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产业行动方案一、 锡产业锡材:锡箔、锡异型材,应用于医药、化工、轻工、食品、艺术品、电子工业、电镀等领域锡无机化合物:锡氧化物、锡氯化物、锡硫化物,应用于电镀、陶瓷釉及原料、催化剂、玻璃等领域锡有机化合物:甲基锡、丁基锡、辛基锡、有机锡热稳定剂、有机锡杀虫剂,应用于塑料、农业、医药、纺织、船舶等领域锡焊料:焊锡丝、焊锡球、无铅焊料、焊锡膏等,应用于电子、仪表、汽车等领域锡基合金:锡基铸造合金锭、锡基轴承合金锭包括铜锡合金、易熔合金、超导铌锡合金、铝锡合金等,应用于汽车、重型机器、锡工艺品等二、 现代产业发展面临挑战(一)矿产资源逐渐枯竭,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矿业是红河州的传统支柱产业,红河州以其突出的矿产资源闻名全国,是云南省重要的矿业工业基地特别是个旧市,探获的锡占世界的24.7%,全国的39.1%,云南省的82.7%,被誉为世界锡都但是经过长年以来连续不断的开采,资源开始衰减并逐步枯竭2008年,个旧被确立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红河州亟需改变过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延缓资源枯竭,培育替代产业,实现转型发展但是随着资源的逐渐衰减,红河州制造业呈现中间强、两头弱、两头在外的产业特点一方面自有矿山已经无法满足下游企业的生产需要,只能从外地购进;另一方面距离有色金属消费中心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距离相对较远,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州内园区交通、电网、供水等硬件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如工业废水的处理、排放废气的处理、产品物流规划等方面不尽合理,影响营商环境此外,红河州冶金、烟草等传统产业仍占据制造业主导地位,先进制造业、高新电子行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培育不足、总量不大,产业数字化和水平较低,绿色高质量发展基础较弱二)科技创新支撑不足,高新技术相对缺乏红河州仅有一所普通高等学校、三所专科学校,高等院校数量少、科研能力弱的状况持续存在,产业技术研究、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平台不足,高端人才、科技转化平台不能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创新资源相对较少,科技领军人才、技术带头人相对匮乏,导致红河州产业链上下延伸受到限制目前,红河州现代产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前端,特别是高原特色农业、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主要偏重于原料初加工环节,产业链整体延伸不足,初级产品多,多数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州内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优势企业不多,总量规模和经济效益有限,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品相对较少三)生态保护亟待加强,双碳达标压力加大红河州生态整体相对脆弱,与云南省其他部分州市相比较,红河州森林覆盖率57.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北部地区石漠化和南部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较重。
红河州以基础原材料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面临更为严峻的环境保护压力,重金属污染防治、节能减排难度更大,特别是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红河州亟需寻求更加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三、 红河州:强壮工业筋骨挺起发展脊梁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经济强2021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1%,增速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2.5、3.3个百分点2021年,我州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5.3%,烟草制品业增长4.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7%一组组数据,是红河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交出的工业经济发展成绩单近年来,全州上下以打造绿色能源牌为有力抓手,紧紧围绕州委13568工作思路,紧扣新型工业强州工作要求,大力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新兴产业培育行动计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产业园区为平台、重大项目为载体,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州工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近年来,聚焦高质量发展,深挖绿色能源牌潜力,持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目前,全州已建成光伏电站12座,总装机62.65万千瓦,装机居全省第一;已建成风电场22座,总装机136.18万千瓦,装机居全省第三;已建成水电站221座,总装机282.53万千瓦全州累计建成电力总装机715.23万千瓦,成为云南电网西电东送南通道、对越送电的重要支撑点红旗猎猎引征程,跃马奋进新时代新起点、新使命、新担当,红河州围绕新型工业强州工作要求,奋力锻造高质量发展钢筋铁骨,把蓝图变成实景图,让绿色能源牌更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四、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注重发挥实体经济重要作用、实现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本协同作用的产业体系,是充分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物质技术成果的产业体系,也是实现产业融合、绿色低碳、开放共享的产业体系新征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
在新发展阶段,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围绕自主可控、安全高效要求,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智能制造,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在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方面,要进一步发展绿色制造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大力加强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进一步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进一步降低制造业成本三是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提升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这类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方向,又代表着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向,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带动能力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过程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提升我国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
应着力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谋划发展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通过推动对前沿科技的深入探索和交叉融合创新,特别是加快对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突破,促进未来产业快速发展另外,进一步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要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近年来,我国产业融合发展的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水平不够高,支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首先,打造多元融合主体支持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资源要素、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的有效整合,同时注重发挥平台型组织、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积极培育融合平台型企业,引导优势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关联企业围绕核心业务和产品共建业务信息平台、交互研发设计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工业云平台等,形成融合共生的产业生态圈其次,重点加快现代服务业与重点制造业的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原材料产业融合,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各环节对接下游企业,加快原材料行业从提供原料产品向提供原料和工业服务解决方案转变。
推动现代服务业与消费品制造业融合,强化研发设计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通过研发设计提升制造业产品的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水平推进物流服务与生产制造的无缝对接,借助现代供应链优化制造流程,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提升制造业运行效率借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化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重点发展规模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形同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趋势,要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要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原则,统筹产业体系发展与产业链安全,着力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进一步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要充分发挥我国产业规模、场优势、产业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加紧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推进制造业补链强链,强化资源、技术、装备支撑,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应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融通协作进一步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同时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同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推动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与相关领域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龙头企业的对接与协作,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与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系统地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互联网平台、行业龙头企业等开放数字化资源和能力,协助推进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基于自身特点和要求实现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环节的数字化水平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新模式加快推进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商务,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服务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进一步增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提升关键产品的自给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信息技术软硬件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做大做强软件产业。
引导支持平台企业加强数据、产品、内容等资源的整合共享推进区域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五、 我国现代产业体系迈出坚实步伐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我国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阔步迈向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制造强国建设跃上新台阶规模更大、底盘更稳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十年来,生产性服务业持续提质升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2021年,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年均值位于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生活性服务业加快迈向高品质、多样化,快递业务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