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401)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研究型或应用型高层次教育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一)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能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二)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国内外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能运用教育科学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三)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能使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培养方向(一)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方向培养研究生掌握教育学原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具有从事教育学教学工作和独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本培养方向包括教育基本理论、公民与道德教育、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等三个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方向主要研究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价值、教育制度等公民与道德教育方向主要研究公民与道德教育的本质、公民与道德教育的特征、公民与道德教育的传统与变革、公民与道德教育的目标与价值、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内容、公民与道德教育的方法、公民与道德教育的途径等。
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方向主要研究教师教育的对象、教师教育的地位与功能、教师教育的传统与变革、教师教育的政策、教师教育的模式、教师职业的演变历程、教师劳动的特点、当代教师的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等二)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主要培养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系统知识与技能的,能担负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重任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本培养方向包括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教师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化学教育、物理教育、生物教育、地理教育、历史教育、思政教育十二个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方向主要探讨各级各类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现象、问题与规律重点研究问题包括: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设计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以及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趋势等信息化教育方向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探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重点关注智慧教育理念及环境建设、数字资源设计与开发,探究有效培养数字化公民信息素养的策略教师教育方向主要探讨教师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模式、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政策演进及趋势、教师学习与课堂研究、教师培训的设计与评价等。
语文教育方向主要以语文教育学原理、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语文阅读技能学与写作思维学、语文学习心理学、新媒体与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设计与课堂教学艺术、语文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学为研究内容数学教育方向主要研究数学教育发展过程及比较、数学教育的方法、数学教育的内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等领域英语教育方向主要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研究范畴和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如认知和心理过程的研究,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研究等领域化学教育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有化学课程与教学、化学教师教育、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等领域物理教育方向以物理教育的基本规律、学习方法、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课程改革、教学实验设计、教育测量与评价等为主要研究内容生物教育方向主要探讨以生物学习方法、生物实验研究、生物课程改革、生物教学规律、中学、大学生物教育改革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地理教育方向以地理教学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研究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历史教育方向主要探讨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的现象、问题与规律培养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针政策,具有较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技术能力专门人才。
思政教育方向主要研究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课标解读与教材、教例分析、课堂讲课、说课及教研能力、培养运用型人才三)教育史教育史方向培养品德优良、理论知识丰富、专业能力强、实践智慧丰富,能独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系统掌握教育史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培养从事教育思想与制度发展研究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胜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培训、管理等工作教育史培养方向包括中国教育发展研究、外国教育发展研究两个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制度;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等外国教育发展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传统教育思想与制度、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查阅本专业外文资料、熟悉国外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四) 成人教育学成人教育学方向培养研究生掌握成人教育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具有从事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独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本培养方向包括成人教育基本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等两个研究方向成人教育基本理论方向主要致力于成人教育一般规律、原理与方法的研究,包括成人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成人教育管理、成人教育教学、现代企业教育、农村成人教育、社区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
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人力资源规划与招募、人力资源甄选与配置、职位分析与职位设计、生涯规划、绩效管理、成人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等五)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方向培养品德优良、理论知识丰富、专业能力强、实践智慧丰富,能够独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胜任在相关机构从事儿童教育、科学研究、培训管理等工作本培养方向包括学前教育理论与课程、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等三个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理论与课程方向主要研究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教师成长;学前各学习领域的原理、活动设计与评估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方向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健康儿童心理与行为培养、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策略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向主要研究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家庭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家庭教育的功能与价值、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六)教育领导与管理本方向主要研究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学校的领导管理的基本理念、体制机制、技术措施、方法手段、目标任务、考核评价等;研究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尤其是中小学校长领导学校的教育理念、治校理念和领导学校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等;研究教育行政领导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尤其是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素养及实践智慧;研究校长的遴选制度、任用制度、研修体系、考核监督、福利待遇等;从国际比较、学校领导、教师领导、学生领导等多角度、多层面、多环节拓展学校领导与管理的研究领域。
七)基础教育学本方向主要研究中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具体问题,旨在引领学生形成有关基础教育的理论素养,建构参与教育实践的能力,具备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和独立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今后成为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科研骨干、专家型教师、高级科研和管理人员等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培养方向包括三个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向主要研究基础教育的现实问题与理论建构,包括基础教育的理论与政策、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发展、中小学学校文化、课程实施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方向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课程研制、教学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等问题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主要研究中小学教师教育的问题,包括职前的中小学教师教育和职后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八)比较教育学本方向主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为教育改革的借鉴通过比较不同的教育制度,探讨教育的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预测,以便根据我国的条件进行取长补短,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本培养方向包括国际教育理论与思潮、比较高等教育、比较教师教育等三个研究方向国际教育理论与思潮方向主要研究原苏联现代教育理论、西方主要教育思潮、教科文组织教育思想以及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巴西等国教育家的新教育理论。
比较高等教育方向主要研究在世界文化与世界教育文化背景下,比较考察中西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比较教师教育方向主要研究当代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综合比较借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教师教育改革经验三、学制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不超过2学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学年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者,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四、课程设置(一)课程设置原则本专业在一级学科的视野和范围内设置课程,按照基础性和前沿性原则,做到“既宽又尖”二)课程结构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类,其中必修课程属于学位课程,选修课程属于非学位课程;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方向核心课、方向探究课;选修课程包括方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本专业硕士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7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选修课程(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详见《硕士生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规格表》(见附表),每学分以18学时为标准安排教学。
1.公共必修课(共4门,7学分)本专业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第一外国语课,由研究生院于第一学年内统一组织开设(专业外语课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提高硕士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水平,第一外国语课旨在加强硕士生使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①思想政治理论课(2门,3学分)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号)文件的要求设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理论联系实际,以专题形式开展模块化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必修),2学分,36学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必修),1学分,18学时②第一外国语课(2门,4学分)第一外国语为英语,第一外国语课分为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公共英语》(1门,3学分):公共英语由研究生院组织,外国语学院具体实施,第一学期开设基础英语(1学分),第二学期开设应用英语(2学分)●《专业外语》(1门,1学分):本专业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专业外语课由学院组织实施2.学科基础课(2门,6学分)学科基础课是硕士研究生学习和掌握一级学科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础课程本专业学科基础课按一级学科设置,开设2门,共6学分,其中1门为教育原理,1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方向核心课(3门,9学分)方向核心课是硕士生掌握本培养方向基本知识结构和领悟本方向精髓的核心课程方向核心课按一级学科下设的培养方向设置,开设3门,共9学分4.方向探究课(4学分)方向探究课是硕士生掌握本研究方向前沿问题和尖端知识的课程本专业按培养方向下设的研究方向设置,方向探究课总学分为4学分5.方向选修课(至少6学分)方向选修课是为硕士生拓宽知识面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开设的本学科选修课程,本专业按一级学科下设培养方向硕士生至少选修本学科方向选修课6学分6.公共选修课(至少选1门,至少1学分)公共选修课包括《学术论文写作指导》、《文献与信息检索》两门课程,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由研究生院统一开设,每门课程计1学分,硕士生至少选1门7.跨学科选修课(至少2学分)为了扩大硕士生的学术视野,硕士生需跨越一级学科选修课程,选修学分至少须达到2学分,课程考核按照选修课标准执行,考核合格后以所选修的课程计算学分。