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注射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不安全注射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一) 无菌操作技术方面 1.未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进行注射操作 2.未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进行采血 3.未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输液 4.重复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及其针头 5只换针头不换注射器 6.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不处于有效期内 7.注射用药及溶媒不处于有效期内 8.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或输液器外包装破损 9.使用疑似有污染的的药品 10.本应单剂量使用的药品分次使用或多人次使用 11.必须使用多剂量用药时,未做到一人一针一次使用 12.皮肤消毒后,未做到完全干后才进行注射 13.皮肤消毒后,操作者用未消毒的手指再次接触穿刺部位 14.注射前没有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 (二) 利器、锐器伤方面 1.用双手回套针帽 2.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 3.对注射器及针头手工毁形 4.徒手掰断安瓿 5.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时未带手套 医疗废物处置方面 1.未及时将锐器丢弃在锐器盒内 2.锐器丢弃在锐器盒外 3.不会正确使用锐器盒 4.锐器盒有渗漏 5.锐器盒在转运过程中没有完全密闭,有内容物外露或溢出 对策 1,开展安全注射宣传教育,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技能培养。
2,使用注射器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一灭菌”尤为常见) 3,注射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4,使用自毁式注射器这种注射器一经使用,就无法抽回推杆,强制抽回将毁掉注射器,这从技术上杜绝了一次性注射器重复使用的安全隐患 5,使用安全盒和截针器回收使用后的注射器已有相关研究指出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社会价值考虑,在今后的预防接种服务中推广使用截针器在安全注射方面均具积极作用 6,一次性医疗废弃物管理:防止医疗废物扩散,应严格遵循分类收集、集中存放、分别处理,保障人类健康、预防环境污染的原则,应专人负责,并具备一定专业知识,认真配合医院感染科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物的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一次性医疗用物按规定存放,妥善保存,日产日清;锐器应使用硬质、带盖、防渗漏容器收集;一次性医疗废弃物每天定时上交按要求焚烧,不能焚烧的按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在运输过程中防渗漏、防遗撒、防刺破工作人员在交接医疗废弃物时要认真登记《医疗废弃物收集登记表》并签字 7,医院管理者对工作中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工作人员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安全防护的定期培训和在职教育,通过教育使其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主动学习职业安全防护新知识,认识戴手套的重要性,并在态度、感情、行为上自然接受。
医院有必要建立相关制度,强化并督促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及时戴手套,提高注射行为的安全性 8,建立以护理人员为中心的安全注射防护管理制度与流程医院感染控制科和护理部应成为护士安全注射防护的教育与管理机构,该机构应就护士安全注射建立明确的工作职责职责应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体检制度新入员工都要进行二对半的检测,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是阴性的,必须进行强制性的乙肝疫苗接种,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员工免费乙肝疫苗注射制度 (2)建立培训制度将血源性疾病的防护教育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培训的内容包括针刺伤的危害、导致针刺伤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标准预防的概念及意义等除岗前培训外,也要将职业安全防护的内容纳入继续护理学教育,不断强化 (3)建立检查与反馈制度定期对护士执行标准预防的情况及是否存在导致锐器伤发生的高危行为进行检查,可确保教育的效果,强化护士树立牢固的防护意识 (4)建立针刺伤报告与处理的制度与流程建立报告制度不但可以了解院内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现状,同时有助于医院进行针刺伤危险因素分析对高危针刺伤必须在报告后立即启动伤后血清学随访制度与伤后预防性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预防血源性疾病的发生。
锐器伤的预防措施: 1,建立锐器伤防护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操作行为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必须带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正确处理使用后的锐器 2,规范锐器使用时的防护:比如抽吸药液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抽吸后立即用单手套上针帽静脉用药时最好采用三通给药;制定完善的手术器械摆放及传递的规定,规范器械护士的基本操作 3,禁止易引起锐器伤的危险行为:如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直接接触医疗废物 4,严格管理医疗废物 5,加强护士的健康管理 6,适当调整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7,使用具有安全装置的护理器材:如采用真空采血系统采集血液标本;使用一次性输液管路等无针连接系统;使用可自动毁形的安全注射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