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丹嘉措的诗歌作品云丹嘉措,男,1968 年出生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 1991 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现供职于甘肃省教委大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给水葬的知己你紧闭着双眼看不见沉默的人群高举着你的躯体如水般流向汹涌的漩涡深处(xiongyong xiongwo)把你缓缓放入水中(huanhua)河水簇起一朵朵圣洁的白花(cuqi)温柔地拥抱住你的面颊这时的人们站在河岸上想起你的往事心中的孩子们顿时哭喊成一片汪洋你却悄然的随水而没发出半点声响唯有没送行的我知道你会在某个晚上学着祖先的模样像鱼一样湿漉漉地爬上岸来(shilulu)敲开我紧闭的房门找我渴酒那壶酒我已热了(hujiu)好久好久给天葬的朋友你静静躺在阳光深处天葬台的石头沉默如初那些混沌的人们!把你放在冰冷的石头上一块块的将你种植在头顶那片蔚蓝的土地上我不知道那里有没有草原和牛羊那里的人们是否也爱欢唱但我相信你重新生长的地方天空中会时常飘下青稞成熟时的清香端智嘉生平介绍端智嘉(Don-grub-rgyal)是当代藏族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充满传奇色彩,他为人处世特立独行,文学作品新颖独特,学术成果特色鲜明作为新中国成长起来的藏族学者和作家中的佼佼者,端智嘉在短暂的人生旅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诗词、小说、散文、论文译作,在20 世纪 80 年代的藏族文坛曾风靡一时,藏族文坛和藏学界有口皆碑,对藏族当代文学和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几位青年藏族学者和同好共襄善举,西南民族学院现教授万果将端智嘉的学术遗产汇集起来,进行整理、汇编,普日科、达尔基、贡布达吉等将其编辑成《端智嘉全集》 (6 卷) ,1997 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该全集于 1999 年荣获中国图书最高奖——第四届 “国家图书奖” (提名奖) 端智嘉的文学和学术成就获得了文坛和学术界的认同,九泉之下有知,他一定会含笑的然而,由于命运的捉弄,端智嘉成了人世间的匆匆过客,好似青藏高原上的一颗“流星” ,其人生旅程、创作历程和学术生命十分短暂;加之他一直是以母语藏文进行创作和研究的,因而人们对他的家世、身世、作品和学术贡献并不十分了解,不识藏文的人,对他的生平和学术几乎一无所知这种局面是与他对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极不相称的笔者对藏族文学没有研究,对端智嘉的生平、文学创作和学术也知之不多,是研究藏族学术大师和启蒙思想家根敦群培的“余兴”促使笔者去了解和认识这位英年早逝的非凡的藏族作家和学者通过他的师友和他的作品,对他有了一知半解,现诉诸笔端,意在抛砖引玉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只就端智嘉的生平和作品作一介绍,至于他的文学成就和学术造诣,留待学界同仁去评说。
一)传奇的家世和身世端智嘉,1953 年出生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古绒村(Dgu-rong) 他的父亲曾是小学教师,后来成为当地的著名学者,母亲是本地农民他年幼时父母离异,失去父母之爱的端智嘉,跟着出家为僧的叔叔长大1961 年,年满 8 岁的端智嘉进入家乡的小学读书1964 年他考入位于同仁县的黄南师范学校学习,经过 5 年的学习,于 1969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青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71 年,端智嘉考入中央民族学院,进民族语言文学系藏汉文翻译专业学习,1975 年毕业后回青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78 年,端智嘉从青海的工作单位考入中央民族学院,攻读藏族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藏族学者东嘎·洛桑赤列等教授攻读藏学,当时的同学有陈庆英、格桑益西等,经过 3 年的学习,1981 年他以《藏族道歌源流》的论文获得硕士学位因成绩优异,受到东嘎·洛桑赤列教授等老师的器重,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因家庭不和等原因,于 1983 年离开北京,回家乡青海,到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任教是年,与藏族妻子离婚后来,他又同一位蒙古族女子结婚,但是,由于感情基础十分脆弱,又到了离婚的边缘端智嘉在青年时代所承受的压力大大重于常人——家庭的双重不幸(缺少父母之爱和夫妻恩爱) ;理想和事业的追求与家庭发生尖锐冲突,难以调和;而离经叛道的思想和放荡不羁的个性,写《活佛的故事》等,又承受着传统和社会舆论的双重压力。
