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超声正常值优制材料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3KB
约10页
文档ID:484548889
超声正常值优制材料_第1页
1/10

超声正常值 标签: 超声诊断正常参考值 顶[2] 分享到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腾讯微博 开心001 人人网 新浪微博 目录 · • 儿童超声正常常用参考值 · • 成人各器官正常测量切面及测量值: · • 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 • 血管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 • 眼部(成人眼球) · • 心脏大血管(心脏) · • 肌腱厚度 · • 肾上腺 · • 肿块距腹前壁距离 · • 妇 科 · • 产科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儿童超声正常常用参考值编辑本段回目录(1)心界 年龄        左界                                          右界 <1岁  左锁骨中线外1~2cm                        沿右胸骨旁线 2-5岁  左锁骨中线外1cm                           右胸骨旁线与右胸骨线之间 5-12岁 左锁骨中线上或线内0.5~1cm         接近右胸骨线 >12岁 ,左锁骨中线内0.5~1cm 右胸骨线 心胸比率 <1岁:<0.6、 1~6岁:<0.55、 >6岁:<0.5 (2)肝脏大小: 正常:<1岁:肋下2cm内,1~4岁:肋下1cm内,>7岁:肋下不能扪及 轻度肿大:肝脏下缘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水平线以上 中度肿大:肝脏下缘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水平线以下,但未超过脐平 重度肿大:肝脏下缘超过脐平 (3)脾大分度: 正常:一般肋下不能扪及(10%的1岁以内小儿肋下恰及) 轻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 中度:深吸气时,脾缘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内 重度:深吸气时,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4)头围 出生:34cm、 6月:43cm、 1岁:46cm、 2岁:48cm、 5岁:50cm (5)胸围 出生:32cm、 1岁:=头围、 >1岁:=头围+岁数—1 (6)腹围 <2岁:=胸围、 >2岁:<胸围 (7)身长 出生:50cm、 3月:60-61cm、 1岁:75cm、2-12岁:=岁数×7+70cm (8)体重 1~6月=出生体重+月龄×0.7、7~12月=6+月龄×0.25、≥2岁:岁数×2+7(或8) (9)前囟 1.5岁前闭合、 后囟 6-8周前闭合、 骨缝 3-4月前闭合 (10)腕部骨化中心数 1~9岁=年龄+1 (11)体表面积        <30公斤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公斤体重×0.035+0.1       >30公斤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公斤体重—30)×0.02+1.05 成人各器官正常测量切面及测量值: 编辑本段回目录肝右锁骨中线肋缘下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扫查不到或稍触及 肝脏和脾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 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 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 12-14cm肝右叶前后径:8 ~10cm 二.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 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4. 肝动脉峰值速度范围:65~85cm/s 、阻力指数:0.6~0.75  三.门静脉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 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 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不超过1.4cm,血流速度范围:13~25 cm/s、血流量:约900±217ml/min 四.脾脏厚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五.脾脏长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 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4.   脾的宽度:范围5~7cm  胆系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胆囊测量 1.胆囊长径胆囊颈部到底部的长度在胆囊有折叠的时候,应分段测量,长径应为各段的和正常值:小于8cm 2.胆囊横径:为胆囊体的最宽径正常值:通常小于3.5cm 3.胆囊壁厚径:正常值:小于2.5mm脂餐一小时后收缩 ≥1/2 二.胆管测量 1.肝外胆管:上段与门静脉腹侧伴行,其内径小于同水平门静脉内径的l/3mm;下段与胰头后方(胰腺段)、下腔静脉前方下行,其内径小于8mm正常胆总管内径随年龄增加,老年人可达10mm 2.肝内胆管:位于门静脉左、右支腹侧,其内径多小于2mm 胰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目前关于正常胰腺的超声测值尚无统一的标准,多数作者以测量胰腺的厚度(前后径)为标准具体方法: 一.胰头的测量 1.选择切面。

胰腺长轴切面,将胰头部显示清楚; 2.测量部位:在下腔静脉的前方测量,测量一般不包括钩突 3.正常参考值(成人):≤2.5 二.胰体的测量 !.选择切面:胰腺长轴切面,将胰体部显示清楚: 2.测量部位:在腹主动脉的前方垂直线进行测量 3.正常参考值(成人):≤2.0cm 三.胰尾的测量 1.选择切面:胰腺长轴切面,将胰尾部显示清楚: 2测量部位:在腹主动脉的左缘或脊柱左缘进行测量; 3.正常参考值(成人):≤2.0cm 四、 胰管内径:小于2mm 肾脏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肾脏长度(上下径)测量 1.测量切面:肾脏冠状切面或矢状切面的最长切面 2.测量位置:将测量游标分别放置在肾脏上下极顶端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成年、cm):男性:10.6土0.6:女性:10.4土0.6 (10-12cm)二.肾脏宽度(左右径)测量 1.测量切面:肾门部短轴切面,或肾脏冠状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游标分别放置在近肾门与肾脏最宽部的两侧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成年、cm):男性:5.6土0.5;女性:5.4土0.4 (4-5cm)三.肾脏厚度(前后径)测量 1.测量切面:肾门部短轴切面,或肾脏矢状切面。

