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0KB
约13页
文档ID:492397304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_第1页
1/13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编辑:洋洋策划:微微作者:欧阳围微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开创者,其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对后世的影响既深且远,可与儒家比肩傅佩荣教授特别指出,老子所谓的“道”是指“真实”而言,亦即要将人生依托在永恒不变的基础上,再由此观照人间,安排适当的言行方式,他在儒家之外另外开辟了一条更为宽广的路请与我联系老子简介老子哲学宇宙观 价值观老子故事老子降生 聪颖少年 圣人辞世再授孔丘1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今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价值观  无、道、德  老子的价值观由「无」、「道」、「德」三者所构成。

  老子言「无」,尝谓:「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当宇宙尚未形成,万物不会存在,故称「无」天地初开,形成宇宙,故称「有」「万物」由「有」所衍生,而「有」从「无」所衍生,天下万物均起於「有」而终於「无」  老子言「道」,尝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认为「道」是宇宙本体,乃万物之根源,故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於天地万物之先,独立长存於万物之外,不断循环运行,遍及天地万物,绝不止息老子又认为「道」不可触摸、莫可名状,故谓:「无状之状,无物之泉」只能用「道」来代表,亦可勉强称为「大」故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谓「道」是玄妙深奥的,常人难以理解及形容若可用言语来描述「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当宇宙万物形成之际,人类会给万物命名,但都不是事物真正的名字,因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人为自然万物之一,故须遵守自然法则,故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赋予万物生机而使各遂其生,故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宗主  老子言「德」,认为「德」乃「道」之体现,而「德」应服从於「道」,故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家强调人应当好好行道,目的是助己之修养,避免犯过    老子言「守柔」,尝谓:「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刚」「道」之所以能循环不息,因为「道」具备了柔弱的特质,故言:「弱者道之用」老子以「水」作喻:「天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胜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又谓:「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强调以柔制刚,认为「强梁者不得其死」,目的在教人谦卑逊让,以退为进人若如此,方可明哲保身,故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豁;为天下豁,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意谓人可有雄心壮志,但不可逞强好胜,应抱持柔弱谦下之道,保持质朴本性老子强调「守柔」,皆因认为除了「道」之外,世间万物总有没落的一日故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又认为世事难测,故谓:「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老子强调「守柔」,要求人清虚自守,勿刚强好胜,否则不得善终 是以不病.” 34 2、居后不争老子认为人应有「居后不争」之心,尝谓:「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只有仁慈、俭朴、谦让不争的人,方能具备道德勇气,进而博施於人,受人尊敬拥护而成大器老子尝谓:「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只要人能舍弃争先争胜之心,深明「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之理莫自恃聪明,锋芒太露,应抱持以退为进的处世态度,从而达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孩之.”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寡欲  老子谓人应「寡欲」,故谓:「罪莫大於可欲,祸其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人若怀有「可欲」、不知足」之心,则贪念自生只有「知足」带来的满足感,才是真正的满足老子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沉醉於声色犬马和口腹物欲会使人神昏意乱,使身体的感官和灵性受损故老子要求人「无欲」、「去欲」,故谓:「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又谓:「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於生活起居、待人处事应「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达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境界   5 3、政治观    无为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无为”,不能理解为无所作为。

《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之而合于道” 道家的“无为”,是清静自守之义,是道家以“道” 修身所要达到的“合于道” 的理想境界能达到这种理想境界便无所不能为(无为而不无为)  善为下  “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仁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以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则哀者胜.”  4、知识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老子故事 老子故事  1、老子降生   公元前577年夏六月,宋国国君共公去世,右师华元执掌国政以左师鱼石为首的桓氏宗族久有谋政之心,无奈共公在位,不得其手今见共公去世,欲乘机起事由于谋事不密,走漏风声,被以华元为首的戴氏宗族逐出宋国。

此后,即任向戎为左师、老佐为司马、乐裔为司寇;立新君,这就是宋平公   鱼石率桓氏宗族一行二百余人逃往楚国,客居楚国三年公元前573年夏六月,楚国起兵伐宋,攻克宋国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封鱼石、鱼府守城,并留下三百乘战车协助镇守   宋平王为此召朝臣议事,问道:“敌强我弱,楚兵侵占彭城,是我心腹!如坐视不理,后患无穷!谁愿为我拔此要塞?”话音刚落,班中走出一人道:“愚臣愿往!”平王一看,只见此人身高丈二,浓眉大眼,阔腮宽肩,威武雄健,原来是司马老佐华元表示忧虑,对平王说:“鱼石狡诈,鱼府凶残,缚鸡之犬也有何惧哉!老佐愿携家小以围彭城,城不克臣不归!”平王允诺遣老佐为上将军,率二万人马去收复彭城一楚将问道:“这位宋将是谁?”鱼石答道:“是新任司马、围兵主将老佐楚将纷纷议论说:“攻城主将,不在军后观敌了阵,却突于军前左驰右骋,怎能不鼓舞士气!如此看来,彭城太危险了!”但鱼石是个有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因其出生于庚寅虎年(公元前571),亲邻们又呼之曰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传下来了老子降生聪颖少年圣人辞世6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老子故事2、聪颖少年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聃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老聃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

老聃问道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