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福建建筑文化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58KB
约5页
文档ID:483450373
福建建筑文化_第1页
1/5

建筑文化建筑文化闽南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 凭藉自己的聪明才智创建与自己生活环境相适应且符合自己的审美观的闽南建筑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庙、 宫观、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桥梁、 海防建筑等,丰富多彩的闽南建筑,堪称 既富有独创性又集中外建筑之大成其中最富特色的首推民居中的 “宫殿式”俗称“古起源:大厝”建筑,座落于泉州 南安官桥漳里村的归侨 蔡资深民居是其代表作该民居建于 清咸丰光绪年间,其主体建筑同闽南地区习见的古大厝一样,三开间或五开间,带护 厝,突出厅堂,两边对称,横向扩展布局纵深二、三、四落三等,以厅为组织院落 单元、厅、廊、过水贯穿全院、硬山及卷棚屋顶,穿斗式木构架,上铺红瓦及瓦筒, 燕尾形屋脊所不同的是该建筑为群体建筑,且座座雕梁画栋,装饰有透雕、浮雕、 线刻或圆雕而成的精美木雕、砖雕、石雕、泥灰雕,雕饰题材十分广泛,雕刻技艺精 湛,雕琢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戏剧故事、 山水人物,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该民 居建筑群既沿袭,保留了传统的闽南民族建筑风格和特色,又部分吸收了南洋文化和 西方建筑艺术中的装饰艺术特点,堪称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与中国域外建筑艺术合璧 的杰作。

此外,俗称中西合璧建造而成的“洋楼式”的闽南侨乡民居“番仔楼”也是其代 表作相传五代十国时期,惠安县黄氏之女厥,被闽王王审知册立为妃某年梅雨季节淫雨不断,这天,她在宫中联想起老家房屋破漏,难以遮蔽,父母不知如何熬夜,不禁暗 自流泪适被闽王发现,经征询再三,她如实禀奏王审知当即口谕宽慰:“既是如此,孤 家赐汝一府皇宫起”,特许她娘家按皇宫式营建房屋它的正大门适当退后,与两连形成一个凹形,俗称门斗通常只有遇到婚丧喜庆或家族大事, 方才开启门楣一般雕刻用来表明宗族渊源的匾额,如“九牧传芳”“陇西衍派”“彭城衍派”等 两扇大门往往嵌有门钹,质地或铜或铁,形状不一:门轮包铁箍,上长下短,门顶椿,门下 椿;正大门平时都用竖门椤,木门闩关闭(有的加横门椤或铁圈木横闸,以确保门户安全) 门斗左右,设置两个相对的偏门正大门和偏门,均有石刻对联跨过门槛,就是下厅,又称下照厅;它两侧是左右下房,又称下照房两间下房一左一 右,共有两个角间,又称尾间——这些组成下落下厅和下房前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天井,花岗岩石板构筑,俗称“深井”具有采光通风和 排泄雨水的作用;天井两旁称为庑,如砌墙设门,则为榉头榉头前有走廊,是雨天从下厅到 大厅的过道空间。

