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温庭筠1明确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探究诗人是如何通过状“目前之景”已“见言外之意”的2了解背景 商山早行是温庭筠的一首比较著名的写景抒情诗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这首诗大概是作者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在商山途中所作3一读诗歌,读准字音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4 二读诗歌,读懂诗意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雄鸡唱晓,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早有行人足迹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驿站墙头,枳花开放,照亮了驿站的泥墙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嬉戏玩乐51、题目中的“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三读诗歌,赏诗中之景直接体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间接体现: 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出天暗,暗示出天早)62、这首诗展现了两幅不同的画面。
请结合相关诗句,用形象化的语言再现画面,并概括意境特点示例:一座茅草店,沐浴在晓月的余辉中,木桥上,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早已印着行人凌乱的足迹枯败的檞叶,落满了山间荒径,驿站墙头枳花开放,闪烁着白色的光唯有报晓的雄鸡啼声高亢,但它们并未给这灰白冷寂的世界带来丝毫生气意境特点凄清冷寂示例:春天来了,我的家乡杜陵,一群群凫雁,正欢快地嬉戏在曲折、温暖的池塘里 意境特点温馨美好73、这两幅不同的画面有何关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作者由异乡的景色联想到昨夜梦中故乡的景色,渲染烘托了作者的悠悠乡思这两幅画面虽然意境不同,但是表现的诗人的感情是一致的情感) 表现手法:运用反衬,以梦中的乐景反衬眼前的哀情;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实一虚,虚实相生 8 宋代文学家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那么,你觉得本诗中的“不尽之意”是什么? 孤独寂寞、思念故乡、失意苦闷 四读诗歌,体会诗中之情9五读诗歌,赏析名句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好在哪里?请加以赏析运用了“意象组合”的手法,没有动词,只有名词组成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10组合手法的实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抒怀)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11商山早行小结 这首诗通过选取典型意象,运用意象组合、反衬、虚实相生等手法,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以及仕途失意的苦闷落寞之情12商山早行课堂拓展1、意象:驿道、马、舟、鸿雁、月、羌笛、浮萍、飞蓬等2、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等3、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等羁旅诗的常见特点:羁旅诗的常见特点:13课堂训练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作者从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