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01.04.28,,*,内审员培训教程,第一章 概述(P1),GB/T19011-2003,标准简介,,术语和定义,(14),,审核原则,,管理体系审核类型,,GB/T19011-2003 简介,审核的指南,,适用范围:单一体系审核(质量、环境),,多体系的结合审核,,作用:规范审核,有利于审核的一致性,,和规范性,提升审核的有效性,提,,供增值服务,,审核 (P3),定义(GB/T19000-2008 3.9.1),,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审核,,审核是一种正式的、有序的活动(系统性),,审核是一项客观、公正的活动(独立性),,审核过程是一项形成文件的活动(文件化),,审核的对象可以是体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产品、过程和服务,,审核的目的是获得审核证据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审核准则(P4 ),,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3.9.3),,用于与审核证据进行比较的依据 标准:GB/T19001-2008,,。
质量手册等体系文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合同和承诺等,审核证据(P4),,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无关的不是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它信息(3.9.4),,证据是能够被证实的信息,,性质可定量(如顾客的满意率),也可定性(员工的质量意识),审核证据,审核范围内所进行的面谈文件和记录的审阅现场观察现有的测量与测试的结果或通过其它方法得到的结果,,审核发现(P5),,将收集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3.9.5),,能表明符合或不符合审核准则,或指出改进的机会,,比较的结果(审核准则),,符合性评价:结果为符合或不符合,审核结论(P5),,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的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审核结论3.9.6),,结论的依据:审核发现基础 +审核目的,,审核组做出,审核方案、计划与范围,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3.9.2)P6,,对审核活动和安排的描述(3.9.12)P6,,审核的内容和界限(3.9.13)P6,,通常包括实际位置、组织单元、活动和过程以及所覆盖的时期,,审核员和审核组,,经证实具有实施审核的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人员(3.9.9)P5,,实施审核的一名或多名审核员,需要时,由技术专家提供支持(3.9.10)P5,,。
通常任命审核组中的一名审核员为审核组长,,,审核原则,确定原则的目的,,与审核员有关的三项原则,,道德行为、公正表达、职业素养,,与审核有关两项原则,,独立性、基于证据的方法,,,,,管理体系审核类型(P7),,内部审核,,第一方审核,,外部审核,, 第二方审核,, 第三方审核,,第二方审核,顾客或以顾客的名义进行,提供对组织信任的依据,,目的:,,在有合作意向时对组织的体系进行初步评定,,在有合同关系的情况下,验证组织的体系是否正常运行并持续满足要求,促进组织改进体系,,沟通和加强供需双方对要求的共识,,第二方审核,,审核准则,,合同约定的管理体系标准或准则,,适用于组织的产品、过程及活动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审核人员,,顾客指派,,第三方审核,被认可的认证机构或其委托的审核机构所进行的审核,,目的,,确定体系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确定体系实现规定的目标、指标的有效性,,确定是否可以认证,/,注册,,为受审核方提供改进的机会,第三方审核,,审核准则,,GB/T19001-2008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审核人员,,由具备注册资格的审核人员实施审核,,,第一方审核,是组织或以组织的名义对其自身的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目的,,。
