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鉴证报告评析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1KB
约7页
文档ID:218553934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鉴证报告评析_第1页
1/7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鉴证报告评析摘要:聘请第三方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鉴证,既冇利于改善报告的 可信度,也有益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活动的发展木文对我国企业披 露的2011年社会责任鉴证报告内容进行分析,以了解目前的现状,最后 提出几点思考关键词:社会责任鉴证报告鉴证标准鉴证程序近几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持续增多,部分企业选择了独立第三 方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鉴证主要目的在于:缓解利益相关方对于报告内 容的质疑,增强报告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增强利益相关方的信任,以帮助 企业更好的改进根据毕马威(KPMO2011年企业责任报告全球调查显示: 冇46%的G250 (全球财富500强企业的前250家)和38%的N100 (不同地 区、国家中的100强企业)选择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鉴证在我国,对社 会责任报告的鉴证活动也正在发展,共有47家企业披露了 2011年社会责 任报告的鉴证报告(不包括第三方评论、相关方证言、专家评价或评级等 非正式鉴证报告)本文通过对鉴证报告内容进行分析,以了解目前的鉴 证现状,并从中得到冇益的启示一、社会责任鉴证报告内容的分析(-)鉴证者与被鉴证单位1.鉴证者及其独立性和胜任能力。

1)鉴证者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简称GRT)在其分析报告中将鉴证者归纳了十类:“四大”、非“四大”会 计师事务所、认证机构、一般的咨询机构、专门的咨询机构、独立的顾问 机构、个人、学术机构、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最主要的三类「四大”、 认证机构和专门的咨询机构,其2007年的市场份额依次为40%、25%和24%, 共占据89%的市场毕马威(KPMG) 2011年企业责任报告全球调查显示, 有70%以上的G250和接近65%的N100企业选择由大型的会计机构进行鉴 证从我国企业2011年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情况来看,认证机构在鉴证 报告的提供者中居于主导地位据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提供的数据, 认证机构共出具了 30份鉴证报告,占总数的55%,在份额上遥遥领先有 8家企业披露了分别由认证机构和行业协会出具的鉴证报告,这些企业同 时拥有两份鉴证报告2)独立性和胜任能力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鉴证的机构应是被鉴 证单位以外的第三方,且具备独立性和专业的胜任能力除毕马威和普华 永道之外,其他机构都在鉴证报告中说明了自己的独立性劳式、纺织工 业联合会、必维、通用公证行这些机构的鉴证报告提到了胜任能力的问题, 它们一般用“独立性、公正性和能力声明”或者“独立性和能力声明”对 独立性和胜任能力集中阐述。

2•被鉴证单位冇47家企业聘请第三方对其出具的社会责任报告或 者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鉴证从行业分布来看,有16家制造业企业,14 家金融保险业,能源业与交通运输业分别位列笫三和第四在制造业中, 以纺织企业最多,纺织服装业已成为我国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最多的细分行 业这47家企业中的大多数是国有企业或者上市公司,并且规模都较大鉴证标准我国没有专用的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标准,一般是采用国际标准,常用 的冇:国际审计准则与验证委员会的《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以外的其 他鉴证业务准则》(ISAE 3000)、社会与伦理责任协会的《AA 1000审验标 准》和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等ISAE 3000是国 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于2003年制定的,是国际会计公司在 全球范围内从事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主要依据具体来看,依据ISAE 3000 进行鉴证的比例自2005以来由G250样本的24%提高到2010年的62%,由 N100样本的14%升到54%,上升幅度较大《AA 1000审验标准(2003)》(AA 1000AS)是进行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专门标准,明确针对可持续发展审验 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使用,旨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绩效和报告的可信度和质 量;《AA 1000审验标准(2008)》是AA 1000审验标准的第二版,它为可 持续审验提供了一个严格的框架,同时又为其适应不同的组织机构环境提 供了足够的灵活性。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T)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目前较多使用的是2006年版,简称G3)是世界范围内广为使用的可持 续发展报告框架,用于指导公司编制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以披露非财 务绩效,让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対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G3是欧洲公 司最广泛认可的社会责任报告指南,它在全球的接受度也在逐渐提升从55份鉴证报告来看,采用最多的标准(这里指主要标准)是中国 纺织工业协会制订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准则》 (CSR-VRAI)和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CSR-GATES: 2008),共有18份,占总数的33%;其次是ISAE 3000,共有13份,占比24%,这 些鉴证报告主耍由“四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必维国际检验集I才I在对某 些企业的鉴证中也采用了此标准;但该机构大部分的鉴证工作遵循自定的 鉴证标准,即必维验证管理程序,共冇13份,占24%;随后是GRI的G3 指南和AA 1000AS,均占14%左右在鉴证市场份额中占比不多的我国本 土事务所遵循的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笫3101号:历史 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共4份,占比7%;挪威船级社(DNV) 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审验规章占比很少,仅有2份报告。

