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人视觉特性与道路交通安全随着时代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 活越来越丰富,最明显的就是私家车数量的迅猛增长,据统计,目前 我国每一百户家庭拥有二十辆私家车,私家车的总数近亿,而且在未 来十年,每一百户家庭将会有60辆私家车然而,随着私家车的迅 猛增多,道路的安全性大为降低,国家在建设规范的道路的同时,给 驾驶员也提了更高要求,为了安全,需要按规定驾驶在大多数的交通事故中,与驾驶员有直接关系,有的疲劳驾驶, 有的酒后驾驶,有的技术不到家,有的超速,还有的在视觉上出现误 判等等,导致各种事故的发生视觉对道路的安全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先从视觉在驾驶中起的 作用来开,驾驶员在驾驶时获取周围的信息百分之八十是用眼睛来感 知的,因此,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视觉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驾驶 员的驾驶行为,对行车安全起决定性作用视力是眼睛识别物体微小细部的能力,驾驶员的视力又分为静视 力和动视力,静视力就是驾驶员在静止状态下的视力,驾驶员在行驶 中所具有的视力称为动视力在实际的驾驶中,动视力一般比精视力 低10%〜20%左右,在特殊情况下甚至低30%〜40%有研究结果表 明,在驾驶过程中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驾驶员的注视点前移,视 野变窄,周 界感减少即视野缺损,意味着缺损区无法感知交通信息, 视野敏感度下降说明视区感知信息能力降低,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影响动态视觉特性的因素有相对运动速度,年龄,目标的颜色和 照度,道路及其环境等.研究表明,随着相对运动速度的增加,人眼 的最小可辨视角增大,动态视觉的感知能力下降.因此,控制车辆行 驶速度,特别是在复杂路段限制车速非常必要.由于动态视觉特征反映 的 是所有视觉和眼肌系统的整体组合年龄因素的影响非常明显.静 视力从46〜50岁开始出 现明显的个体差异,有显著下降和正常衰 退的趋势;而动视力则从36〜40岁开始显著下降.在运动状态,暗 视条件下,蓝色目标物 相对其它颜色易被识别;而在明视条件下,蓝 色目标物与其它颜色并无显著差异.目标物的 照度对驾驶人的动态 视觉也有影响,研究表明,静止视力下5〜10 m烛光的效果与动态视 力下125 m烛光的视觉效果相匹配.通常,照度越强的物体越易被驾 驶人的动态视觉所感知.由于驾驶人在驾驶时所搜集到的信息80% 以上为路面信息,所以路面状态越好,驾驶人的动态视觉越容易捕捉所 需信息.对于野外公路,侧向景观单调且重复,很容易引起"道路催 眠"现象,使驾驶人产生动态视觉疲劳,影响驾驶安全视野对交通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眼睛观看正前方所能看见的空 间范围称为视野.视野常用角度来表示.一般有静视野和动视野之 分.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眼睛观看正前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叫 静视野.一般正常人两眼总静视野:垂直方向约为110°〜130° (视 水平线上方约50。
〜60° ,下方约60〜70° ),水平方向上约为 180° (两眼内侧视野重叠约60°,外侧各为90° ).头部固 定不动, 眼球自由转动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叫动视野.动视野比静视野在水 平的左右方向约各增宽15 °,在垂直方向:视水平线上方约增加 10°,视水平线下动视野与静视野大致相同.驾驶人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车速的增加,注视点前 移,视野变窄,视野 与车速的关系参见表1.行车速度越高,驾驶员 越注视远方,视野越窄,注意力随之引向景象的中心而置两侧与不顾, 结果形成所谓隧道视.此外,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靠近路边的景物相对 于驾驶员眼睛的回转角度若大于72° /s时,景物在视网膜上就不能 清晰的成像,感到模糊不清.所以,车速越高就越看不清路边近处的景 物.因此,设计较高行驶速度的道路时(特别是高速公路),要采取 封闭式,以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车道,避免发生危象.按照这种规 律,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标志都应设在车道上方.同样,颜色对交通的道路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人们根据对颜色 的敏感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根据色彩的心理效应,红色,黄色,蓝色, 绿色四种颜色的轿车与人保持相同距离时,红色车和黄色车给人感 觉要离自己近一些,而蓝色和绿色的轿车看上去较远.一般来讲,前进 色的视觉效果较好.在交通标志,旅游车,客车等车厢内的色调应淡雅 偏冷色调,这样可以安定旅客的情绪,而在驾驶室,往往偏暖色调,这样 可以使驾驶人员随时提高注意力,避免交通事故.。
交通的发展是迅速的,我们要正确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提 高交通安全的意识十分重要11交管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