充分.由条件(2)a2a98a5 a97 2a51a50a51102又 a1a100a50a51(a1 a100)100 5 100 25022所以条件(2)也充分.故应选择D.解法二定性分析法(由题意分析,得出正确的选择.)当所给题目比较简单明了一,又无定量的结论时,可以分析当条件成立时,有无结论成立 的可能性,从而得出正确选择,而无需推导和演算.例3对于一项工程,丙的工作效率比甲的工作效率高.(1)甲、乙两人合作,需10天完成该项工程;(2)乙、丙两人合作,需7天完成该项工程;解 条件(1)中无甲与丙间的关系,条件(2)中亦无甲与丙间的关系,故条件(1)和(2)显然单独均不充分.将两条件联合起来分析:在完成相同工作量的前提下,甲与乙合作所需时间比乙与丙合作所需时间多,故甲的工作效率当然比丙的工作效率低,题干结论成立,所以条件(1)和(2)联合起来充分.故应选择C.例4在一个宴会上,每个客人都免费获得一份冰淇淋或一份水果沙拉,但不能同时获得二者,可以确定有多少客人能获得水果沙拉.(1)在该宴会上,60%的客人都获得了冰淇淋;(2)在该宴会上,免费提供的冰淇淋和水果沙拉共120份.解 由于条件(1)中不知客人总数,所以无法确定获得水果沙拉的客人的人数.而由于条件(2)中只给出客人总数,所以仍无法确定获得水果沙拉的客人的人数,故条件(1)和(2)单独显然均不充分.由条件(2)知客人总数,由条件(1)可获得水果沙拉的客人点总客人数的百分比,必可确定获水果沙拉的客人的人数,所以条件(1)和(2)联合起来充分.故应选择C.解法三逆推法(由条件中变元的特殊值或条件的特殊情况入手,推导出与题干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出条件不充分的选择―I注意此种方法绝对不能用在条件具有充分性的肯定性的判断上^例5要使不等式1 x 1 x a的解集为R(1) a 3(2)2 a 3.解由条件(1) a 3,取a 4,原式即1x1x4,、、一,一x 1,31 x 1— x 1,此不等式化为:或或2x 4, 2x 4, 2x 4,所以 x减x或x2.所以不等式的解为 x2或x 2,所解集为R矛盾.所以条件⑴不充分.由条件(2),2 a 3,取a 2,不等式化为1 x |1 x 2,、、一,一 x 1,31 x 1— x 1,此不等式化为:或或2x 2, 2x 2, 2x 2,所以x1或x或x 1.所以不等式的解为x1或x1与解集为R矛盾.所以条件(2)也不充分.一,人 r a 3,条件⑴和(2)联合,得 ,2 a 3,所以a ,显然条件(1)和(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故应选择E.注意 条件(1)的充分性,是用解法一判断的,只有当条件不充分时,才可用解法三,如对 条件(2)不充分白^判断.解法四一般分析法(寻找题干结论的充分必要条件.)即:要判断A是否是B的充分条件,可找出B的充要条件 C再判断A是否是C的充分条 件.6a例6 要使x 1 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60.x(1) a=1(2)a=26 a 解 设x ― 展开式的常数项为「1,因为xrr 6 r _a_pr ar 63rI r 1C6x 2C 6 a x.x所以6 3r0,r2.因为C;a260,所以15a260,a2.所以题干中结论的充要条件是a 2.所以条件 ⑴a 1不充分;条件(2) a 2充分.故应选择B.此题用解法一需要将 a 1和a 2代入,推算两次,而用此种方法只推算一次得出a 2即可.例7要使关于x的一元方程x4 2x2 k 0有四个相异的实根。