和前几年的鉴证报 告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以前往往采用单一的鉴证标准,但目前更多的鉴证 工作是同时参照几个标准,主耍目的是为了提高报告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增强利益相关方的信任三)鉴证程序鉴证工作所执行的程序主要包括:对社会责任政策的落实机制进行抽 样评估,访谈鉴证现场与报告编制冇关的管理层和工作人员,了解报告编 制过程,评价信息收集和管理系统的科学性;抽取关键指标进行分析性复 核,评审书血证据的可靠性,对数据信息进行抽样鉴证等所有这些程序 可分为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的鉴证机 构没有访谈外部利益相关方,这一点在部分报告的鉴证局限性中作了说 明 (四)保证程度与结论表述鉴证是旨在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 度的保证业务,但是仅有占总数一半左右的鉴证报告说明了保证程度,合 理保证的报告有11份,有限保证的报告15份,有3份报告形容其程度为“中度保证”,未提及的是行业协会和部分认证机构所提供的鉴证报告 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不同于财务报告信息,其中定性信息和叙述性信息偏 多另外社会责任报告鉴证领域在很多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目前没有统 一的、强制性的鉴证标准,所以为社会责任报告使用者提供很高的保证程 度是较困难的,有限保证可能更具有客观性,也较为符合鉴证活动木身的 谨慎性。

鉴证意见的表述方法通常可以分为两类:积极表述和消极表述在这 55份报告中,积极表述结论的报告共有36份,约占65%o 一般表述为: 所披露的信息是可靠且客观的,没冇发现重大系统性或实质性错误或者社 会责任报告符合某标准的耍求消极表述的鉴证报告共19份,占比35%, 大多见诸于会计师事务所岀具的有限保证的鉴证报告,还有少部分来自于 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劳式质量认证公司和莱茵技术监督服务公司,大多表 述为:我们没有注意到任何事项使我们相信选定的2011年度关键数据的 编制,在所冇重大方面未能符合列示于报告中的编报基础五)鉴证报告中的其他耍素从内容来看,所有的鉴证报告均明确了鉴证范围有25份鉴证报告 明确了报告的收件人,占45%,但对象却不尽相同收件人为“公司”、“全 体股东”的各有1份,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11份报告说明收 件人为公司董事会,并做出说明:“我们的工作仅限于就上述约定事项向 董事会进行汇报,而非其他日的我们不会就我们所实施的工作、出具的 报告或做出的结论对除董事会以外的任何笫三方承担任何责任明确报 告收件人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的鉴证报告有12份,采用的是“致……公 司利益相关者”或者“报告旨在告知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可由利益相关方使 用”这种表述。

由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四大”和我国本土事务所)出具的15份鉴 证报告都阐明了管理层和鉴证服务提供方的责任,这样既冇助于增强被鉴 证单位的责任意识,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同时也合理确认了鉴证机构的责 任,在规范其行为的同时可以降低公众对鉴证工作的期望差距二、几点思考(一)聘请第三方対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独立鉴证的企业偏少我国的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活动正在发展之中,整体情况较前几年冇进 步,但是鉴证报告的数量仍旧偏少,所以社会责任报告虽然数量很多,但 其质量却也无从考究毕马威(KPMG)发布的2011年全球企业社会责任 调查报告显示,采用第三方鉴证的企业比例为46%,我国企业的这一比例 与全球水平相差甚远此外,就被鉴证单位的行业分布比例来看,我国的 金融保险业位居前位,这一点与国外情况相同;国外的化工制药、石油开 采企业在被鉴证单位群体中也占有很大比例,可能是因为这类企业的社会 责任履行情况更易受到社会关注,而经过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更能提高公 众对其的认可度,但是我国这类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鲜有经过第三方鉴 证鉴证报告的鉴证程序、格式和内容冇很大区别部分认证机构和行业协会的鉴证工作虽然遵循了一定的鉴证标准,但 鉴证程序较为随意和空泛,有的报告甚至直接附上结论,未对鉴证程序作 任何说明,也即对鉴证证据的获取过程未做出表述。

报告内容尚不够统一 和规范,影响了报告的可比也 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鉴证报告在格式和内 容上更显规范,但其市场份额并不高,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在社会责任报告 鉴证领域继续拓展业务范I韦I,利用其在鉴证方面丰富的经验和条理化的程 序开展工作,这对于社会鉴证业务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益处冇些行业 的特定数据可能超出注册会计师的能力范围,必要时可以借助专家的工作 来完善鉴证工作三)社会责任鉴证报告的可信度还需进一步提升在対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过程中,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必不可少,但大 多数的鉴证机构在这一方面还冇所欠缺,应该访谈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外 部利益相关者,充分考虑他们的意见和感受,以此作为出具鉴证结论的依 据Z-O此外,从2011年社会责任鉴证报告来看,结论均为无保留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将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共同披露的报 告,信息的不实达到什么程度时会影响意见的类型,重要性的标准该如何 确眾,这些问题目前在我国没冇明确规范,不同的鉴证机构可能会冇不同 的标准,但他们未对此做出明确的说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 可比性和报告的可信度参考文献:1.沈洪涛,秦信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与注册会计师新业务拓展 [J]•注册会计师,2010, (12)・2•毛洪涛,张正勇.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述评一一根据国内1993年 至2009年研究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 (9).3.Paolo Perego, Ans Kolk. Multinationalsaccounlability onsustainability : the evolution of third-party assuranee ofsusta in ability repor ts[J]. Jour nal of Bus in ess Ethics,2012, (11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