家世的悲凉、家庭的纠葛、先驱者的孤独寂寞、社会的压力所构成的合力,成为沉重的精神负担,压得他透不过气来1985 年 11 月 29 日,正处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黄金时代的端智嘉,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海南州民族师范专科学校住所内因煤气中毒不幸去世,年仅 32 岁他去世的当天,期待已久的法院的离婚判决书发下来,西藏民族学院的商调函也送到,但是这一切都来得太晚了!“如果你勇敢地活着,还会写出许多佳作 ”端智嘉在世时,其离经叛道、放荡不羁的言行被人误解,离开了人世之后还受到诗人的责问:“你是个脑筋没有开窍的小孩,你的灵魂莫非出现魔障!” (伍金多吉:《我责问你》 )一颗蒸蒸日上的明星突然陨落于雪域高原,给藏族文坛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二)非凡的才气和个性端智嘉是当代少有的有天分的藏族作家和学者,藏族学者公认,至今,用藏文写作的藏族文人仍无出其右者他思维敏捷,激情洋溢,灵感迭发,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可以说,端智嘉写作既是“快枪手” (量多) ,又是“神枪手”(质优) 例如,传唱于整个藏区的《青海湖》的歌词,就是他即兴写成的,从构思到成文不到一个小时端智嘉 28 岁就在藏族文坛崭露头角1981 年,其诗歌和小说集《晨曦集》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 年,在《贡嘎山》 (藏文)杂志发表《诗的十七生命举例》 1983 年,在《章恰尔》第 2 期与才让东珠合作发表短篇小说《没有良心的儿媳妇》 1984 年,在《章恰尔》第 2 期发表《〈现代藏族修辞学浅谈〉读后感——与桑杰同志商榷》 同年,硕士论文《藏族道歌源流》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著名藏族诗人伊丹才让在追念端智嘉的一首诗中写道:“一出门,就懂得了/电那样打闪,雷那样鸣唳,一抬脚,就领悟/海怎样漫步,山怎样突兀!……捷足先登的你,从不肯一分一秒盲目,像一条夺路的飞瀑,急流直下大海时,测度给思想万千的同龄人/一条泻彩流歌的大路!” (伊丹才让:《路的信念,在于超越自身慨叹的警语》 )端智嘉杰出的文学成就和学术造诣,受到本民族学者的高度评价:著名藏学家东嘎·洛桑赤列称其为“本民族的文学艺术家、藏学家” ,并从小说、诗歌和藏学三方面评价端智嘉所取得的成就,说他生命短暂,成就伟大东嘎·洛桑赤列教授在为端智嘉的《晨曦集》 (1981 年出版)所写的序言中写道:“端智嘉的这 13 篇诗文,不是抄袭别人,而是开动脑筋进行创作的结晶,语言优美流畅,具有独特风格在短短的两年学习之余有这样的成果,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
有一些作品,反映了大多数革命青年的愿望,能公开出版,作为老一辈人,我们感到十分高兴相信这对藏族青年人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甘肃的多识教授回忆了自己与端智嘉的交往,并对他的学术和思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著名藏学家、康区的年叙·钦绕维色教授认为,端智嘉的作品受到更敦群培的影响,并称赞他为学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反对守旧,大胆创新洛珠坚赞(达瓦)称端智嘉为“妙音天女的使者” ,是文学家、思想家、诗人,并从艺术成就和思想性方面,对其诗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他是伟大的诗人,所受到的热爱在安多、卫藏和康区从未见过藏族文学专家耿予方教授在评论端智嘉的文学作品时说:“在同龄人中,他是八十年代藏文创作的佼佼者 ”青年诗人伍金多吉称端智嘉为“雪域的一个宝贝” (《我责问你》 ) 端智嘉的诗歌代表作《一个奇幻的梦》 ,荣获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诗歌奖端智嘉于 1985 年去世以后,藏族文坛对他的生平和学术的反映一直较为平淡,迄今为止,只见到两篇关于端智嘉的藏文文章:扎西班丹《论端智嘉的作品及其对新文学所产生的影响》 ,卓玛嘉《已故藏族青年作家端智嘉的思想及其作品》 汉文作品只有著名诗人伊丹才让的诗歌《路的信念,在于超越自身慨叹的警语》 ,青年诗人的怀念诗《我责问你》 ,耿予方教授《当代藏族文学》一书中的《端智嘉及其(晨曦集) 》 。