在两侧榉头和下房、上房之间,都分别设有角门,也叫巷门,作为防火疏 散之用过了天井,登上台阶,便是大厅,即正厅它分开敞式和斗敞式,有两部分,前厅排 高长案桌和八仙桌,是整座住宅的中心,供奉先人、祭祖、成婚、治丧、接待和宴饮的正规 场所;后设两个边门进入后厅,即后轩,是连通大房或后房的活动空间;后轩外墙两侧,各 有一门通向户外或后落;正厅两侧为大房,空中用木板分隔,上为阁楼大房如果一分为二,后者则叫后房;门口称屏步,靠近大厅斜前方,各有一根屏步柱;两间大房一左一右,共有 两间落规大房和落规前面,统称侧厅 这些组成顶落这种旧式十间张大厝,大厅、下厅、通巷、走廊和天井公共活动,来往方便,住房按 面积和质量分排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大房、落规、榉头、下房、尾间它突出厅堂,重 心稳定,主次分明,两边对称,和谐统一,舒展闲适背面能添后落,若是两道便成四落; 两侧可加护厝,若是双重,则成为“四落四条护”多进深,多单元,每个院落,都有房间、 厅堂和天井也就洋洋大观,更加称心如意了它内部多采用穿斗式木构架主体,木柱圆鼓 形石础垫,背檩、椽子、门板等,保持原有木质花纹,显得古朴庄重屋顶正脊呈曲线尾形,两端高高翘起;屋面或悬山式,或硬山式,或单坡,或双坡,高 低错落;覆盖红瓦或黑瓦,分陇砌槽,俯仰间隔,有些还加一重瓦筒,瓦缝勾灰天井四周的 厅堂、下房和榉头的上端边缘,均深挑檐椽,形成檐廊,檐口配置滴水。

讲究的外墙封清一色的红砖,墙裙正面砌花岗岩条石外观呈封闭式,高大而厚实的 墙体环抱,开小石窗,房间一律内向布置,以便防晒、隔热,降温 门口通常铺设石板,埕角开挖水井,两旁栽花种果,后面手植风水树武夷山汉城遗址: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坐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 城址呈长方形 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城的东、西、北三面,崇溪环绕,依山傍水,风 景优美城墙沿山势夯土建筑,残高4 — 8米,东西城垣共保留3处豁口通道, 为当年 的城门城外有护城壕经发掘,城内分布着殿宇、楼阙、营房住宅、冶铁、制陶和 墓葬等遗址多处中央高台上的宫殿遗址一组包括大门、庭院、主殿、侧殿、厢房、 回廊、天井、水井和排水管道等建筑物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布局严谨,与当时平 原地区的城市布局截然不同,是江南独树一帜的 “干栏式建筑”古城排水系统,利用 自然山坡、沟谷建成,实行雨水、污水分流,规划十分合理自然,令人称奇从出土 的4万余件具有强烈汉代风格的文物来看,说明两千多年前福建就已具有较高的冶炼 铸造和制陶等工艺水平城村汉城遗址不仅是福建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 也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城遗址之一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唯一列入 “世界遗 产”名录的汉代王城遗址。

2006年被列入国家100处重要大遗址名单遗址面积约14.3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闽越王城宫城遗址,城周边官署遗址、作 坊遗址、窑址、墓葬区等这座2200多年前的西汉诸侯王城,发掘出了发达的地下排水系统这些陶制的下 水管道,长形的最长近1米,直径30多厘米,在房屋建造之初就埋在下面,尤其是直 接烧好的两头带子母扣的弯管,成70度角,更是解决了拐弯的问题在城墙上,还留 有排水口,城市里的“污水”可直排城池外除了排水管,地面上还留着当年的花纹铺 地砖、陶制水井,还有体现居住者身份的“万岁”瓦当以及两米多长的花纹空心砖,玉 器、铁制生产工具、铜制兵器、陶制生活用具等各类珍贵文物现在王城所在地的城村,也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福州城:三山:于山,乌山,屏山两塔:白塔,乌塔一街:南后街一湖:(就是福州的)西湖(问过导游了) 一江:闽 江北峰“外三山”:福州城外北峰山区有三座名山,距福州城区约六十里,三山鼎峙,称外 “三山”,分别是寿山、芙蓉山、九峰山福州为全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是世界上久负盛誉的温泉名城,它不仅以温泉集中市区中心为 世界各大中城市所罕见,且泉脉广、水量大、温度高、质量好而驰名遐迩目前福州各大酒 家、饭店、宾馆都设有温泉沐浴,中外游客来到福州都以进行“温泉浴”为快。

