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筹划表 年 周 级 课 课 时 程年 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课程品德类品德与生活33品德与社会2222思想品德222语 文887766555数 学444455555科学类科 学2233生 物32物 理23化 学3外 语2233444艺术类音 乐443333111美 术111体育类体 育443333体育与健康333文科综合历 史222地 理22综合实践活动4422322地方课程222222222校本课程111111111周总学时数262630303030343434有关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筹划表的阐明1.《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筹划表》是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立实验方案》和我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的,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根据民族学校的课程设立与课程筹划由省和延边州参照此课程筹划制定五四制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立与课程筹划由各市(州)参照此课程筹划自主制定。
2.全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3.每年上学时间35周(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两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增长2周,此时间未计入年总学时量),学校机动时间2周(用于安排学校老式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等)各地、各学校一定要保证年上学时间,不得随意增减学时4.各年级均按每周5天安排课程每节的学时,一至六年级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为45分钟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长短课结合的实验5.每天安排广播操15分钟;每天上、下午各安排1次眼保健操,每次5-10分钟6.学校平常的组织活动,如晨会、班队会、科技和文体活动等,由学校在规定的学生在校时间内自主安排为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可在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将有关活动安排在下午放学迈进行一至六年级的第7节课、七至九年级的第8节课,严禁安排文化课7.此课程筹划整体设立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学时比例,小学阶段强调综合课程的设立,注重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8.“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三门课程,体现了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综合化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体验教育,强调活动教学。
其她各门课程应结合自身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9.外语从三年级开设为强化外语教学,各校可运用长短课结合等方式,保证学生每周有3次以上的参与外语学习、活动的机会学校要努力发明条件,通过多种方式(涉及培养、培训、现代远程教育、区域内统一安排课程筹划等)配备外语师资,保证外语课的开设10.一至六年级设体育课,七至九年级设体育与健康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学校要统筹安排体育课和文体活动,增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为保证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衔接,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前两个月,每天上午应安排1学时的室外活动在体育、体育与健康课中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健康知识教育,但不得组织笔试11.艺术类和科学类课程的设立在小学段和中学段区别看待小学开设艺术、科学等综合课程;中学阶段设立分科课程,但鼓励各地和学校发明条件开设综合课程12.综合实践活动涉及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内容,其学时可以分散使用,也可以集中使用小学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建议集中安排在三年级和四年级,总学时控制在70学时以内;中学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建议集中安排在七年级,总学时控制在70学时以内。
严禁无原则地增长信息技术教育学时除综合实践活动课之外,其她各学科教学中要渗入信息技术教育并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七至九年级的绿色证书教育暨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总学时为280学时,可运用综合实践活动学时、校本课程学时以及调节后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时安排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在教学中要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和贯彻,学校可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规划、合理安排13.本筹划明确规定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学时,各地、各学校要认真组织实行,严禁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学时挪作她用14.在课程筹划规定的范畴内,在各门课程之学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学校可从教学需要出发,对学时使用做合理安排,但此前须向县(市、区)教育局申报备案15.本课程筹划自秋季起在我省义务教育阶段一般中小学校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