相反,端智嘉的学术和思想,受到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印度出版有一部评论其文学作品的藏文专著,还有一些研究端智嘉的外文作品发表1986 年 11 月,在端智嘉去世一周年时,其生前好友多识、陈庆英、桑德、万果、达瓦等,以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在青海召开了纪念会,但是与会者的文章几乎都没有发表至今,中国学术文化界也还没有发表较为全面地介绍端智嘉和《端智嘉全集》的汉文作品有鉴于此,笔者写下了此文,谨表对这位英年早逝的文坛奇才的怀念,并纪念端智嘉诞生 50 周年端智嘉其文——《端智嘉全集》评介《端智嘉全集》共 6 卷,分为诗歌(20 篇) 、小说(15 篇) 、论文(15 篇) 、译作(12 篇) 、名著诠释(7 篇)和散文、信札等(散文 6 篇;其他 4 篇;信札9 封)6 类 (详见附录《端智嘉全集》目录)每一卷分别附有一位藏族学者撰写前言,其中有东嘎·洛桑赤列教授、钦饶维色教授和多识教授以及吉美当曲、万果、达瓦等,这些来自安多、卫藏、康巴的学者都一致称赞一位青年藏族学者的学术造诣、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由此可见端智嘉在当代藏族学术文化界的地位和影响通读《端智嘉全集》可以看出,端智嘉的作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浓郁的民族性。
端智嘉批判地继承藏族传统文化,并以藏族和藏区为主要描写和研究的对象,将自己的情感倾诉于青藏高原辽阔的草原、雄壮的雪山和清澈的江河他的作品处处体现出藏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反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独特的行为方式,揭示藏族的现实生活端智嘉在短暂的一生中一直用母语进行写作,他在文学上的活动,一是用藏文翻译汉文名著,二是对藏文原著进行注释和评介,三是用藏文进行文学创作因而端智嘉的作品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二)鲜明的思想性端智嘉的作品中贯串着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思想,他的文学作品和学术成果带有启蒙与觉醒的色彩,具有一种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他抨击保守思想,呼吁对民族的旧习惯、旧观念和旧思想进行改革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知识和新思想,大胆地提出新见解他说:“守旧、保守、迷信、懒惰……在我们这一代没有依赖的环境,落后、野蛮、黑暗、反动……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存在的场所 ”(《青春的浪花》 )他热情讴歌民族的新文化和祖国的新时代,赞美祖国现代化的新成就,写下了《一个奇幻的梦》 ,并将《大庆工人的战斗歌声》和玛拉沁夫的《歌声》等翻译成藏文端智嘉 20 世纪80 年代在藏族文坛上巍然独步,他说:“我所喜爱的地方是羊肠小道,我不喜欢的地方也是羊肠小道。
”诗人伊丹才让在追忆端智嘉时问道:“反思过昨天的/千千万万个你和我,难道,就不该在/超越自身的囹圄中,去甩脱怅惘给民族的重负?”(三)高超的艺术性端智嘉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民族个性和思想个性,还具有高超的艺术风格他的文风新颖独特,他在当代藏族文学史上开风气之先,运用全新的方法进行创作他的诗歌、小说和散文都十分讲求写作技巧,作品意义深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的翻译作品通俗流畅他的小说和诗歌的体裁和写作技巧是藏族新文学的滥觞,对当代藏族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四)独到的学术性端智嘉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力,他对藏族文明和印度文明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无论是研究藏族古代历史、文学,还是诠释、翻译藏族和印度的古典名著,端智嘉都坚持严谨学风和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他对藏族道歌的研究,不乏真知灼见;他对印度和藏族古典名著如《罗摩衍那》 、 《西藏王臣记》 、 《米拉日巴传》等的阐释,辨伪发覆,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对新旧唐书《吐蕃传》的翻译,不是一般作家所能承担或愿意从事的,只有对吐蕃史有深入研究的学者才能胜任五)有根敦群培的遗风笔者在对现代藏族学术大师和启蒙思想家根敦群培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将端智嘉与根敦群培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端智嘉的为人处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