2.测量位置:将测量游标分别放置在肾脏最厚部的两侧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成年、cm):男性:4.2土 0.4:女性:4.0土 0.5 (3-5)正常肾的大小有较大出入一般男性肾脏大于女性,左肾大于右肾在实际超声诊断中,并不因为肾的大小略有出入而影响其诊断结果,只有当肾脏过分巨大或缩小时才有诊断意义而对肾实质的厚度,尤其是肾皮质的厚度减薄意义较大肾实质厚度:约1~2cm ,通常约1.5cm ,肾皮质厚度:约8~10mm 肾静脉内径:约1cm ,立位或坐位增宽,肾动脉内径:约5~6mm  膀胱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膀胱径线和容量测量 1.测量切面与部位: 膀胱的最大纵断面:测量膀胱长径(上下径d1) 膀胱的最大横断面:测量膀胱厚径(前后径d2) 测量膀胱宽径(左右径d3) 2.按容积公式计算膀胱容量: V(ml)=0.5 dl•d2•d3 3.正常值:350~500ml 注;有多种膀胱容量计算公式,各有其特长输尿管与膀胱 输尿管内径:约2~4mm 膀胱容量:约350~500ml 排尿后残余尿:小于50ml 膀胱壁厚度:约1~3mm 前列腺 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正常前列腺的超声测值,可因检查途径及超声仪的类型和检查位置、探测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此介绍经腹部检查的测量方法 一.测量切面与部位 1.腹部横断面(前列腺的斜冠状断面) 宽径测量(左右径):左侧边界至右侧边界的最大径 厚径测量(前后径):前缘边界至后缘边界的最大径 2.腹部纵断面:(前列腺的矢状断面) 长径测量(上下径):上缘边界至下缘边界的最大径 二.前列腺测量正常值 为简化的平均值:长径3cm,宽径4cm,厚径2cm 三.前列腺体积计算(V): 三径乘积的半数值即V=l/2(L•D•W) 精囊内腺宽/ 全腺宽< 0.4 厚径/ 宽径= 0.5 假定圆面积比(PCAR ):为0.65  阴囊与睾丸 阴囊壁厚:2~8mm 附睾头厚:约0.8~1.2cm 精索静脉内径:小于2mm 睾丸长径:约4cm 宽径:约3cm 前后径:约2cm 睾丸动脉和睾丸内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分别约:8~28 cm/s和4~19cm/s 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编辑本段回目录甲状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 (一)甲状腺的厚度(前后径)及宽度(左右径)测量 1.标准测量切面:在甲状腺的一系列横断面中选择甲状腺实质最厚和最 宽处为标准切面,要求探头压力要尽可能轻 2.测量位置:分别选在甲状腺最厚和最宽处的包膜高回声线边缘上。

3.正常成人参考值(cm):左右两叶厚度各为1.5~2.0cm, 宽度2.0~2.5cm,峡部厚度小于0.5cm (二)甲状腺的长径(上下径)测量 1.标准测量切面:在甲状腺的一系列纵断面中选择甲状腺实质最长处为 标准切面,要求探头压力要尽可能轻 2.测量位置:分别选在甲状腺最长处的包膜高回声线边缘上 3.正常成人参考值(cm): 左右两叶长度各为4.0~6.0cm, 峡部长度1.5~2.0cm 血管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编辑本段回目录       由于血管走行有长有短,同一根血管随着近心和远心,管径有粗有细,血流速度有快有慢,因此,超声测量时均要描述哪段血管、哪点测量 现列举几条常见的外周血管的测量方法及正常参考值: 一.颈动脉 1.颈总动脉:正常颈总动脉血流频谱曲线形态呈三峰形,为层流频谱,收缩期有两个峰,第一峰大于第二峰,双峰间有切迹,舒张早期增速形成第三峰,三个峰均为正向频谱,舒张期全程有持续低速正向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91.3士20.7cm/s,舒张期峰值流速27.1土6.4cm/s,阻力指数0.7土0.05颈总动脉内径约为6.6~7.5mm,管壁厚约1mm 二.腹主动脉 正常腹主动脉血流频谱曲线形态呈正向单峰型,频带窄,为层流频谱,收缩期血流加速度及减速度均较快,舒张早期可有较小的负向频谱,舒张期呈正向低速血流。

正常峰值流速范围约为90~130cm/s腹主动脉近心段内径约为2.0~3.0cm,中段(胰腺水平)为1.6~2.2cm,远心段(分叉处)为1.3~1.7cm 三.下腔静脉 正常下腔静脉血流频谱线为收缩期向心性血流,心脏快速充盈期,其流速再次增快出现第二个向心性血流,心脏舒张中晚期呈低速离心血流,位于基线上方第一峰流流速可达31.3±8.2cm/s,第二峰流速可达25.0±8.1cm/s,第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