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孙雯婷[教学内容]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五册二单元第二课歌唱课《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理念] 本节课运用新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看、听、说、敲、唱、演、编”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并完成简单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功能潜移默化教育学生,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进而弘扬民族精神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为扩充了的一段体结构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作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地抒发了对美丽的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教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善于模仿,学生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可以将自己完全融入到优美的旋律中,对律动和舞蹈极感兴趣,喜欢舞蹈与音乐相结合的音乐活动[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用轻巧、圆润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用优美、舒展的肢体语言表现歌曲 2 、通过歌唱与表演,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对祖国、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教育学生增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 3、通过自制打击乐器演奏来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舞姿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唱准并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 (1)×· × | ××× || (2)× О × О | ××× × ||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原辽阔,有许许多多美丽和神奇的地方令人向往你们都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学生回答) 师:老师今天也想带同学们到一个迷人的地方去看看?你们准备好了吗?(创设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内蒙古草原风景和人文风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和学生了解 ,引导学生体验草原风情,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激发学生对蒙古族的喜爱之情,拓展文化视野,让学生体验小牧民骄傲、自豪的情绪,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蒙古族,被称作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以游牧生活为主,住的是蒙古包,美丽的大草原是蒙古人民的家每年七、八月,蒙古族人民要在这水草丰茂、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盛会,被称作那达慕大会,这是蒙古人民自己的节日,在会上他们进行摔跤、赛马和射箭等比赛,是蒙古族人民最为重视和最有组织的传统体育盛会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参加那达慕大会?(学生回答)那让我们准备一下,一起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作为我们远方朋友的礼物,送给蒙古族同胞,怎么样?你们一定对这首歌很好奇,先让老师唱给大家听! (设计理念:让学生对蒙古族的文化产生好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学习歌曲,培养兴趣 1、聆听歌曲, 教师范唱 师:《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很具有舞蹈性,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你们听,草原上又传来了一次动听的歌声播放多媒体)(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对本首歌的学习欲望 2、再次带着问题聆听范唱 师:是谁在歌唱?(学生回答) 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师: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师:歌曲中唱出了什么?(小牧民骄傲和自豪,是因为他们非常热爱大草原、热爱自己的家乡。
用欢快的节奏形象的展示了性格自豪的小牧民手拿着扬鞭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设计意图:重视聆听在音乐课中的作用,将聆听贯穿于整节课 3、按节奏读歌词 4、进行歌曲模唱教学听旋律,填歌词) 难点: (1)八分休止要唱准确;装饰音唱清晰 草 0 儿 0 |青 青|羊 儿 |肥 —| (轻轻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 (2)附点音符×· ×| × × ×| 啊 哈 啊 哈 呵 同学们与老师一同熟悉了曲调,教师介绍前倚音,让学生了解它是装饰音的一种,了解八分休止符的准确休止时值,附点音符时值唱准确 6、随伴奏轻轻演唱 7、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现在大家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了,那老师问问同学们,这首歌曲怎样唱才会更好听?(前面自豪赞美家乡,衬词豪放,表现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最后要天真活泼,自豪的表现草原儿童对家乡和美好生活的赞美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三、体验创新,激发热情 1、乐理知识:哪些是四分音符,哪些是八分音符,二分音符(播放课件) 2、解决难点节奏: (1) ×· × | ××× || 师:附点音符让我们用运动中加油的口号喊一喊:加.油 ︳加.油 ︳ (2)× О × О | ××× × || 师:休止符我们根据蒙古族的生活风俗可以联想到射箭:嗖 0 ︳嗖 0 ︳ (3)同学们还能不能想到其它在生活中的节奏啊?骑马:得尔 得尔︱得尔 得尔︳ 扬鞭:驾 -- ︱ 驾 — ︳ 挤奶:唰 唰 ︳唰 唰 ︳ 3、敲一敲,情景创设——“筷子”进课堂。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特殊的礼物,快看看礼物并把它拿出来筷子) 师:“筷子”是我们用餐时的工具;中国是第一个使用筷子的国家;我们可以用它当打击乐器并为歌曲伴奏,并随歌曲自主伴奏[设计意图]利用筷子当打击乐器,引发兴趣,轻松解决难点节奏,培养学生的模仿力和表现力利用“筷子”当打击乐器给每个学生动手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时时保持对音乐的兴趣及乐趣 4、拿出乐器(双响筒、沙锤、串铃、碰钟)分声部为歌曲进行伴奏 5、学生提问,找难点、突破难点 师:这首歌曲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哪位同学对这首歌曲还有不会的地方请你提一提,同学和老师帮你共同的解决设计意图:完全给学生们自主权,让他们真正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适当的点拨,为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奠基,并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四 、课后延伸,资源共享 1、风俗生活出示课件) 2、欣赏服饰并展示蒙古族的衣服出示课件) 3、学习蒙古族舞蹈 师:生活在这里的小朋友是那么的幸福、那么的自豪,所以他们才会骄傲的对我们说:“我是草原小牧民”生活在这里的小朋友不但热情好客,也非常的能歌善舞我们去草原参加那达慕大会的时候也要能歌善舞才是最好呢?那么跟老师学跳一些蒙古舞的动作好不好?(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表演,激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在一种美的境界、美的旋律、美的享受中走进音乐的殿堂。
五、小结 大草原的风景优美,蒙古族的人民热情好客,蒙古族的舞蹈多姿多彩,今天我们感受到了大草原带给我们的美好享受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吧,向着那达慕大会,向着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