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 因此,本研究尝试后路经椎弓根截骨联合PM— MA骨水泥行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术治疗陈旧性骨质 疏松I生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对2008年1月-2010 年6月收治的21例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 分析,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l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为 60~77岁,平均7l岁;术前病程为3个月一4年,平均 2.6年发病部位:T 4例,T 9例,L6例,L2 2例 18例患者发病与外伤有关,3例患者无明显外伤诱因, 初次发病均行非手术治疗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学 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 :C 级2例,D级1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或 MRI检查确立诊断,部分患者联合穿刺病理活检排除 恶性肿瘤及结核引起的病理『生椎体骨折术前x线片 测量示胸腰段后凸Cobb角为20平均3l根 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骨质疏松的标准,T值小于2.5标 准差,本组术前患者均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 骨密度,平均值为一3.65标准差内科合并症情况:合 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3例,冠 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
本组患者术前均经系 统非手术治疗(抗骨质疏松药物、卧床、支具制动等)效 果不佳,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截骨联合PMMA骨水泥行 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术 1.2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位,全麻下取后方正中切口,显露骨折椎 体及其上下各1或2个节段,侧方显露胸椎至肋横关 节,腰椎完全显露横突减压截骨前置入椎弓根螺钉 并行单侧临时固定,术中常规准备骨水泥强化钉道,估 计螺钉把持力差时使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道本研 究共l7例患者56个椎体采用骨水泥强化钉道切除 骨折椎的椎板及增厚的黄韧带,实施椎管后方减压,显 露椎弓根内外侧壁,保护硬膜囊,沿椎弓根使用髓核钳 或骨刀截骨(必要时切除椎弓根),去除硬膜囊前方骨 嵴或将塌陷椎体后壁向前推压,合并显著后凸畸形者 联合采用“蛋壳”技术,截骨程度根据后凸情况确定 完成减压截骨后安置双侧连接棒并纵向加压短缩脊 柱,观察后凸畸形得到显著矫正后,探查神经压迫解 除,缝合切口完成手术4例患者术中切除骨折椎体上 终板及近端椎间盘后实施椎间融合,其余患者均使用 椎板减压切除的碎骨行后外侧植骨融合,所有固定节 段内小关节突关节面均予以截除 术后2周在支具保护下负重行走,维持佩戴支具3 个月。
术后坚持系统抗骨质疏松药物(钙剂+维生素 2013年10月.第ll卷5期J D联合降钙素或双磷酸盐)治疗0.5~1年 1.3观察指标 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 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ability index,ODI) 评估功能改善情况, ASIA分级法评估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根据手术前后x 线片评估后凸(Cobb角)矫正[8 及植骨融合 f青况,并 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 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Cobb角 数据用 ±s表示,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 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中ASIA分级C级恢复到D级1 例、恢复到E级1例,由D级恢复到E级19例末次 随访时影像学资料显示植骨融合、未见内固定断裂或 松动(见图1)1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固定节段上 位椎体骨折,予对症抗骨质疏松治疗后背痛症状缓解 3讨 论 骨质疏松『生椎体骨折是老年人腰背痛的常见原因 之一,多数患者经系统的非手术方法或经皮椎体强化 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但仍有部分骨质 疏松f生胸腰椎骨折患者因非手术治疗的骨折椎体未得 到复位或治疗不当,导致进行性胸腰段后凸畸形,出现 腰背痛及神经损害症状此外,胸腰段局部的畸形在 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又会造成代偿f生的胸椎前凸和腰椎 生理性后凸增加,矢状面上的畸形不仅会造成腰背部 疼痛逐渐加重,还会影响心肺胃肠道功能和髋、膝关节 位置及退变情况的加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及时的外科治疗对于避免神经进一步损伤和改 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类患者多 伴有严重骨质疏松及各种内科合并症,进一步给外科 治疗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麻醉及内科支持治 疗水平的进步,应用手术治疗这类患者的相关报告逐 步增多n ],但具体手术方式,如选择前路还是后路、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等还尚有争议Uchida等 认 为陈旧性椎体骨折引起脊柱后凸畸形主要发生在脊柱 前中柱,前路减压重建可以获得较好的直接减压效果, 但前路手术对胸腹腔脏器干扰大、术后并发症多,而且 不能做环形截骨,对后凸畸形矫正程度有限,不适合后 凸角度较大、且僵硬的患者 前后路联合手术虽能 取得满意效果,但因其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费 用高,更易出现手术并发症,尤其对于合并症多的老年 患者限制了这种手术的开展 3_。