体系正常运行和改进的需要,,为第二、三方审核做好准备,,内部管理的一种手段,第一方审核,,审核准则,,管理体系文件,,文件依据的标准,,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审核人员,,本组织内经过培训、资格认可并授权的内审员,也可由组织聘请外部机构/人员已组织的名义进行,,第二章(P 9),审核方案,审核方案,确定年度审核的频次和形式(时间、审核方式,),,确定年度审核工作的安排(目的、范围与准则、内容、人员等),,责任人:审核的主管部门,,形式: 年度审核计划,年度审核的频次和形式,正常情况下每年至少一次,覆盖标准所有要求,,集中某一段时间完成对所有相关部门的审核,,分部门在不同时间进行审,追加审核,,例行审核之外,下列因素也可能导致进行内部审核:,,分散式审核的进度安排,,组织变化,,市场反馈,,重大质量不合格,第三章(P18),审核活动,,审核启动-文件评审-现场审核准备-现场审核实施-审核报告-审核结束,,审核启动,确定审核目的,,明确审核范围和准则,,确定审核的可行性,,确定审核组,,审核目的,通常由局长或管理者代表确定,,审核要完成的事项和达到的要求,,体系的符合性(准则),,运行的有效性,,改进的机会,审核范围,实际位置,,组织单元,,活动和过程,,审核覆盖的时期,,产品类别,审核组,管理者代表或审核管理部门确定,,审核组的能力要求和控制重点,,审核组长的职责与作用,,审核员的职责与作用,文件评审(P21),时机,,批准时的评审(4.2.3),,现场审核前和审核中的评审(审核员),,定期的评审(4.2.3),,审核活动准备,编制审核计划,,审核组工作分配与内部沟通,,准备工作文件,,工作文件(计划、记录表格、体系文件等),,编制检查表,审核计划,确定审核的目的和范围,,确定审核的方法,,确定审核的时间安排,,确定审核组人员的安排,审核计划的内容,课件,检查表的编写,检查表的作用,,编制的准备,,检查表的基本内容,,检查表的要求,检查表的作用,确保审核目的清晰和明确,,确保审核内容完整,,确保审核方法合理性,,保持审核的方向和节奏,,确保审核的规范化,,保证审核目的达到,编制的准备,了解审核的范围,,确定审核的重点,,确定审核的策略,,文件收集和审查,文件的收集与审查,与被审核范围相关的文件,,审核要点中涉及的记录和文件,编制思路,了解基本情况,,审核方式和方法,,规定-实施-检查-改进,,检查-实施-规定,,关键和特殊过程,,审核每个过程体现PDCA,,,检查表的要求,明确部门与条款的关系,,依据标准及质量文件要求,,选择主要的工作内容,,考虑薄弱环节及部门接口,,抽样具有代表性,,注意可操作性,检查表的基本内容,依据的标准条款,,依据的质量文件,,审核区域/部门,,检查要点,,验证方法,,抽样数,,验证结果(记录),检查表的四要素,去 哪 里 地点,,找 谁 被审核人,,查 什 么 检查要点,,如何检查 验证方法,检查表案例,课件,第三章 审核活动实施(P31),首次会议,,现场审核(信息收集、沟通、形成发现(不合格报告)审核结论),,末次会议,首次会议,审核签到,,介绍审核组成员,,介绍审核目的和范围,,审核计划安排的确认,,介绍审核的方法和程序,,问题澄清,,确认末次会议时间,审核沟通,组内沟通(内部会议),,与受审核方(审核前联络、首末次会议、审核反馈、审核报告、后续工作等),现场审核,组长控制审核的全过程,,检查表的使用,,信息的收集与验证,,审核的抽样,,做好检查笔记,,不确定问题的处理,,不合格的处理,审核过程的控制,执行计划,,保持进度,,协调气氛,,保持客观,,审定结果,技术与诀窍,询问适当的问题,,验证对问题的回答,,观察实际发生的事情,审核的面谈,选择合适的面谈对象,,,被审核区域,/,部门的负责人,,直接责任人,/,操作者,,提问策略,,,提出恰当的问题,,正确的提问方式,审核的抽样,随机抽样,(,,适当数量(检查表),,层次性和均衡性,,审核员亲自抽样,,征得被审核人员同意,客观证据,,实际(客观)存在的,,不受情绪或偏见左右的,,可以阐述的,,可以形成文件(书面表达)的,,可以是定量的,,可以是定性的,,与质量有关的,,可验证的,审核发现,审核取证,,审核证据 (记录),,对照审核准则(评价),,审核发现(符合、不符合),不确定问题的处理,立即跟踪,,记下来,稍后跟踪,,忽略,不考虑,不合格的处理,记录不合格事实,,注意相关事项,,同被审核方负责人确认,不合格报告,不合格的确定,,,不合格的定义,,不合格的确定,,不合格的判断,,不合格的描述,,不合格报告,不合格的确定,什么是不合格?,,,--,没有满足要求,,,,A,),合同要求,,,,B,),ISO9001,标准,,,,C,),公司质量文件和有关规定,,,,D,),法律、法规要求,不合格的确定,体系性不合格,,,质量体系文件与选定的标准、合同要求或有关法规不符,,实施性不合格,,,实际操作与体系文件描述不符,,有效性不合格,,,按规定要求进行实施,但效果未能达到规定要求,,不合格的确定,,根据不合格的程度, 可分为:,,严重不合格,,轻微不合格,,严重不合格,质量体系与约定的质量体系标准或指定的要求不符,,造成系统性或区域性严重失效的不合格(可能由多个轻微不合格说明),,可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合格,轻微不合格,孤立的人为错误,,文件偶尔未被遵守,造成的后果不严重,,对系统不会产生重要影响,不合格的判断,依据客观证据,,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条款,,确定不符合相关的文件要求,不合格的描述,事实的准确观察 (判断),,在哪里发现 (地点),,发现了什么 (事实),,为什么不合格 (原因),,谁在场 (职位),,采用专业术语 (正规),,要便于查找 (追溯),,利于的改进 (帮助),不合格描述,,注意事项,,-- 描述文件的标识/名称,,-- 描述记录的标识/名称,,-- 描述相关职位/工位,,-- 描述设备的编号/名称,,-- 描述相关的区域,,-- 描述不符合的原因,,-- 描述不符合标准条款和文件,不合格描述,不完整的描述:,,在综合业务科审核发现,标准备案登记表无审查及办理人员签字,不符合GB/T19001-2008之 7.5.1条款的规定。
不合格描述,完整的描述:,,B. 在综合业务科审核发现,惠新面粉有限公司关于幼儿专用挂面的产品标准,备案登记表无审查及办理人员签字,不符合GB/T19001-2008之 7.5.1条款的规定不合格报告,现场审核观察结果的陈述,,经受审核部门确认,,审核报告的组成部分,,提交受审核部门的正式文件,不合格报告的内容,受审核部门,,审核员,,不合格报告编号,,日期,,不合格描述,,受审核方确认,,提出建议的纠正措施要求,审核结论,审核发现-进行评审(准则)-审核结论,,审核发现是个性,结论发现汇总评审(符合不符合、自我完善的机制、服务质量、全员参与和意识、投诉处理),,体系总体评价(P39),, 结论要考虑审核目的,,,,审核组会议,现场审核结束后,末次会议之前,或审核过程中定期(每天结束)召开,,同审核组成员参加,,讨论审核结果,,沟通审核信息、线索,,协调审核方向,,审核组长作审核总结准备,末次会议,签到,,致谢,,重申审核目的和范围,,确认审核计划的实施情况,,正式提出不合格项,,澄清,,宣布审核结论,,提出纠正要求,,结束,审核报告,审核报告的内容,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审核依据文件,,审核组成员,,审核时间,,审核不合格项分布,,审核综述,,不合格报告,审核综述,说明发现的不合格项,,根据审核的不合格项对受审核部门的质量体系作出评价:,,,--,好的方面,,,--,存在的不足,,,--,努力的方向,审核的后续活动,受审核部门采取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确定,,受审核部门记录已采取的纠正措施,,审核员在规定的时间内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判断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所有纠正措施完成,审核关闭,纠正措施,,查明不合格的根源,,针对根源采取纠正措施,,效果验证,纠正措施要求,审核组提出,,不合格确认提出要求及完成期限,,内审员可参与纠正措施计划的制定,,,第四章内审员,内审员的作用,,。
建立骨干作用,,运行带头、监督和桥梁作用,,保持和改进参谋作用,,内审员的能力,..个人素质、应用知识技能的本领,,个人素质(P46) 9条,,..应用知识,,审核员(基本和特定要求),,审核组长(内部管理、外部沟通),,…经历(学历、工作经历、培训、审核经历),,…能力的保持和提升(继续培训、开展交流和研讨、观摩外审、进行评价引入竞争机制),,,,能力评价,评价种类:初始 能力和表现,,评价过程(识别个人素质、建立评价准则、选择适当方法、实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