1(1) 0 k—;(2) 1 k 22解 方程x4 2x2 k 0有四个相异的实根,设t x2,t 0,则方程t2 2t k 0应有两个不等正实根t10,t2 0,所以0,t1 t2 2 0,,t1t20,4 4k 0, k 0,k1所以,0 k 1.k 0,所以题干中结论的充要条件是0 k 1,所以条件( 1 )充分,条件( 2 )不充分故应选择 A..一道条件充分性判断试题有时可以用多种方法求解, 如上面的例2 也可求解如下【条件充分性判断题的解题技巧】解题技巧之一:直接检验法将满足条件(1)和(2)分别代入结论 C中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来判别. 也可以抽几个样本 试算.代入检验法,是直接检验法中最简单的一种,还有样本检验法无法直接从条件出发代 人,而是从满足条件的集合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再代入题干检验.应该说明的是,样本检验属于不完全检验,不能严格证明,考生应作为辅助办法使用,或实在没辙了可以试一试.解题技巧之二:直接逻辑推理法有时条件(1) , (2)及结论C都是描述性的判断,实际上该类题属于纯逻辑题,可能会有点绕,但比起 MB儆考正宗的逻辑题目来说,也是“小巫见大巫” 了.因此考生在复习逻辑 时要认真准备,因为数学部分的充分性判断题本身就非常需要考生加强在逻辑方面的知识和 宗乔.例8小李比小张年龄大.(1) 小张的哥哥今年刚满 18岁,可以参加选举了(2) 小李昨天刚度过了自己的 30岁生日题干中涉及到小李和小张的年龄比较问题,而条件(1)完全不涉及小李,条件(2)完全不涉及小张,因此单独使用(1)或(2)都不能独立推出结论.根据条件(1)的表述,我们可以由小张年龄 <」、张哥哥年龄=18岁推出小张年龄<18岁,根据条件(2)的表述,得到小李年龄=30 岁;这两个判断联在一起,由小张年龄<18岁<30岁=小李年龄可以得到小李年龄比小张年龄大.即此题应选C.解题技巧之三:化繁就简法有时或者是条件(1)、(2),或者是结论G,可能表述或形式上比较复杂,不容易看清楚,这时候应该考虑用一些办法化繁就简,更易于比较和推理.事实上,化简以后,题目答案甚 至一目了然了.322成立.x 3x 4x 12-~2 - 二x 6x 11x 6(1) x2 x 20(2)x2x 232二xx 2由题目看出,这几个式子都比较繁杂,难以看出彳此关系,通过化简将x3 3x2 4x 12x2(x 3) 4(x 3)x3 6x2 11x 6 x3 6x2 5x 6x 6(x2 4)(x 3) x(x2 6x 5) 6(x 1) (x 2)(x 2)(x 3) x(x 1)(x 5) 6(x 1) (x 2)(x 2)(x 3) 2-(x 1)(x 5x 6) (x 2)(x 2)(x 3) (x 1)(x 2)(x 3) x 2 x 12(其中 x 3,x 2且x 1),进一步得x=4.对条件(1)化简为 x2 x 20 0,(x 4)(x 5) 0,得x 4或x 5.对条件(2)化简为2x2 2x 4 3x2 3x(其中x 0且x 1),进一步得(x 1)(x 4) 0,由于x 1,所以x 4,则(1)不充分,(2)充分.解题技巧之四:直观画图法有些题目涉及到集合的相互关系,涉及到空间关系,还有彼此之间循环的逻辑关系等,这类题通常都比较绕,光在脑子里想着想着就乱了,又得重来,实际上这类题的难度并不大,要养成在纸上画图的习惯,把逻辑关系、空间关系等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画出来,就可清楚地找 出规律来了 .例10设A、B为随机事件,A = B成立.(1) P(AB)0(2) P(AB)0本题如果用计算或推理都很难下手,我们考虑作图.先考虑条件(1),阴影部分为 A,而P(AB) 0即指A与B不相交,则B只能躲藏于A的内部,这样可以得到 B A.同理根据 条件(2)可以得到A B .显然由A B且B A,可以得到A B,即可选C.这就是画图的妙用.脑子里很难想 明白的关系,纸上一画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