Been等u 研究显示 前后路联合矫形与单纯后路矫形在术后矢状面矫正 率、融合率及临床症状缓解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Satia等 研究显示后方人路创伤小、解剖熟 悉、操作相对简单,在联合减压与截骨矫形后可获得较 好的神经减压与矫形效果,有利于脊柱的即刻稳定和 截骨面愈合,并认为后方减压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 固定术对这类患者更加适合 目前一般认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的适应证 是:①患者存在明显疼痛症状,病程>6个月,非手术治 疗无效;②后凸畸形严重或僵硬,柔韧性差,Cobb角≥ 30③截骨同时需要进行脊髓前方减压;④椎体前方已 有骨桥连接或椎间隙严重塌陷;⑤椎体楔形变明显,前 缘高度小于后缘高度的2/3_1 此外,因老年患者本 身有脊柱后凸,加之骨折陈旧性愈合后更加重原有后 凸畸形,矢状面失平衡较明显,需行手术矫正,而经椎 弓根椎体截骨术1个椎体截骨可矫正约30矫正程度 较大¨ ,也是本组研究选择此类术式的原因之一 椎弓根螺钉系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脊柱 后路内固定方法,其坚强的三柱固定能够提供良好的 三维矫形和节段稳定然而,由于本组病例均合并有 骨质疏松症,椎体骨强度下降,减弱了骨对螺钉的把持 力,在术中运用钉棒系统进行旋棒、加压、撑开、提拉等 操作矫形或术后负重活动时,可能因骨.螺钉界面连接 不牢固,而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或脱出,导致内固定失 败及畸形矫正丢失。
近年来生物力学实验显示通过 PMMA强化椎弓根螺钉可显著提高螺钉的轴向拔出力 和抗疲劳能力,使螺钉的稳定性增强49%~ 162% 因此,应用骨水泥强化钉道的椎弓根螺钉 系统治疗合并有骨质疏松的脊柱疾病,逐渐获得开展 本组研究人员认为本组患者开展此类技术时应常规将 2013年10月.第11卷5期J Spinal Surg,October2013,Vol 11,No 5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道纳人手术计划,并且根据椎弓 根及椎体的大小使用自攻螺纹设计、直径尽量大、长度 足够长的螺钉,以及争取一次性置人椎弓根钉和增加 固定节段等方法,以预防或减少螺钉的松动和脱出 在矫正后凸畸形时不能单纯使用撑开复位技术,而应 在减压矫形后采用脊柱短缩技术,以降低内固定承受 的应力,从而尽量降低术中、术后内固定的失败率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截骨联合骨水泥 钉道强化术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时VAS 评分较术前降低了65.3%,ODI改善了64%,Cobb角 矫正率达84.7%,未发生螺钉松脱及有症状的骨水泥 渗漏相关并发症,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也 证实了以下这些优点:①通过短缩脊柱而不牵拉脊髓 实现矫正后凸的目的,相对于前路撑开减压手术,其避 免了脊髓因牵伸而致的损伤。
②切除了椎弓根及硬膜 囊前后的致压物,如椎间盘及增生骨质,实现了360环 状减压,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③应用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系统矫形固定,在矫形及闭合截骨面时,用器械 的力量缓陧渐进地矫形,固定节段短,矫形过程和程度 容易控制,避免了进一步损伤脊髓的危险④纠正后 凸畸形使力线中轴支点从椎体后缘转移至椎体中心, 恢复了正常的生理曲度⑤进行椎板植骨,与截骨面 共同形成360骨f生融合,骨融合时间早且可靠,降低了 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的可能性,矫形丢失不明显 ⑥手术经后路行截骨矫形,减压、固定及融合一次完 成,创伤较小⑦少量骨水泥(每侧2~3 mL)注入椎 体前中及钉道远端,即可达到长期稳定的效果 总之,对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 凸畸形的老年患者,术前积极控制内科合并症、及时处 理围手术期疴隋变化,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下,采用后 路经椎弓根截骨联合骨水泥钉道强化术治疗短期随访 内疗效显著,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参考文献 [1] Baba H,Maezawa Y,Kamitani K,et a1.Osteopomtic vertebral col— lapse with late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J].Paraplegia,1995,33 (2):281-289. [2] Sasso RC,Renkens K,Hanson D,et a1.Unstable thoracolmnbar burst fractures:anterior only verBus short—segment posterior fixation [J].J Spinal Disord Tec,2O06,9(4):242-248. [3] OkuyamaK,SatoK,Abe E,eta1.Stability oftranspedicle screwing f0r the osteopomtic spine:an in vitro study of the mechanical stability [J].spine(Phila Pa 1976),1993,18(15):2240-2245. [4] 邱勇,朱峰,钱邦平,等.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迟发性后凸畸形 的危险因素和后路脊柱短缩术[J].中华创伤杂志,2OO6,22(1): 11.14. [5]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Standards for neurological classi- fication of spinal injury patients[M].Chicago:American Spinal 脊柱外科杂志,2013年1O月,第11卷5期J Spinal Surg,October2013,Vo1 l1,No 5 [6] [7] [8] [9] [10] [11] [12] [13] hjury Association,1992· Aitken RC.Measurement of feelings using visual analogue scales[J]. ProcR SacMed,1969,62(1o):989-993. Fairbank JC,Pynsent PB.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Spine (Phila Pa 1976),2000,25(22):2940-2952. KuKlo TR,Polly DW,Owens BD,et a1.Measurement of thoracic and lumbar fracture kyphosis:evaluation of intraobserver,intemb— Server,and technique variability[J].Spine(Phila Pa 1976),2001, 26(1):61-65. Sengupta DK,Tmumces E,Patel 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