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j****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88KB
约6页
文档ID:46049439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_第1页
1/6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的 新闻实践中,根据其所处时代实际斗争的需要,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客观规律的科学概括 与总结,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集中反映和体现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意义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意义1.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闻学与传播学课程目录规定,这两个一级学 科的本科生应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课,硕士研究生应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 思想研究”课 2000 年全国新闻界展开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活动2. 新闻的政治属性要求我们讲政治、懂政治,成长为社会精英和专业优秀人才从经济、 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精英人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经济、科 技、教育、军事、外交和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还是政府、行业等不同的管理部门,精英 人才都起着引领社会发展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作用3.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国家的性质决定我国新闻 事业的性质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国新闻事业是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4.新时代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求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全球化传播格局;新 媒介、新技术潮流;经济、社会转型;新闻业的行政管理体制;公民社会的逐渐壮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人类社会交往的必要性人类社会交往的必要性1.人类在物质关系中进行着各种社会交往,各个个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交往是人类社会得 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2. 人类的精神交往具有独立的形式和自身的特点,并对物质生产的方式产生一定的反作 用 3.人们的精神交往不仅必要,而且要为人们实现自由的精神交往提供各种保障对立统一法则制约新闻传播机制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受双方所传播、接收的各种信息、观念和舆情,无一不是自然 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事物及其每一个矛盾侧面的公开披露,无一不是传受双方对这些 矛盾事物及其侧面的数量上的把握和质量上的认定 新闻传播的机制,是由对立统一法则 规定的,其实施过程受到对立统一法则的制约1.要求新闻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对传播效果的考量,必须放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 行,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动态地考察和把握利弊得失2.新闻传播者要全面地观察事物,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关系,及时、正确地把握事物量变和 质变状况。

3.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反映具体的人物和事件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形成的历史条件形成的历史条件一、经济政治条件一、经济政治条件1.德国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勃兴 2.德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资产阶 级反抗活动的加剧二、文化教育背景二、文化教育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刻苦钻研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他们不 仅是德国古典哲学当然的批判性继承者,更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所有启蒙思想的全面继承 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思想,是通过研究和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法国启蒙思想、德 国古典哲学以及与他们同时代的思想家、政论家和报刊活动家的理论的合理成分,对它们 进行改造和加工而形成的三、新闻工作经验三、新闻工作经验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主编 4 种报刊,协助创办、参与编辑 5 种报刊,指导编辑方针的 报刊达 10 种,还为 69 余种报刊撰稿、提供科学著作和文件,大量的报刊发表过他们的声 明,转载过他们的文章人类交往的三种形态人类交往的三种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义上使用“交往”(der Verkehr)这一德文概念,同时也经常 使用“传播”(德文 das Kommunikation 与英文 communication 概念是相对应的)概念。

在他们那里,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基本相同,它们可以指个人、团体间的物质与信息交流, 也指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传通1 1、人的依赖形态、人的依赖形态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交往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隘的范 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2 2、物的依赖形态、物的依赖形态交往的物的依赖形态,是指 15 世纪末世界地理大发现以后逐渐形成的现代市场经济, 它最终成型于 18-19 世纪它使人们摆脱了各种人身依附关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人们 在物(商品、资本等)面前取得了平等和自由于是,人们第一次形成了普遍的交往,建 立了全面的联系3、人的全面发展形态人的全面发展形态物的依赖关系主要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依赖,因而这时人们的交往需要往往是迫于 生存的和心理表层的,难以达到所有人自我实现和精神享受这一交往的层面 新的 社会将消灭私有制,每个个人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人们能够自我驾驭自主的活动,特别是 精神活动,不再习惯于依赖以增值为目的的文化商品这种交往形态即马恩论证的共产主 义社会,其特征主要在交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形态,精神创造和享受,特别是较高级的 精神交往和活动,将占据主要地位。

现代交往媒介现代交往媒介““用时间消灭空间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功能的功能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写道:“资本一方面要求摧毁交往及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 夺取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资本越发展, 从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空间流通道路的市场越扩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 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 马恩指出,现代交往媒介具有强大的“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功能,在全球范围内越来 越即时地还原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交往媒介的这一功能得到了 资本的强大驱动力新闻时效新闻时效“报刊的闪电” “报纸的一般性质——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 ” “时针”与“分针”——越是处于信息交流的中心,对时效的要求就越高通过办报建党的主张通过办报建党的主张列宁新闻思想的提出,最初是同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性任务联系在一起 的列宁提出,在俄国建立和巩固党的机关报,就是建立和巩固党本身列宁就是通过创 办和出版《火星报》——全俄第一张马克思主义机关报,把社会民主工党从思想上和组织 上真正地建立起来的这一时期列宁的党报思想主要内容是:这一时期列宁的党报思想主要内容是:1.建党的着手点:办报(1)通过党报的宣传和鼓动,批判行行色色的机会主义,从思想上统一和团结党。

