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襄樊市 200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北省统计公报 2008-08-06 16:29:42 阅读 18 评论 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襄樊市 200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 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601.5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8%,增速比上年提高 1.8 个百分点,是 1996 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21.91 亿元,增长 1.7%;第二产业增加值 241.12 亿元,增长 19.4%;第三产业增加值 238.51 亿元,增长 12.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 10407 元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再上新台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22.9∶36.8∶40.3 变化为 20.3∶40.1∶39.6,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 2.6 个百分点。
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8%,比上年提高 1.6 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34.6%市场物价运行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 1.9%,涨幅比上年回落 2.5 个百分点生产领域价格涨幅稳步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1.5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3.91%,分别比上年回落 3.2 个和 3.14 个百分点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7.51 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5.01 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29%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企业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亏损严重,个别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压力;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约束日益显现;就业压力增大;一些群众的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等二、农业农林牧渔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 538.8 千公顷,比上年增长 16.03%粮食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全年粮食产量达到 329.51 万吨,比上年增产 5.9%油料产量 37.48 万吨,下降22.32%、棉花产量 3.01 万吨,下降 28.67%,蔬菜产量 336.04 万吨,下降 10.47%。
全市畜牧养殖业加快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 45.66 万吨,增长 1.6%,禽蛋产量增长 7.94%林业保持平稳发展当年造林面积 19771 千公顷,增长 8.37%渔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水产品产量 15.94 万吨,增长 4.73%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 203.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4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61.91 亿元,增长 29.1%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9.3%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汽车、纺织、食品、烟草等四大行业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汽车工业产值突破 270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 50.37%,比上年提高 1.14 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生产增长快于国有及其控股企业增长 40.9 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05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 148.87 点产品销售收入 370.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7.66%;利润总额 18.77 亿元,下降 15.91%,实现税收 51.37 亿元,增长 4.3%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 37.82 亿元,比上年增长 26.1%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56.62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0%其中,城镇 50 万元以上项目投资 112.54 亿元,增长 20.7%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活力不断显现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 4.82 亿元,增长 30.0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 19.93 亿元,增长 170.7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5.77 亿元,增长 76.45%特别是用于工业的投资力度明显增大,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 66.3 亿元,增长 52.96%,占全市 50 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 58.9%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能源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投资的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企业、地方自筹和民间投资比重显著提高房地产开发运行平稳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 22.09 亿元,比上年增长 26.1%施工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市房屋施工面积 265.65 万平方米,增长 7.13%市场供需两旺商品房销售面积 107.43 万平方米,增长 34.35%五、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41.2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5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183.15 亿元,增长 15.3%;县的消费品零售额 15.04 亿元,增长 9.63%;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 43 亿元,增长 12.9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180.83 亿元,增长 14.25%;餐饮业零售额 23.5 亿元,增长 17.03%;其他行业零售额 36.88 亿元,增长 14.2%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以住房、汽车、旅游等为代表新一轮消费热点的逐步形成,标志着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正在加快,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六、对外经济对外贸易较快增长2005 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 2.7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7.81%其中,出口总额 1.44 亿美元,增长 39.25%;进口总额 1.3 亿美元,增长 0.72%其中机电产品出口 0.39 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 24.54%上升到 27.28%,比上年增长 54.78%纺织服装出口 0.48亿元,占全市出口的 33.73%,增长 21.48%利用外资规模有所下降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17 个;合同外资金额 5633 万美元,下降 14.9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3625 万美元,下降 54.7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公路通车里程 14270 公里,新增 701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270 公里全年交通部门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 42.75 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8.8%旅客周转量 31.74 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 8.0%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 2.34 亿元,增长 14.1%;电信业务总量 11.39 亿元,增长 9.1%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 118.52 万门,比上年末增加 11.05 万门;固定用户 88.02 万户,增加 3.5 万户;移动用户 138.23 万户,增加 30.14 万户固定普及率为 15.26 部/百人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 627.82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22.8%;旅游总收入28.7 亿元,增长 17.1%其中,接待国际游客 1.82 万人次,增长 45.24%;接待国内游客 626 万人次,增长 22.7%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全地域财政收入迈上 80 亿元新台阶,达到 81.3 亿元,比上年增长45.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18.39 亿元,增长 3.1%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增值税增长 14.6%,营业税增长 9.6%,企业所得税增长 36.4%。
全市财政总支出 48.18 亿元,增长36.6%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 559.76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5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 118.87 亿元,增长 7.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388.27 亿元,增长13.3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259.66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10.9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55.42 亿元,增长 9.79%;中长期贷款余额 84.29 亿元,增长 9.83%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保费收入 11.7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2.2 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 9.5 亿元全年赔款及给付 4.4 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 1.2 亿元,人身险赔付3.2 亿元九、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1942 所,在校生 92.51 万人其中普通高校 3 所,在校生 2.19 万人;中等职业学校 33 所,在校生 3.07 万人;普通高中 55 所,在校生 10.27 万人;普通初中 233 所,在校生 30.6 万人;职业初中 3 所,在校生 3552 人;小学 1531 所,在校生 41.5 万人;幼儿园 79 所,在园幼儿 48716 人;特殊学校 5 所,在校生 363 人。
全市现有教职工 64133 人,其中专任教师 52996 人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8 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到 157 家;共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73 项,资金总投入 7.8 亿元;技术转让交易额 1.0 亿元;专利申请达到 821 件,比去年同期增长 10.8%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加快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59.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1%,实现利税 33.2亿元,增长 25.3%十、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5 年,全市精神文化产品日益丰富多彩,创作了一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精品力作京剧《襄阳米颠》应文化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邀请进京演出,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现场直播演出盛况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 10 个,文化馆 9 个,公共图书馆 9 个,博物馆 6 个广播电台 7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 3 座,广播人口覆盖率 95.55%电视台 7 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83%,襄樊有线电视用户 16 万户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对 21 起违规行为分别给予停业整顿、行政罚款等处罚卫生事业持续发展2005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 2856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226 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 个;病床床位 1.27 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 1.24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 2.86 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0.86 万人,注册护士 0.65 万人。
卫生监督检验机构 10 个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共派出 500 多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足球等 15 个省运会项目和3 个非省运会项目的角逐,获金牌 76 枚、银牌 74 枚、铜牌 85 枚,团体总分 1879 分全市组织各类全民健身活动 78 次,参加健身人员达 6 万人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 577.22 万人出生人口 4.82 万人,出生率 8.3‰;死亡人口 2.71 万人,死亡率 4.69‰;全年净减人口 1.55 万人,自然增长率为 3.61‰全市男女性别比为105.8:100全市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 12.1%,老年人口达到 69.91 万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145 元,比上年增长 784%;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6554 元,增长 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191 元,增长 4.2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047 元,增长 7.9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35.7%(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52.8%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29.37 平方米,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