福州市是全国工艺美术的重点产区,数百年来福州工艺品的精美绝伦倾倒中外游人主要品 种有寿山石雕、脱胎漆器、金银首饰、文房四宝、烟花鞭炮、竹木家具、软木画、象牙雕、 玉雕、木刻、瓷器、纸伞、花灯、角梳等如福州寿山石中的“田黄”尤为珍贵,如乾隆帝的 御印,就是福州艺人生产的,如今仍收藏在故宫,价值连城号中国传统工艺“三宝”之一 的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的瓷器齐名,从1898年至1937年39年间十 六次在巴黎、柏林、东京、巴拿马等地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牌福州软木画是我省独创的 工艺品,在国内外艺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 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 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一 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 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 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 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 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 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 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 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福州市三坊七巷,作为中国在都市中心 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以 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2009年7月19 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 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土楼:福建土楼,以其悠久的历史、奇特的风格、巧妙的构筑、恢宏的规模, 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观永定、南靖和华安的土楼已闻名遐迩,但闽 南一带各式各样的土楼也越来越吸引人们的注意闽南的土楼民居,是人 类建筑文化的宏篇杰作,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南靖土楼,是南靖劳动人民艰辛的汗水与聪明才智的结晶它的规模、结构、工艺、功能、 令多少现代的建筑专家学者吧为观止;它的建筑风格、民情风俗、文化内 涵,使社会学家慨叹。

南靖县共有土楼15000多座,其中较为特色三层以上的圆形古土楼有 386座、方型古士楼有1751座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圆形、 方形、椭圆形、五凤形、半月形、曲尺形、交椅形、围裙形、凸字形、前 方后圆形、马蹄形等,造型独特,结构精巧,气度不凡一座土楼就是一 件神奇的建筑精品;一座土楼就是一方浓缩的民俗文化;一座土楼就是一 域民众勤劳、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历史见证土楼若依形状分,约可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 型,半圆型,与八卦型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并存该长 达数千平方米面积且聚族而居的圆楼与方楼以简单几何形建筑构筑于山岭 狭谷之间,人造建物与周遭翠青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对比 1980年代中国经济开放后,以圆土楼与方土楼为主的闽南及广东土楼景观引起世界各国旅 游业注目圆楼圆楼为圆形的土楼,又名圆寨土楼、福建圆楼或客家围屋其用途重 于防卫,因此该名称嵌“寨”之名虽然该形状的土楼不是最多,但是面 积通常最为庞大面积最大者甚至可达 72开间以上通常圆楼的底层为餐室、厨房,第二层为仓库,三层楼以上的所在才为 住家卧房其中每一个小家庭或个人的房间都是独立的,而以一圈圈的公 用走廊连系各个房间。

这些设计,通常也是着重防御功能方楼方楼是土楼中最为普及该建物类型的特征,是先夯筑一正方形或接 近正方形的高大围墙,再沿此墙扩展该楼其他建物而扩建的制式规格通 常是敞开的天井与天井周围的回廊这些相同建造样式的楼层堆积起来, 最高甚至可达六层楼最后使用使用木制地板与木造栋梁,加上瓦片屋顶, 即成为土楼中最普遍的方楼五凤楼湖坑镇的“福裕楼”即是一座典型的五凤楼五凤楼又名大夫第、府 第式、宫殿式或笔架楼其名虽同,但有些许差距以两厢房,一门楼等 细部构造组成的该土楼类型,其特色是从外观看去通常为三凹两突,彷佛 中国古时笔架五凤楼主要分布于闽西各县与漳州其中,移民台湾的漳 州客家人,也将其五凤楼建筑风格带至台湾其他除了圆楼,方楼与五凤楼之外以形状分类的土楼尚有凹字型, 半圆形,与八卦型等种类土楼凹字型土楼主要分布于闽南南靖,诏安 半圆形分布于平和与永定,而八卦型的土楼则偶见于永定、漳浦、华安、 诏安、南靖和中国广东东部其中全中国最大的八卦土楼则为 道韵楼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 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 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 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 防不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