2)通过党报制定统一的党纲和党章,把党集中起来,组织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3)通过创办党的机关报的实际步骤,使宣传和鼓动的内容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刻,在此基 础上建立起来的党将更有战斗力4)通过创办全俄政治报,可以对工人群众进行持久而有效的政治训练,为建党打下深厚 的阶级基础5)通过创办报纸来建党,甚至通过报纸进行广泛的组织整个工人运动和破坏现政权的斗 争,是俄国工人阶级的主要斗争方式2.报纸工作的纲:办一张全俄的政治性报纸3.党报的三个作用: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组织者列宁名言:“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4.党报编辑工作原则(1)按马克思主义方针编报2)直接展开同志般的论战3)从理论上阐明事件列宁论党报的党性原则列宁论党报的党性原则1 1、党报的党性原则、党报的党性原则党报的党性,是列宁党报思想的核心概念它的对立概念,就是非党的小组习气和派别 性衡量报纸党性的标准:党纲、党章和党的策略决议党报的党性原则应表现在:1.在观念上,应把党报视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2.在组织上,党报与其他写作事 业和著作家个人,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3.在实际作用上,党的中央机关报应当成为全 党思想上的中心。

4.党的报刊必须进行反“左”反右两方面的斗争2 2、、““行动一致、批评自由行动一致、批评自由””的原则的原则列宁的“行动一致,批评自由”原则,本身就是党性的体现它首先遵循了党章的组织要 求,是在保证党行动一致的前提下进行思想斗争党的基本纲领是确定的,但在每个时期 的具体纲领和策略原则,需要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进行修改和调整,这就需要经常地进行 讨论和批评,不允许批评的政党是没有生命力的3 3、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求全党在行动上少数服从多数,但在执行多数人通过的决议时,不 能要求、也不可能真的做到让少数赞成多数的观点在布尔什维克处于多数时,列宁坚持 这个观点;在布尔什维克处于少数时,列宁则在党章的范围内,对他们认为错误的决议展 开广泛的批判列宁的出版自由思想列宁的出版自由思想1、绝对的自由和纯粹的民主是没有2、封闭资产阶级报刊,剥夺敌人复辟旧世界的思想武器3、剥夺资产家的印刷术和纸张也就剥夺了他们的出版自由;4、战胜资产阶级报刊的重要手段就是对广告实行国家垄断;5、从政治和物质上保障工人和群众享有出版自由;列宁论广播的性质和任务列宁论广播的性质和任务列宁认为广播是“不要纸张、不要电线、不受距离限制的报纸”。

列宁强调广播的任务是:宣传鼓动;军事宣传和军事通讯列宁有着与美英等国在广播技术方面竞争的意向,多次为无线电试验室和广播电台的 建设拨付数额很大的款项,甚至动用国家的黄金储备1948 年 4 月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的谈话》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了他自己的党 报自相,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48 年 4 月 2 日,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全面论述 了党报工作的性质和作用,党报同党委及同群众的关系,党报工作的群众路线,党报工作 者的素质与修养,无产阶级党报的作风与风格,标志着毛泽东党报理论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以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演变新中国成立后以后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演变一、报纸批评一、报纸批评————““开、好、管开、好、管””方针方针1954 年 4 月,毛泽东在对新闻总署负责人胡乔木的谈话中,要求报纸开展批评,不要 怕批评;要开展好批评,批评要正确;党委要把这件事管起来,党委不管,就开展不起来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 年,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复杂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科学和艺术的“双百”方 针,大大调动了新闻界的积极性,人民日报率先改版,带动了全国新闻改革。

三、新闻、旧闻、无闻三、新闻、旧闻、无闻1958 年 5 月 18 日晚,毛泽东在一次中央领导同志小规模的会议上,总结党报工作配 合党的政策和斗争形势的经验时,概括出“新闻、旧闻、无闻””六个字四、政治家办报四、政治家办报1957 年 2 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和其后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 的讲话,涉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当时《人民日报》对最高国务会议和毛 的讲话,在头版二条加花边框用一张照片、约 200 多字进行报道;对毛在全国宣传会议上 的讲话,则完全未作报道4 月 10 日,毛约见《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及全体编委,对没有及时贯彻这两个重要 会议精神提出毛泽东的舆论观毛泽东的舆论观1.舆论一致的力量2.舆论的分类3.(毛泽东提出舆论一律和不一律的观点是从人民民主专政对敌人和对人民的两种作用出 发进行阐述的)舆论的一律和不一律一律:社会本身在舆论一律和不一律的矛盾中前进;对敌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 许他们乱说乱动这里不但舆论一律,而且法律也一律”不一律:“在人民内部,允许先进的和落后的人们利用我们的报纸、刊物、讲坛等等 去竞赛,以期由先进的人们以民主和说服的方法去教育落后的人们,克服落后的思想和制 度江泽民的新闻思想江泽民的新闻思想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喉舌”性质和基本方针;2.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3.舆论导向的 重要性;4.新闻自由的本质;5.新闻真实性的认识和把握;6.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关系准则;7.对外宣传工作的目的和要求;8.重视和发展现代传播手段;9.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