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的作品分析和演奏技巧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5.44KB
约7页
文档ID:476496760
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的作品分析和演奏技巧_第1页
1/7

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的作品分析和演奏技巧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小提琴曲《渔舟唱晚》 的背景知识,并深入乐曲各个细节与大家分享了关于该曲的演奏技巧,且针对泛音和拨 弦做了技巧介绍,对初学者有较大的帮助[关键词]小提琴曲《渔舟唱晚》演奏技巧节奏乐曲处理目录引言 1二、小提琴曲《渔舟唱晚》乐曲分析 1(一) 曲式结构 1(二) 旋律分析 1(三) 调性分析 2(四) 音色分析 3结论 4致谢语 4参考文献: 4引言《渔舟唱晚》原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后被黎国荃改编为小提琴曲乐曲以 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欢乐情 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一、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简介及创作背景古曲《渔舟唱晚》,是根据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落霞与孤鹫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渔舟唱晚”四个字而得名,乐曲生动 地表现了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忙碌了一天的渔舟归航时,江面歌声四起的动 人场景《渔舟唱晚》最早为古筝曲,是我国近现代古筝演奏家和教育家 魏子猷先生传谱的一首古筝作品⑴作品在曲式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的六十八板单一曲式,通过 不同段落体现音乐形象的对比和发展,并运用了西洋音乐曲式中音型模进和华彩乐段, 具有高度的演奏价值和艺术水平,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在经其高足娄 树华先生领悟、演奏并传播,成为是我国十大传统名曲之一,更是一首闻名世界的中国 古筝曲二、小提琴曲《渔舟唱晚》乐曲分析(一) 曲式结构小提琴曲《渔舟唱晚》分为三段,第一段用慢版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 第二段在调式有所变化的基础上,从第一段上下八度关系的曲调中发展而来;第三段用 快板奏出一连串模进音符,描绘渔舟满载而归的喜悦场景⑵虽然篇幅较小,但整首乐 曲简练而精致,一气呵成,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创作功底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 旋律分析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 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 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⑶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 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 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 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 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 成对比和变化。

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⑷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 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 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⑸,展现出了渔舟近岸、渔歌飞扬 的热烈景象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 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料又耐人寻味三)调性分析《渔舟唱晚》是优秀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乐曲要表现古典的风格意境,必然要遵 循古典主义审美的法则:“稳重的节奏,典雅的情趣”古代人的生活节奏比现代人要 缓慢得多,这自然应该从音乐的节奏上反映出来,即使是演奏快速乐段,速度也应当有 所控制,同时,古代人待人接物时其礼仪规章比现代人要繁琐和严格得多⑹,因此,演 奏古典风格的乐曲时不但节奏上要稳重,而且乐曲处理要规整,发音的强弱要适当小 提琴曲《渔舟唱晚》是一首带引子与尾声的三部曲式引子是由两个宽带流畅的乐句组成,是对开朗明快的胸怀的抒写和对日落波平、水 天一色的自然风景的描绘,要求运弓平稳流畅,触弦踏实而富有弹性,力度含而不漏, 长音要求在丰满柔润的音质中保持一定的“骨力”,结尾在渐慢的同时要求减弱,最后 可停止揉弦,整个引子要表现出一种舒展自如的情趣。

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该乐句中平稳匀称的节奏型结合着第一拍上富于流动感的音调和第二拍上短暂的 停滞进行其后两小节的连续变形重复出现,不仅生动地表现了荡桨归舟的音乐形象,而 且表现了一种微波荡漾的感觉,演奏第一乐句时要运弓流畅,力度变化控制得有一定的 起伏而不十分外露,要表现一种含蓄的动中有静的韵味第二乐句的旋律具有广阔的线条起伏和节奏上的多样性变化,形象地描写了渔民开 阔的心胸,前两小节若但不可虚,后三小节是前两小节的变化重复,情绪与力度都要加 强四)音色分析乐器按照其发音特点,可以分为线性乐器与点性乐器两类小提琴的发音是通过右 手流动性运弓,由弓毛与琴弦的摩擦引起振动,通过琴马传达到音箱,而发出美妙的流 动质感的音色,其音响特点属于“线性乐器”在演奏中,小提琴的的音色由于是人为 控制性的全程发音,所以能够较好地控制音乐情绪的表现,但是缺点是织体比较单薄, 不适合演奏波澜壮阔、宏伟豪迈的音乐气质在小提琴《渔舟唱晚》中,作者充分地运 用了两种不同类型乐器的特点,将线性与点性的音响有机的融为一体1.线性乐器与点性乐器在非同音型状态下,音响延续性的互补从上一段谱例中,可以小提琴声部是颤音、长音和连弓旋律的交替进行。

在小提琴 声部是颤音长音和单音长音时,由于音型比较单一,所以运用于了古筝的波形拨奏和分 解和弦音型,由于演奏波形拨奏和连贯分解和弦时,演奏者的拨奏频率和动作保持在同 一律动上,基本控制了音响的自动减弱,而在乐句结束音的音响的减弱时,由于小提琴 声部线性特征---人为地控制音量,并运用左手揉弦和右手流动性运弓进行了音量弥补, 既表现了水上泛舟、桨激浪花的声音,又加宽加厚了音乐的织体,是一个线性乐器与点 性乐器音响延续性优缺点互补的典型范例2.线性乐器与点性乐器在同音型状态下,音响延续性的互补从上一段谱例中,旋律的音型为模仿泛舟时摇橹的场景,带有符点的16分音符是 模仿船桨在水下的滑动的动作,8分音符模仿船桨滑动后在水面上回位的动作……通过 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而该节奏性的两个声部旋律交替出现,呈回声型呼应关系虽然 两种乐器演奏的旋律节奏型一致,但是由于线性乐器与点性乐器不同的的音响特性,在 两个声部旋律“点连接合、一浪高过一浪交替进行”的同时,构成了一副千帆相竞、百 舸争流的美丽画卷此外,小提琴声部的改编者薛伟老师将第二个8分音符,扩展成为 连贯性较强5连音音型,弥补了古筝点性音响音与音之间贯通性较差的“缺点”,增加 了旋律的流动性。

结论古曲《渔舟唱晚》,是我国人民最熟悉的音乐之一,许多音乐家和演奏家将该曲改 编成为古筝、长笛、小提琴、电子琴和声乐演唱等各种版本并演奏,成为各专业院校学 生学习和群众文化艺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中为例的这首小提琴《渔舟唱 晚》,是中国作曲家和演奏家正确对待音乐的创作及演奏技法“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大胆尝试合作并成功的范例之一随着中国音乐不断的健康发展,中国作品的创新发展 和研究已渐入佳境,此类型的作品不断涌现,国内音乐创作向着多元化发展,拓展新的音乐风格,展现新颖的演奏听觉和视觉, 其社会影响也会越来越突出我们只有用科学的方法诠释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和西洋演奏 中的技法技巧的融合,并探索发展和总结这种新的音乐语言模式,进一步追求更广义的 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使我国的新音乐作品更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开放性和多元性,从 而真正地将中西音乐的结合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致谢语衷心感谢指导教师对本人的精心指导她的言传身教将使我终生受益感 谢X老师在我遇到挫折是为我加油鼓气,总是为我排忧解难,感谢我的学长在 同一个屋檐下对我的照顾有佳,感谢我的同学,我们的齐心协力才能获得更好 的赞美,感谢音乐学院老师和同窗们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参考文献:[1] 黄美华.用“文化”把音乐课堂撑起来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D] .江苏教育.[2] 翁歆.浅谈筝曲《渔舟唱晚》演奏技巧】J].大舞台,2010,(1).[3] 刘卿竹.王子公主创意馆】J].少年科普世界,2010,(9).[4] 魏巍.《渔舟唱晚》教案】J].音乐天地,2009,(9).[5] 李虻,闫璇璇.《渔舟唱晚》赏析】J].琴童,2009,(9).[6] 《论小提琴演奏中民族器乐手法的运用》彭松《民族音乐》2011年第6期[7] 《三种渔舟唱晚版本之比较研究》张艳《孝感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8] 《渔舟唱晚的传承与版本》姜宝海《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报》2003年第3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